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结构 课件(共4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薄。(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提示】
(1)×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
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2)×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比大洋地壳(平均厚 度约 6 千米)厚,且陆地上,海拔越高处,地壳越厚。 (3)×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大气圈。( (3)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提示】 (1)× 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 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范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图中①为大气圈中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
核, ⑤为内核。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 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圈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 (1)C (2)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教材整理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教材 P25~P27 上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地震波
横波:只能在固体 ____中传播 甲:____ (1)分类 固体、液体中传播 乙:纵波:能在__________
米。 (3)C:地核 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 ________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______。
熔融状态 ____或____ C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 ③分层 ____ C2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正误判断: (1)地震波可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讨1: 意大利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探讨2: 结合材料,意大利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提示】 地壳。上一页Fra bibliotek返回首页
下一页
[核心点击]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 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阅读教材 P27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 1.A:大气圈 迅速下降 ________ 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组成:______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2.B:水圈分类:____ 意义:陆地水 ______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C:生物圈
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 ____、大气圈和____
(2)意义: 与地壳(或岩石圈)、 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____ 生物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正误判断: (1)大气圈主要由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 )
地核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体验评价] 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导学号:00040035】
A.①为地壳 C.③为软流层
B.②为岩石圈 D.④为下地幔 )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地球的内部圈层
[合作探讨] 材料 2016 年 8 月 24 日当地时间凌晨 2 时 36 分,在意大利中部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震中距离意大利首都罗马约 100 公里。地震造成严 重灾难,房屋倒塌,阿马特里切半个镇子已经不复存在,地震已经造成近 300 人死亡。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特点。 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厚度、物质形态及物质组成。(重点) 3.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速度:乙波的传播速度高于 ____甲波。 (3)性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____;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
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____
(4)应用:“透视”地球内部 ____的结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A:地壳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______ 莫霍面 以上的固体外壳。
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 千米,海洋部分平均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 ______ ______ 千米。 厚度约6 _____
硅铝层,密度相对小些,不连续 上层:______ ③分层 下层:硅镁层密度相对大些,连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地幔 (2)B:_____ 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 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 b________ 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 100~110 千 ②岩石圈:地壳 ____和上地幔顶部(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莫霍面
深度 (km)
特征 ①固体外壳; ②厚度最小, 其中大陆地壳较厚,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17
大洋地壳较薄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
地幔
堡面古 登 2900
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呈熔融状态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