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的水柱)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出汗,植物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狮追捕斑马,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具有传递信息等等。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生物的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20千米)生物圈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因素:竞争、合作(蚂蚁、蜜蜂)、捕食如七星瓢虫捕抓蚜虫等等
2、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结果分析、表达和交流六个环节
3、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用10只鼠妇,光是变量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
第四节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与食物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如草->兔->狐,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4、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5、生态系统具在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关系越复杂,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复杂。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7、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一、选择题
1、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D )。
A 、美化环境
B、生长
C、获取营养物质
D、生殖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 )。
A 、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3、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D )。
A 、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4、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B )。
A 、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5、下列生物中属于竟争关系的是( B )
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狼与鹿
D、花园中的蝴蝶与蛾
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
C、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D、蚱蜢→食虫鸟→蛇→鹰
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哪种因素( B )。
A 、季节
B、水
C、生物
D、空气
9、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请你想一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D )。
A 、阳光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10、某合作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C )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
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
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原有潮湿土壤的一侧。
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
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1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C )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12、下列各项中,属于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 )。
A 、秋天植物落叶
B、骆驼刺深长的根
C、蛾类夜间活动
D、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13、、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
这说明( A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C、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14、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下列四个选项中,( D )是一个生态系统。
A 、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15、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份?( B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16、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
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D )。
A、浮游植物
B、小虾
C、鱼
D、企鹅
17、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C )。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18、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
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 C )。
A、水俣病
B、酸雨
C、沙尘暴
D、赤潮
19、在寒温带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不感到缺氧。
这是因为( B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B、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流动到这里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下降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贮存到冬季用
20、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D )。
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C、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作出假设→得出结论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得结论
21、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C ) A飞机
B机器人
C海带
D电脑
22、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A ) A获取营养
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 D将它驱除出领地
23、完成下列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D )
A、全国性人中普查
B、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C、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
D、人物外貌的描写
2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的是( B )
A、动物以植物为食
B、含差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
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C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C、能够繁殖后代
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27、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B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8、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在其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
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与什么有关?( A )
A、呼吸
B、取食
C、生长
D、繁殖
2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D)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D、身体呈绿色
30、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D )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31、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B )
A、植物
B、动物
C、其它生物
D、宠物
32、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A)
A、一定的空间
B、适宜的温度
C、空气
D、阳光
33、若将绿藻甲、乙、丙、丁甲组分别放置于:湖泊、100m 深的海中、8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何处的绿藻?( C )
A、甲
B、乙
C、丙
D、丁
3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D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只
35、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A )
A、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B、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
C、蛾类的夜间活动
D、养在小瓶中的鱼都浮向水面
36、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
( B )
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
B、心想这是生物吗
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原来是草履虫
37、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 A )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⑤④
38、人们移栽植物幼苗的时候,往往在初期对幼苗进行遮荫,主要是为了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C )不受影响
A、空气
B、光照
C、水
D、土壤
39、连续阴雨时,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会爬出洞穴,此现象与生物哪一因素有关?( A )
A、呼吸
B、营养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长和繁殖
40、叶片宽大的植物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的沙漠,沙漠边缘种植的防护林,树木叶片大都细小,这是为了( D )
A、减少风的阻力
B、便于吸收二氧化碳
C、有助于光合作用
D、减少水分散失
41、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是( D )
A、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C、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根特别发达
D、蚊子飞行时翅的振动发出声音
42、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种子可较早萌发。
