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2 隆中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2隆中对
01 积累运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
(2)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3)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4)宜枉驾顾.之(拜访)
(5)先主遂诣.亮(拜访)
(6)因屏.人曰(命人退避)
(崩溃、衰败)
(7)汉室倾颓
..
(8)计.将安出.(计策)(产生)
南海(物资)(全部取得)
(9)利尽
..
(10)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1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英雄(广泛地罗致)
(12)总揽
..
(13)帝室之胄.(后代)
(14)内修政理
(政治)
..
(1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3.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告诉)
(2)因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3)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遂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最终)
(5)诚此诚.不可与之争锋(确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如果)
(6)用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任用)
(7)以以.弱为强者(凭借)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来)
(8)已然志犹未已.(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
(9)为好为.《梁父吟》(唱)
贤能为.之用(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古今义。

(1)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
古义: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
(2)遂用猖蹶
..
(3)抑.亦人谋古义:而且今义:压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们不承认这点。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指诸葛亮)只可以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刘备)和诸葛亮的情谊就一天天深厚。

6.“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

”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

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填写诗文。

昔魏武挥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志宏阔如宇;孙权劝学,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事流芳千古。

书生论史,偏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题以讽今;诗仙饯别,且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激赏建安文风;稼轩登临,笑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总论三国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多少事,都在诗文中!
(2)【说三国俗语】三国人物和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众多的口头俗语,如
“说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你能再说出一个吗?
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品三国人物】在荆州这个群雄角逐的大舞台上,各路豪杰俊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
文韬武略、胆识才智和思想品格,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现在荆州将举办“三国文化节”,要选择一位三国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你认为选谁最合
适?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能够抓住刘备之信、关羽之忠、张飞之猛、诸葛之智等三国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他们与荆州的密切关系来阐述,言而有据,言而有序,言之成理即可。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而.民附∕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绍∕于.厅室之东北角(《口技》)
(解析: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凭借∕于是;D.同∕在。

)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
10.文中是如何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的?
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
刘备拜访了三次。

11.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采取哪些策略?
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外结孙权,内修政治,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03 拓展阅读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附参考译文: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英雄的气量,他身高八尺,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遭遇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之才,于是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三次。

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

等到魏武帝(即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刘琮拿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

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于是提出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求援。

孙权向来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

刘备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其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

后来诸葛亮又帮助刘备攻取益州。

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

12.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

(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拜访)
(2)乃建奇策.(计谋)
(3)身使.孙权(出使)
(4)江南悉.平(全,都)
1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益州平定之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15.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16.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隆中对》与这段文字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及他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不同点:选文还表现了诸葛亮容貌伟岸的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