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周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
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
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
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而下之器表现着形而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
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
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
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
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
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2.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
趣。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①未尝出。
上行幸河
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
....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之,惧不敢
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
..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②,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
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张安世工作尽责。
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
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
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
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
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
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5分)
⑵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
本诗为其中年所作。
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8.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5分)
9.三四句运用的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⑵《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讥讽女主人公的两句是:,。
⑶《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
,。
四.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
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
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
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
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
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
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
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
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
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
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
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
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
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
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
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
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
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
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
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
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
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
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
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
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6分)
(3)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锦袋内掣出那管凤箫,李师师接来,口中轻轻吹动,端的是之声。
②他的表情很细腻,可以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
③人民以胜利的欢呼,对我们历史上这一的大事件,表示了他们的赞许。
A、石破天惊穿云裂石响遏行云
B、响遏行云石破天惊穿云裂石
C、穿云裂石响遏行云石破天惊
D、穿云裂石石破天惊响遏行云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书店还每年举办文学节,并邀请作家到书店签名售书。
这家书店,已成为让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殿堂。
①据说他很少去理发店,头发长了就用蜡烛烧掉,说这种剃头法又快又省钱
②他穿着色彩并不搭配的背心和外套,一头白发,上有火烧的痕迹
③第一次来到这家书店,是二十年前,那时,当堂而坐的是八十岁的老人乔治•惠特曼
④又来到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旁边的那个绿色门面的书屋——莎士比亚书屋
⑤但她要努力让书店走进二十一世纪,在店里安装了电话、电脑和信用卡付款机
⑥现在,书店由他的女儿掌管。
在她的管理下,书店风格依旧,室内装饰也没有改变A.④⑥⑤③②① B.④③②①⑥⑤ C.③④②⑥①⑤ D.③⑤②④①⑥
15.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
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
材料一: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材料二:(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辞海》“割圆术”条)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17.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
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
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周测语文试题答案
1、A(属于对“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的阐述)
2、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不符合文意)
3、C(A项“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真谛与乐趣”属无中生有;B项“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与原文不符;D“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并不是我们“摆脱贫弱的地位”的途径)
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
5、A
6、C(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延寿为北地太守。
)
7、(1)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把它们详细地写了出来。
(“幸”、“诏”、“识”、“具”各1分,大意1分。
)(2)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惮”、“内”、状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
)
【参考译文】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
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
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
”皇帝也想任用他。
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
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
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
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
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