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标要求: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德军突袭苏联
教学难点
绥靖政策
导入新课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
其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2、一些大国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英法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本目第1段大字前两行)
捷克斯洛伐克是德国东南部的邻国,地处欧洲心脏,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苏台德地区与德国边境相连,
是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北的山区和重工业基地,也是国防上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军事力量对比(单位:师)
德捷边境:43:45
德法边境:13:100
“纵使小小的捷克斯洛伐克单独作战……也能抵抗三个月;假如它得到外援,则德军实在无力两线作
战……80%的德国军官断定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
——1938年9月27日德国参谋本部给希特勒的备忘录慕尼黑阴谋(本目第1段大字后3行和小字最后一句话)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对德国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为什么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什么是绥靖政策?
通过本目“读一读”,得出结论:英法为了避战求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侵略者的贪欲。
英法妄图利用德国反对苏联,把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
用4个字概括:绥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或宁愿牺牲一些局部利益,并尽可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这种姑息养奸纵容侵略的做法被统称为绥靖政策)影响(本目第2段大字和31页前两幅图片)
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占据了欧洲的中心。
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白色闪电”——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突袭波兰
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希特勒就下令,要永远消灭波兰。
绥靖政策能带来和平吗?连张伯伦也感到不安了。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呢?(学生思考、讨论、探究)①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
正因为如此,所以希特勒在吞并捷克斯
洛伐克之后便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命令。
②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不如英法。
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然后再来解决英法。
③波兰又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④为了避免攻占波兰后可能引起英、法和苏联同时出来干涉,所以法西斯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一切准备妥当,为了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德国便于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兰为什么迅速灭亡?(本目第1段小字和31页下面两幅图片)
外部原因是①绥靖政策的影响: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灭亡;②德军首次使用了闪电战术;
内部原因是①波兰政府过分依赖英法,没有及早作好战争准备;②落后的战略战术也不是德军的对手。
波兰灭亡了,按照原来的设想和希特勒的宣传,英法满心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德国却把战火烧向北欧和西欧。
3、德军对北欧、西欧的进攻(本目第3段大字、第2、3段小字)
德军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直逼法比边境,绕过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几十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
英法的绥靖政策没能避免战争,反而更迅速地把他们拖入战争的深渊。
1940年四五月间,又向欧洲北部和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直逼法比边境。
这里有一条被法国政府誉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
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占色当,几十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
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德军沦陷巴黎,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终自食其果,对鼓吹绥靖政策的达拉第之流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1940年5月,在德军横扫西欧之际,张伯伦被迫辞去了首相之职,丘吉尔临危受命。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
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
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
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
能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法国沦亡后,德国于1940年7月10日对英国发动“空中闪电战”,历史上称为“不列颠之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德国对英国的空袭,8月增加到每天平均出动一千多架飞机。
英国人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坚决抵抗。
再加上英国战斗机性能的优越和雷达技术的先进,结果英空军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战斗中壮大起来。
纵观欧洲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三、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
从1940年秋到1941年春,德国相继侵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五国(引导学生看地图),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从地理上对苏联形成包围之势,取得了战略上优势。
他狂妄地认为灭亡苏联的条件已具备,胜利指日可待了,悍然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
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地又转向苏联呢?这是因为:①由于英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德国的海军实力又不及英国,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②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
③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上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后,再麾师西进。
④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苏联,德国法西斯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同时又占领和控制了匈、罗、保、南、希等小国。
这样,希特勒便可动用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对苏作战了。
⑤为什么选定6月进攻呢?这是因为苏联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所以,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
莫斯科保卫战(本目第2段大字和第2段小字)
过程(本目第2段小字和《红场阅兵式图》)意义(本目第2段大字)
德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很快就推进到苏联腹地,并调集精锐部队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市民和红军的英勇作战确保了莫斯科屹立不倒。
这场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此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过程(本目第2段小字和两幅图片)意义(本目第2段大字)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看过的美国大片《珍珠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情节,结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
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
原本中立的美国蒙受国耻,宣布参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
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