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河南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立者是禹②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③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④社会产生了阶级分化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社会产生了阶级分化,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选B。

第2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集中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下列各项,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是其思想体系核心,另外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①④为老子的思想言论,②③分别是商鞅和孟子的言论。

故选C。

第3题.
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广泛热议。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司隶校尉
D: 刺史
【答案】B
【解答】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察的是御史大夫,故B项正确;
太尉是负责军事的官职,故A项错误;
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故C项错误;
刺史是汉代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的官员,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4题.
东汉时,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的是()
A: 张衡
B: 华佗
C: 张仲景
D: 蔡伦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

D正确;
张衡是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官员,A错误;
华佗、张仲景是东汉名医。

BC错误。

综上故选D.
第5题.
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B
【解答】由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第6题.
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
A: 柳公权
B: 董其昌
C: 徐渭
D: 颜真卿
【答案】B
【解答】明代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董其昌。

故选B。

第7题.
浩然正气贯长虹,投笔焚衣怒发冲。

虎胆骋驰千里路,鸿韬鏖战百寻艨。

驱除荷虏垂丰绩,收复台疆建伟功。

爱国勋名彪史简,千秋禹甸颂英雄。

这首诗歌咏颂的人物是()
A: 张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答案】D
【解答】
第8题.
八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讨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C: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D: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答案】A
【解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第9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D: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D
【解答】依据题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
项内容符合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内容不能体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第10题.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思想建觉,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答】古田会议1929年在福州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

第11题.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1000亿美元,以上数据说明()
A: 八年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的野心
B: 中国军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 八年抗战洗刷了百余年的民族耻辱
D: 八年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答案】B
【解答】
第12题.
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

经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改造,我国()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答案】C
【解答】经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改造,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C。

第13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C
【解答】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A项错误;
材料中说美国开始寻求解决办法,说明美国对中国不再是之前的封锁与敌视,因此B 项错误;
当时中美两国并未成为战略同盟,D项错误;
美国开始寻求与中国和解,说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故选C。

第14题.
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了()
A: 《法学汇纂》
B: 《法理概要》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新法典》
【答案】A
【解答】拜占庭帝国皇帝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法学汇纂》。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
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第15题.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时常用的方法,城邦诞生→共和时代→帝国时代→帝国分裂这一示意图有助于我们学习()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兴衰
C: 古巴比伦兴亡
D: 古印度历史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的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故B正确。

A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B。

第16题.
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

她是()
A: 章西女王
B: 圣马丁
C: 玻利瓦尔
D: 圣雄甘地
【答案】A
【解答】据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

及所学知识可知,她是章西女王。

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

第17题.
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国内矛盾
B: 都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C: 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 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答案】D
【解答】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俄国1861
年改革是一次维护地主利益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故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是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故选D。

第18题.
历史学家曾对历任美国总统进行过对比研究,其结果一致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你认为历史学家们得出这样认识的主要理由是()A: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
B: 他身残志坚令人尊敬
C: 他是连任四届的总统
D: 他实行新政使经济复苏
【答案】D
【解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历史学家们得出这样认识的主要理由是他实行新政使经济复苏。

D 符合题意。

第19题.
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给非洲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布独立,这标志着()
A: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三角贸易的结束
D: 多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材料分析题
第20题.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1)材料一中的舜是通过什么方式继承尧的首领位置的?还有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最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天下为家以什么政治制度为特征?(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周王朝的统治有何作用?
【答案】禅让制;禹。

夏朝;世袭制。

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政治范围。

【解答】材料一中的舜是通过禅让制继承尧的首领位置的,还有禹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最早出现于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天下为家以世袭制为特征。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政治范围。

第21题.
中、美、俄在世界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关系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潮……中国近现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1)举出20世纪20年代革命和50年代建设史实各一例,中国共产党人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后,吸取教训,实事求是,走出了怎样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材料二
(2)指出图中A阶段,中、美、苏三国正式开始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的史实。

由C 到D阶段,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

我们认为三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2017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问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中美俄三方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答案】北伐战争,三大改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对抗到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
化。

中美俄三方应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积极发展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革命的史实如1926年的北伐战争,50年代建设史实如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1978年之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我们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飞跃,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这两条道路都是与中国实际相关结合的产物。

仔细观察图示知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阶段,中、美、苏三国正式开始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的史实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C到D阶段,中美关系对抗到正常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材料三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我们认为三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中美俄三方应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积极发展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22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新时代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掌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材料三如表
材料四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1933年,罗斯福总统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

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

(2)材料二中平均地权反映了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一项措施。

【答案】
(1)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2)主义:民生主义。

(3)原因:改革开放。

措施:医疗保险制度;低保、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等
(任意两条)。

(4)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解答】
(1)依据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可知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是主张实行仁政。

(2)材料二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掌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中平均地权,反映了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四大件内容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的措施有医疗保险制度,低保、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等。

(4)根据材料四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
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一项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第2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摘编自[苏联]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二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囯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这样做,方可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摘编自1919年孙中山与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平等观的核心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拿破仑上台后为巩固平等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平等的认识。

材料中的主义指引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答案】
(1)核心内涵:法律上享有相同的公民权利。

努力: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率法军打败反法同盟。

(2)强调政治
(法律)上平等;经济
(财富)上平等。

辛亥革命。

【解答】
(1)由材料一中的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
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得出其核心是法律上享有相同的公民权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上台后,在法律建设和对外关系上做了努力,即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率法军打败反法同盟。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囯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可知,孙中山认为,平等应涵盖政治
(法律)上与经济
(财富)上的平等。

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发生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