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改革促中医药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医药发展支撑要素质量和 水平滞后于时代要求
(1)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更新 较慢,亟须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具有中国独特 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诊疗效果强 调治本速度较慢,但被一些学者比 照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后,得出中医 是伪科学的论断,加上中医药与现 代科技手段结合相对滞后,在一定 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中医理论与方法 的创新。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对中医 理论进行阐释和研究,如何借助现 代科学技术加强中医诊疗标准化和 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中 医药发展面临的科学难题。
(2)中药秘方、成方不断流失, “洋中药”纷纷涌现。中国大量优 质中医药秘方、成方不断流失,专 利、 商 标 遭 到 国 家 机 构 抢 注。“ 洋 中药”纷纷在中国境内抢注中药专
2018年第4期 中国经济报告
产业政策
074
INDUSTRY
利,中医药竟成了国外企业的摇钱 树。如以色列人向美国申请了“治 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 专利,说明书中承认组方来源于上 海出版的《中华本草》英文版。日 本人已经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 匮要略方》中的 210 个古方专利。
产业政策
INDUSTRY
073
以供给侧改革促中医药发展
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国家中医药发展目标,必须从中医药“机构、人、事”三方面系统 性构建中医药服务新体系,通过升级中医药“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结构,增 强中医药服务新能力
□张晓欢 黄斌 牛家儒
中医药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医药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 时期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
中医药供给侧存在系统性问题
从供给侧来看,“中西医并重” 基本上停留在政策指引层面,无论是 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要素还
是中医药治理体系都存在一定问题。 1. 中医药产品、服务供给不足
与优质中医药资源加速流失并存 (1)中医“治未病”市场需求大,
相应产品和服务缺口也大。传统的 中医诊疗服务并不能充分体现出中 医药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对“治未病”的需求越来越多, 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中医健康旅 游等需求日益增多,远大于当前中 医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
3. 中医药“事业、行业、产业” 治理远远落后于西医
(1)中西医药机构设置差距较 大,中医科室在一些中西医结合医 院中甚至沦为陪衬。卫生工作和中 医药工作统一部署力度不够,没有 体现中西医并重,不利于中医药政 策的贯彻和落实。在城市或区域卫 生规划中缺乏对中医医疗机构、中 医药政策措施等内容的考虑。已经 成立的中医管理局或者中医科研等 机构不仅存在职能不完备、编制较 少的问题,也存在与西医地位严重 不对等的问题。由于中医药机构的 盈利能力弱于西医药机构,在医药 机构用地审批中,中医药机构用地 往往会受到西医药机构的挤压。
2. 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பைடு நூலகம்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抓手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 要代表,其鲜明的文化特色是中华 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以屠 呦呦为代表的因中医药文化滋养而 在世界医药科学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 中医药科学家们的强势崛起,开启了 新的中西文明对话的窗口,对提升中 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 重要意义。
(3)中医药事业亟须实现区域 协调发展。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城乡差 距较大,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和 网络还不健全 ;低收入人群难以享受 高效便利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基层受 限于发展条件,中医药事业发展滞 后,城市优质中医药资源难以实现 有效的区域流动。未来尚需采取更 加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城乡、不同人 群、 不 同 区 域 中 医 药 资 源 的 配 置, 促进中医药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 的《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 制 ”。“ 十 三 五 ” 规 划 也 明 确 指 出, 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 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 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 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社会生产 力水平整体改善。
3. 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健康中国”须依托大健康产 业的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
应该中西医并重,保障国民健康。
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倘若没有中 医药产业的充分参与,中国大健康 产业只是跟着西医和医疗器械思 路往前推,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竞 争力。尤其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 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呈现井喷式增 长, 中 医 药 融 医 疗、 预 防、 保 健、 养生、康复于一体的服务功能和产 业特色对民众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现行中医药行业管理体制 满足不了未来中医药行业多元化主 体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资本的进 入,中医药行业日益形成主体多元、 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中医药行政 管理部门能否有效实现职能转变,
构建符合行业特点和规律的管理体 制,是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
(3)中医药产业市场地位远远 落后于西医,中医药产业体系亟须 系统性重建。从产业规范看,中医 药发展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成果转化 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大 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从企业竞争力看,中医药企业大多 规模较小、竞争力薄弱,亟待通过 大型中医药国企的兼并重组,提升 中国中医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 服务项目看,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与 收费标准不匹配。在《全国医疗服 务价格项目规范》规定的 3966 项 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 97 项。
(2)中医药人才培养不足,大 大影响了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与长远发展。从数量上来看,西医 学生培养规模远大于中医学生培养 规模。从质量上看,由于教材和教 学模式等原因,尤其是师承教育体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第4期
制不健全,很大一部分中医学生不 能适应中医药发展的需要。
(3)中西医经费投入差距较大, 中医药长期处于投入较少的境地。 1949 年后,中国各级西医医院均纳 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 年都由财政拨付人头费、基本建设 费、设备费、维修费,而大多数中 医医院属于集体所有制医院,实行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到 20 世 纪 80 年代中后期,各级中医院才 先后转制为全民所有制,比西医医 院晚了近 40 年。目前,在基建费、 维修费、设备添置费拨付上也是重 点放在西医医院,中医医疗机构的 基础设施和服务软件更新投入慢于 西医医院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