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闻人”】旧上海最有钱的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上海的“闻人”】旧上海最有钱的人
【旧上海的“闻人”】旧上海最有钱的人
“闻人”是旧时上海的特别产物,数目稀少,能量巨大。

这些“闻人”掼出名头来,不说地动天摇,至少能砸出些声响。

如虞洽卿、王晓籁、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

这些人中不少出身寒微,属于流氓无产阶级,居无定所行无定业,但却挥金如土一呼百诺,达官要人军阀显贵见了他们仿佛还矮一截儿,趋奉阿谀唯恐不及。

“闻人”的厉害,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哪天家里阳台上晾着的衣服被抢收而去、灶披间里突然泼进一盆污水、走在路上忽遭陌生人一顿暴打,这些都还是下面虾兵蟹将的小儿科,真正的大手笔,那才叫方显“英雄本色”。

1930年代,本属北方报系的《大公报》增设上海馆,意欲南扩,想在上海出版发行。

《大公报》登陆沪上,要夺本埠报业地盘与份额,自然不为本埠各大报所欢迎。

《大公报》经过一番准备,上海版终于创刊,可是读者当天纷纷打来电话,说是买不到报纸。

《大公报》上海馆以为自己是“新出炉的饼子”特香特棒特受欢迎,已被抢购一空,还大肆庆祝了一番。

然而,当他们第二天、第三天一再加印,接到更多的质询:“为啥还是买不到?”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经过调查,方知这三天的零售报纸全被人“统统吃进”,报摊上根本就没见一份。

身历其事的著名报人徐铸成先生说:“好比名角儿唱戏,‘打泡’三天,戏标全给人‘吃进’,池座里空荡荡的,一个观众也没有,请问如何再唱下去?”《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急了,知道惹了地头蛇,连忙求助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中文部主任张翼枢。

此人其时为法租界公董局董事,杜月笙的法文秘书,请他向“杜先生”求情,《大公报》备了一份厚礼,杜月笙答应以他的名义出面请客。

沪上各大报负责人不得不应邀准时出席。

席间,杜月笙自己并不出来,只由张翼枢代表他致词:“杜先生关照,说《大公报》出版,希望各位多多帮忙。

”只此闲话一句,吹散一天云雾。

第二天,《大公报》顺利在各街头亮相
露面,算是过了这道坎儿。

上面这件事还只能算是“闻人”的顺水推舟,若是惹了这些“闻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杜月笙的四姨太,家乡来了一位表兄,两人几次相会。

有人向“杜先生”告密,杜月笙不声不响,叫人将那位表兄拉到郊外断了双腿,接送他们相会的汽车司机,则用石灰瞎其双眼。

至于四姨太,长年幽闭于顶楼小屋,关了近20年,直到1947年她儿子结婚,经人求情,杜月笙才放她出来。

关进去时的少妇,出来时已是白头婆婆了!
听听这些“闻人”的陈年逸事,至今让人胆战心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