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答案含解析
2009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卷(江苏卷有答案)-【2009年高考真题】
![2009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卷(江苏卷有答案)-【2009年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431725f242336c1eb95ec4.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O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4.AA.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 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 N A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 N A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 N A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电解MgCl 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B. B.用50 mL 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 4溶液C. 用量筒量取5.00 mL1.00 mol ·L -1盐酸于50 mo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 ·L -1盐酸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K +、、Al 3+、Cl -、SO 2-4B.含有0.1 mol ·L -1 Fe 3+的溶液中:K +、Mg 2+、I -、NO -3C.含有0.1 mol ·L -1Ca 2+的溶液中:Na +、K +、CO 2-3、Cl -E.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 +、Fe 3+、NO -3、SO 2-48.X 、Y 、Z 、W 、R 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https://img.taocdn.com/s3/m/def3c9b84b73f242326c5f1a.png)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 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 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2009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单科历史模拟试卷解释
![2009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单科历史模拟试卷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c4db1daf45b307e87197ec.png)
2009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单科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D 从材料中的“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可得出科举制,隋炀帝时科举制度形成。
2、利玛窦是的传教士,学者。
年间来到居住。
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他在市场购买珐琅彩瓷器时使用交子B.他喜欢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C.他去农田参观时对筒车赞叹不已D.他发现中国商人出海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解析】C 从题目中的时间可知是明朝,A项中珐琅彩瓷器是清朝才出现的,B项《红楼梦》是清朝的小说,D项反映了清朝的海禁政策,C筒车在唐时已经出现,故选C。
3、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B 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4、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B 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https://img.taocdn.com/s3/m/2248f145ff00bed5b9f31df7.png)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测试题 2019.91,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
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
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7分)(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10分)(3) 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2,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①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4分)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4,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5,图2所示为以N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4fa55d6bd97f192279e988.png)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号2.(3分)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3分)如图所示战役是()战役示意图A.明朝与瓦刺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4.(3分)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类别年份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5.(3分)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6.(3分)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7.(3分)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
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解析版
![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76038579563c1ec4da7158.pn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3.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6.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7.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cf4ad3383c4bb4cf7ecd15e.png)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BBDAD 6—10BBDAB 11—15CACDD16—20CCADC 21—25CBDDA 26—30DACBC二、非选择题(共90分)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台题意的答案。
圆点符号后的内窖为参照性示例。
31.(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仕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仕、礼。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其他答案。
32.(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④②①③。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58465ca8114431b90dd89e.png)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如表所示
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其中:正税
经济恢 复时期
3806.50
494.54 443.88 50.66 13.00
11.70
“一五” 时期
8017.80
D.唐三彩
【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菁优网版权 所有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南朝秀美灵动”切入,结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 展进行思考。
【解答】初唐书法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 响,.欧阳询的正楷,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 朗爽健。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其外柔内刚,沉 厚安详之韵。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 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因此初唐书法能体现南方文化的特征,A 答 案符合题意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
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
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
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
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
知,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本题是一道图表题,考查学生读表识表的能力。 知识积累: 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详解)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6ae56ed284ac850ad0242b0.png)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月1日起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平安全的是A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 在食品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 .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 .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标准答案】A【解析】A 项,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塑料袋包装食品,要用只能用聚乙烯,故选A 项;B 项,碘单质有毒而且易升华,碘化钾有苦味而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有毒的碘单质,碘酸钾是一种稳定易吸收的盐,故选择碘酸钾才作为最理想的添加剂,我们食用的食盐通常加的都是碘酸钾;C 项,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好处首先是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食品添加剂还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口感的要求。
适当使用着色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保持、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是食品添加剂又一重要作用。