这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因素是( C )
A、充足的水分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黑暗的环境
43、陆生生物的生活场所是( C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岩石圈以下
4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A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45、调查是科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进行的身边生物的调查是( C )
A、对生物全面调查
B、如同人口普查一样调查
C、选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调查
D、上述三种调查相结合
46、在一块高粱地里直接影响高梁生长的生物因素有( B )
A、水、空气、阳光、土壤
B、蚜虫、杂草、鼠、蝗虫、鸟
C、鸟、鼠、蛇、杂草
D、杂草、兔子、蚯蚓、阳光、空气、水等
47、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
这个实例说明( B )
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D、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www、xkb
1ZZZ
48、兔子的眼睛长在头的两边,猫的眼睛长在头的前方,这体现了( C )
A、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B、生物的生存发展不断适应环境
C、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D、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地点潮虫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
49、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B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50、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的植物不符合的是( D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叶为针刺状
C、具有厚的角质层
D、叶宽大而扁平5
1、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B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52、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D )
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B、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种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D、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53、一大群蚂蚁在搬一粒小麦,体现了生物之间有( B )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分工关系
54、地衣(一种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能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
这一事实说明( D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5、下面是小刚在调查昆嵛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
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
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56、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C )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
D、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5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D )
A、光
B、水
C、湿度
D、温度x二、是非判断题请你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并在后面的括号中画上“√(对的)”或“”(错的)。
(1)鱼生活在水里,所以不需要吸入氧气。
(
)(2)西红柿是由细胞组成的。
(√)(3)汽车会运动,但它不会生长,所以不是生物。
(√)(4)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5)雨后蚯蚓从土壤中爬出地面的原因是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蚯蚓在地下得不到充足的氧气。
(√ )(6)一个马铃薯是生物体的一个部分。
(√ )(7)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8)珊瑚是生物。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现象。
(√ )(10)植物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
(√ )三、填空题
1、草履虫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小动物。
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和清水,并将两水滴连起来。
如果向草
履虫培养液中放入少许盐,草履虫便纷纷游向清水中;如果向清水中放入少许肉汁,草履虫也会纷纷游向清水中,这种现象说明草履虫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特性。
2、从结构上说,除__病毒___以外,生物体都是由___细胞___构成的。
3、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4、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5、生物圈包括_ 岩石 _圈的表面、__水__圈的大部、大气__圈的底部,厚度约为 _20__千米。
6、小刚同学要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他选出20粒绿豆,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有湿纸巾的盘子内。
然后,将一个盘子放入冰箱,另一个盘子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室内。
看了小刚的实验,你认为他的探究实验变量是__温度___ 。
你能根据小刚的实验,提出实验研究的问题吗?
冰箱和没有阳光直射的室内哪一个环境更适合种子萌发_?
7、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
2、调查,
3、收集和分析资料,
4、实验探究四、简答题
1、在一片山林中,生活着狼、蛇、青蛙、山羊、野兔、蝗虫和植物,它们构成了交错连接的食物网。
请你试着把这个食物网画出来,并回答以下的问题。
(箭头方向错不给分)(8分)青蛙蝗虫蛇植物野兔狼山羊在这些生物中,你认为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植物_______。
(1分)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的纪录。
田鼠水稻黄色土壤蝗虫蛇杂草蛙(1)请你在上面把这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示出来。
(8分)(2)上述记录中,可以成为生产者的是__水稻、杂草__。
(2分)(3)上述记录中,_田鼠、蝗虫、蛙、蛇_是消费者。
(4分)
3、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
把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归纳起来,这对学习很有帮助。
(8分)例如,请你回忆一下所学习过的所有食物链,他们的共同点是:(1)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___生产者__开始的。
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有机物__,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2)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_真菌_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分解者;(3)一条食物链所包括的生物中,除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__消费者_。
它们的不同点是:(4)不同食物链的长短可以不同,即不同的食物链所包含的营养级别的数目可以是___不一样___的;(5)不同食物
链中,成为__生产者_和__消费者的具体生物往往是不同的。
四、简答题:
1、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①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
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②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③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常用方法是调查以及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候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做为样本 ,整个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5、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班级姓名设计方案: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 明亮3222232212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85)、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请问:(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光照(2)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
放回适合它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6、回答有关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的问题:(1)提出问题:
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植物类型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茂密的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最大,裸
地的空气湿度最小。
(3)为什么测量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4)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
这样做的理由是:
减小误差,避免结果具有偶然性;(5)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
7、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发现树苗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给鸟类吃了,这是生物间的关系。
我们学校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
问:(1)这说明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动物间存在合作关系和竞争的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8、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9、请把下列几种生物填写在对应的空格:骆驼、珊瑚虫、雪莲、企鹅、亚洲象。
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冻极地的生物是企鹅。
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接近陆地的海洋中的生物是珊瑚虫。
生活在海拔
3000米左右的雪线附近的大型草本植物是雪莲。
生活在热带森林、草原中的生物是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