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板书之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概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迅速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并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加速融入到世界大市场当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 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政策。

2.政策
(1)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三大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②提出: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③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

④意义: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标志着成熟;
从内容上看:具有性和性;
从影响上看:成为解决的基本准则。

3. 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3年提(理论)
(3)1954年参加国际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方针。

二、70年代的外交新局面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是联合国之一,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不断提高。

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壮大。

(2)标志:1971年第届联大
(3)影响: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争霸激烈,处于守势。

②20世纪60年代末,恶化。

(2)过程
①1971年“”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访华,签署《》。

③1978年,中美发表《》。

④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促进。

(2)过程:1972年9月,访华,中日《联合声明》发表。

4.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1)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

(2)表现: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

三、新时期由多边外交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
1.背景
(1)国际形势变化:与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2)国内形势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主要任务。

(3)政策基础: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是新中国坚决奉行的外交方针。

2.政策调整
(1)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经济方面: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①积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年正式加入WTO。

(2)政治方面:反霸维和,促进共同发展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

②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成立。

③积极支持的行动(维和、裁军、反恐)。

④积极促进世界的发展,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4.(2009·大连一模)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