国内外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规定和审批程序。
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品种、范围、计量使用添加剂,安全才有保障 。
D 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现代农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如下知识点①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
②食品添加剂。
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NH 4Cl 的电子式: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188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标准答案】C【解析】A 项,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所以A 项错误,B 项, 4NH Cl 是由4NH+和Cl -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C 项,188O 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D 项,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因为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卷)770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卷)770](https://img.taocdn.com/s3/m/27531586d15abe23492f4d37.png)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江苏卷卷) 测试题 2019.91,6. 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B. 用50mL 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 溶液C. 用量筒取5.00mL 1.00mol ·L -1盐酸于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 ·L -1盐酸D.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2,7.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B. 含有0.1 mol ·L -1的溶液中:、、、C. 含有0.1 mol ·L -1溶液在中:、、、4KMnO +K 3+Al -Cl 2-4SO 3+Fe +K 2+Mg -I -3NO 2+Ca +Na +K 2-3CO -Cl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3,8. X 、Y 、Z 、W 、R 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 、W 、R 处于同一周期,R 与Y 处于同一族,Z 、W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 、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Y 、Z 、W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 .元素X 不能与元素Y 形成化合物C .元素Y 、R 分别与元素X 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D .元素W 、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4,9.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 .向碘水中滴加,振荡静置后分层,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从碘水中萃取碘B .向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难溶于盐酸C .向0.1mol ·L -1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氧化性D. 向2.0mL 浓度均为0.1mol ·L -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 ·L -1 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的比的大5,+Na 3+Fe -3NO 2-4SO 22X Y m m X Y>X R 4CCl 4CCl 4CCl 2SO 2BaCl 3BaSO 4FeSO 4KMnO 4KMnO 2+Fe KCl KI 3AgNO AgCl SP K AgI SPK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室温下,向0.01441HSO NH L mol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424+-+-+=>>>H c OH c NH c SO c Na cB .0.11-⋅L mol 3NaHCO 溶液:)()()()(3+--+>>>H c HCO c OH c Na cC .3NaCO 溶液:)(2)()()(323CO H c HCO c H c OH c +=--+-D .25℃时,75.4=pH 、浓度均为0.11-⋅L mol 的COONa CH COOH CH 33、混合溶液:)()()()(33+--+<+H c COOH CH c OH c COO CH c6,16.(8分)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钠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历年解析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说明
![历年解析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1d85cfbaef8941ea76e05e5.png)
2010年考试说明变化简说1、必做题和选做题比例上将必做题比例下调1%。
从考查内容上看,由于教材的修订,考点说明较去年有较大调整,增加15个考点,删除20个考点,修改考点24处。
2、由于强调知识模块,增加的考点大多有利于知识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专题性考题的命题几率增大。
如: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增加了“灭亡”;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增加了“老子的思想”;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增加了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并增补了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增加了“福利国家的出现”和“美国的…新经济‟”;生物进化论增加了“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还有些增加是为了使考点说明表述更加完整。
如:“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增加了“其他国际组织”;“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增加了“等西欧国家”。
在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增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3、考试说明也删除了一些内容。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删去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部分,删去了“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两次鸦片战争,删去了“三元里人民抗英”;解放战争删掉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要求弱化,删去了相关背景、内容、作用等具体要求。
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删去了柏拉图和杰出科学家等内容。
4、除加强对主干知识历史史实的考查外,为考核学科能力,增加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实现对情感和价值观的考查要求。
如,增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有些考点说明修订后表述得更加具体和完善。
如:“王阳明的心学”改为“陆王心学”;有些考点说明扩大了内涵:如:主要经济政策“海禁”增加了“闭关守国”。
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省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省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f61d1155270722192ef7ff.png)
历史试题(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7b8db12227916888486d768.png)
2009年高考历史选修试题汇编1、(海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
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
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
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
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江陵柄政》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
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
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3分)2、(辽宁、宁夏)(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
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周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于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药倍息,而公家无所剩其人。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
![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b8b1d733d4b14e85246830.png)
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25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
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主自治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吧德“经济协会”上的演说(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西方文明诸多弊端;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2010年福建文综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考试题()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5e2513f7ec4afe04a1dfff.png)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考试题()测试题 2019.91,2. 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箭头①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B. 箭头②为外力作用C. 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D. 箭头②为变质作用2,26.(9分) 读图13,我国东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和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1) 描述750 mm年等降水量线在山东半岛的走向,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2) 比较图示范围中的黄河与海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4分)(3) 简述阴影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3,27.(11分) 2008年7月参加国际地理奥赛的中国选手将对图示区域(见图14)进行模拟野外考察比赛,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 出发前,中国队员从网上查到: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B城过境,请你帮助他们预测B城未来72小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4分)(2) 来到C城市,队员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城市街道两旁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不是太阳能发电,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3分) (3) 居住在D山区的猎手们介绍"近年来, D山脉的草甸位置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
