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的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解析:选B从图①文字“通途变天堑”,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原因可知A项说法正确。

西、葡把掠夺的大量财富用于挥霍,并没有促进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从图③“英国成海盗”可以反映英国开展海外殖民扩张,故C项说法正确。

从图④“意大利晾一边”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说法正确。

2.(2017·绍兴选考适应性考试)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
C.黑奴贸易D.“商业革命”
解析:选B材料体现西欧国家随着大量白银的流入,引起物价上涨,不是西欧的对外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体现白银的大量流入,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这是“价格革命”的体现,故B项正确;黑奴贸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商业革命”是指商业联系的加强,商贸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

3.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

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
兴未艾。

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解析:选A中西航海的不同结果,主要原因是制度和文化不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西方已经向资产阶级代议制转型,这个原因是能涵盖其他选项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4.(2017·绍兴选考模拟)“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解析:选D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与近代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选D项。

5.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见证了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下列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英国为控制国内外贸易建立的特权贸易公司
B.从事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不平等贸易
C.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体现了“自由贸易”原则
解析:选D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故A项正确;东印度公司不仅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是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等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故B项正确;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获得贸易独占权,体现不出“自由贸易”原则,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世界市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径。

具体而言,到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
①日本的“开国”②中国被迫“门户开放”③印度完全被法国控制④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③的表述不正确,19世纪中叶完全控制印度的是英国,不是法国。

7.“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

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物价上涨的现象,说明的是“价格革命”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故B项正确。

8.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其殖地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野蛮屠杀B.推行不平等贸易
C.贩运黑人奴隶D.开展圈地运动
解析:选D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不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项错误。

9.(2017·金华十校联考)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D.商业战争
解析:选B黑奴贸易会导致海地岛人口增加,而不是大幅减少,故A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自此以后欧洲殖民者不断涌入美洲,对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大肆屠杀,导致人口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商业战争是殖民国家之间进行的,不会导致海地岛人口大幅减少,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10.(2017·衢州选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

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

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材料二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

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

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产生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产品商品化、工商业市镇的兴盛、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概述。

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代特征,从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思想文化方面对理学禁欲的突破、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出现、文学的世俗化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从分析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上概括,注意从经济政策和思想观念两方面总结。

答案:(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十大商帮;市镇兴盛,出现四大名镇;部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

影响: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采用非常手段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入带来货币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社会阶层方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方面,传统义利观发生变化,奢侈之风盛行,出现一批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盛行等。

(2)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

原因: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压迫;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未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安土重迁、重视科举仕途等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