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的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08T10:13:04.09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梦黎[导读]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中,小儿肺出血,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危重症,是新生儿早期重症疾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李梦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效果。
方法:选取从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40 例新生儿肺出血,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40 例患儿中,37 例患儿存活,存活率为92.50%;3 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原因包含中毒窒息、严重感染、颅内出血、低体重以及心力衰竭等。
上机时间平均为42h。
11 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过抗炎治疗痊愈。
结论:对新生儿肺出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能减少患儿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肺出血;疗效【中图分类号】R77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22-01 临床中,小儿肺出血,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危重症,是新生儿早期重症疾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
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以及早期诊断等均会对患儿预后与存活率产生影响[1-2]。
本文主要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效果,疗效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40 例新生儿肺出血。
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
胸片辅助检查显示双肺门血管影变宽、肺血管淤血、双肺布满斑片状阴影,症状严重存在心脏轻中度增加与双肺透明度下降。
临床表现:肺部存在啰音或者是啰音变多,呼吸困难且不规则,体温降低,面色发青,患儿心音低顿且心率减慢。
其中17 例女,23 例男;26 例早产儿,14 例足月儿;22例出生体重>2500g,18 例出生体重<2500g;26 例肺出血发生时间为0d-3d,9 例为3d-7d,5 例>7d。
1.2 方法患儿发生肺出血征象,需及时将患儿放于辐射台,采取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止血药物静脉点滴,应用新鲜血浆与全血增加凝血因子,并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碱紊乱、利尿剂以及扩充血容量。
在此基础上采取机械通气,经口进行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按照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实际病情对呼吸机有关参数做适当调整。
选取呼吸末正压通气与间歇正压呼吸,即PEEP+IPPV通气模式,初始阈值:RR 为35 次/min,潮气量为10ml/kg-15ml/kg,流量为4L/min-7L/min,PEEP 为6cmH2O,PIP 为25cmH2O-29cmH2O,FiO2 为65-90%,频率为35 次-60 次。
按照血气分析结果将呼吸机参数下调,在停止出血后患儿血气分析无异常,病情稳定后,将呼吸机撤离,在撤离呼吸机后,给予地塞米松与肾上腺素雾化吸入。
2 结果本组40 例患儿中,37 例患儿存活,存活率为92.50%;
3 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原因包含中毒窒息、严重感染、颅内出血、低体重以及心力衰竭等。
上机时间平均为42h。
11 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过抗炎治疗,患儿均痊愈,无慢性肺疾病症状。
3 讨论临床中,新生儿肺出血是由不同因素所造成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性肺水肿,以低体重儿与早产儿较为常见,肺出血诱因包含早产、低体重、败血症、窒息。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成功抢救新生儿肺出血的关键是给予机械通气,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3-4]。
在患儿发生活动力降低、发绀、皮肤苍白以及低体温等症状,易发生休克,皮肤存在血斑,患儿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存在啰音,呼吸音降低,胸片显示双肺野透亮,并有小斑点状影,在发生肋间隙变宽即可诊断为肺出血,应该采取机械通气治疗。
在行气管插管后,吸出或者是流出泡沫样血性液,便可确诊。
如果发生口鼻出血,这表明出血量增加,难以控制病情,增加肺出血危险性。
所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成功抢救肺出血患儿关键。
机械通气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使用呼吸机可挽救患儿生命,不然会使患儿病情加重,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
在使用呼吸机期间,需要由专人监护,避免发生呼吸机故障或者是气管导管脱出。
停止正压呼吸,10min 病情便可恶化,无法逆转,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气道需保持通畅。
对肺出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其机制为:新生儿肺出血表现为出血性肺水肿,并非是由于血管破裂所造成的。
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可扩张肺泡,避免发生肺血管渗出,提升血氧分压,避免发生酸中毒或者是低氧血症等恶性循环。
对肺出血患儿采取机械通气,能使由于肺出血所造成肺泡塌陷闭合肺泡得到重新扩张,避免早期闭合,使功能残气量增加,改善患儿气道功能,高氧分压提升,纠正患儿缺氧情况,进而达到压迫止血效果,同时能吸收出血性肺水肿。
支气管与肺泡中充盈大量血性液体,其呼吸道阻力较大,降低肺顺应性,因此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吸气压力,延长吸气时间,使得肺泡中可维持压力高峰,肺泡扩张,避免发生渗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40 例患儿中,37 例患儿存活,存活率为92.50%;3 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原因包含中毒窒息、严重感染、颅内出血、低体重以及心力衰竭等。
这说明对肺出血患儿采取机械通气,效果显著。
本组资料中26 例早产儿,14 例足月儿;22 例出生体重>2500g,18例出生体重<2500g。
表明低体重儿、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肺出血。
上机时间平均为42h,所以要及时撤机,按照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在肺啰音消失且气管无血性分泌物时,便可将呼吸机撤离,避免发生呼吸机并发症。
除此之外,设定呼吸机参数应该遵守低氧浓度、低压力、持续气流以及小流量等原则,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措施,避免发生呼吸机依赖或者是气漏。
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治疗,并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采取对症治疗,确保机体环境稳定。
总而言之,临床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不仅需对原发病采取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早期诊断,把握机械通气时间,适时撤除呼吸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栾永刚,张耀东.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6 例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12(02):120-123.[2]张柳萍.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立止血治疗新生儿肺出血[J].实用临床医学,2011,07(04):111-115.[3]陈宗文,余秀兰,田秀英.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1 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06(04):109-114.[4]刘玉荣.机械通气为主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4 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3(05):145-147.作者简介:李梦黎;女;1988 年8 月9 日;护师;P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