" 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并推测该地还会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4分)4,28.(10分) 发展农牧业,应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农牧业。
读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依据图表中的信息,说出影响内蒙古地区土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并简述其规律。
(3分)(2) 降水丰沛的年份,在典型草原地区,怎样调整放牧牲畜,才能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
(4分)(3) 在典型草原地区的降水欠年,按照常年状况放牧牲畜,从生态角度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009江苏历史高考试题评析
![2009江苏历史高考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3adfd750e2524de5187e34.png)
2009江苏历史高考试题评析2009年江苏是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第二次高考,仍延续2008年高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但又有所创新。
2009年高考试卷找不到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每道试题都需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难度要求的提高改变了过去只要死背就能做对题的复习模式,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给我们以后的教学也带来一系列的新思考。
一.新试卷的新特点1、题材选取丰富题目设计新颖构思精巧立意深刻(1)材料来源丰富,运用恰倒好处。
2009年苏高考历史试题题干的取材范围广泛、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说明性文字以外,还有民俗山歌、名人引言、插图、文字史料、文献摘录、绘画作品等等。
大量的图文材料,不仅丰富了题目的表现形式,而且使情景创设更加生动活泼。
材料的综合运用恰当。
如第5题,以英国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态度为题干,将“基督教国家”与“运动”有机结合,不但为解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也使试题显得活泼新颖。
再如第10题,以江苏常熟地方的山歌为背景,一来营造了历史场景,二来考查了考生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景寓于生活,材料组织巧妙。
2009年苏高考历史不少试题将情景创设寓于日常生活。
如第22题,近代以来,人们婚姻观念的逐渐改变为话题,将历史真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文明文化史观。
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尊重和“以考生为本”的命题理念,也缩短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材料组织巧妙。
如第6题,将近代社会风俗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巧妙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知识的内在规律性,灵活性。
2.突出时代特征彰显热点问题09高考试卷体现出“和谐社会”、“民本”、“民生”、“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题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的时代旋律。
如第3题“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第13题雅典民主制,第18题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第11题“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伊拉克武力核查投反对票”;第12和20题“中美贸易”和“反全球化”;第25题A“为实现富国强兵,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等等。
名题全解全析: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卷
![名题全解全析: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16798f04afe04a1b071de4d.png)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60分)。
1.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解析】选D。
战国中的燕国和齐国东面疆域都靠海,从图中看,秦是灭掉了燕国和齐国后最终完成统一的。
故其东部的疆域到达了沿海。
④不正确。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代铁铧和铁犁壁的作用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故选B。
其他几项,A是原始时代的耕作方式,C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D项是在后来的唐朝时期出现的。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解析】选A。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为知识分子通过读书入仕提供了一条途径。
察举制是汉代实行的制度,C、D的方式在古代并不典型。
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解析】选C。
从材料中的“丑角”关键词,并结合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判断。
5.观察下列图表,指出1895~1900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设厂限制的放宽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D.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解析】选A。
注意题干中1895——1900年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
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D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答案】C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答案】D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解析】:此题考察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个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此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立场。
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答案】A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
【答案】A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根据现代化史观,近代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近现代化的历程。
A项表述不全面,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比较多,现代化只是其中一条线索;C项错误,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首先谋求民族独立。
【答案】B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解析】此题考查外国侵华史以及在中国谋求的各种特权。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
【答案】B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解析】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C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或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农村发展合作社搞人民公社的做法,人民公社化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
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
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答案】B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①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③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
【答案】B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答案】C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个概念。
A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D 项符合启蒙运动,但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
【答案】B16.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解析】此题考查近现代西方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A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 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答案】B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BC 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D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
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答案】B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答案】C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②③④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生态环境遭到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富分化以及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