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作者:申志臣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4期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互联网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国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普及,在不同的区域,互联网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本文主要对这些差异性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性方法
我国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在社会各个行业就逐渐开始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服务。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猛。
随着一系列电子服务的产生,互联网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
人们通过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服务和生活娱乐。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互联网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水平的高幅度提高背景下,互联网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现状。
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丰富个人生活。
数据显示,自从1998年起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使用者已从原有的68万人提高几十倍,达到45730万人左右。
由于我国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互联网一步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信息化、全球化的脚步日益扩大。
现今,各种因素不断推动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增长带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将我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征程。
互联网使得我们走向全球化、世界化。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大幅度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另外,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使得我国互联网产业呈现出发展迅猛的现状。
最后,随着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
对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必修课。
国家对教育的强制性要求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普及。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距性及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普及,在不同的区域,互联网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下文将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以及对其差异性的分析进行详细分析。
2.1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地区差距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产生也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性差异。
这种区域差异性的产生于我国地区发展状
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与国家对地区互联网的投入资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有一定的关系。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各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大有不同。
互联网使用最多的省份相比于互联网使用最少的省份人数大约有70倍之差。
我国互联网发展较为普及,互联网覆盖面积比较高的省市大约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内陆地区。
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缓慢,互联网覆盖面积比较少的地区大约分布在中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
以上是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的详细分析。
2.2 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性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地区差距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产生也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性差异。
为了详细的了解我国各个地区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分析,对我国各年之间互联网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1998到2010年之间,互联网发展地区差异性变化并不多大,还是以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为主,发展迅猛且互联网覆盖面积大。
另外一些省市的互联网发展有了一些程度上的提升。
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省市互联网的发展仍旧缓慢。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主要呈现出了由核心逐渐向边缘演变的趋势,呈现出一个辐射状态。
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有中心地区像内陆发展。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省份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在缩小。
在省市之间,我国互联网的区域差异性在不断减小的同时,互联网的覆盖面积也得以提高。
就近些年对我国互联网地区差异性的分析来看,互联网的地区差异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趋势也有所下降,区域差异性占比也慢慢趋向于平稳。
以上是对我国互联网地域差异性所做的具体分析。
三、总结
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的同时,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上文从几个方面对我国的互联网差异性做了具体分析。
也对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借鉴作用。
在今后的互联网发展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定能消除我国在互联网地区差异性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平宇,刘文新,马延吉.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06 ,26(5):64-68
[2] 陈悦,刘则渊,苏立新.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的理论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4,32(2):72-76
[3] 冯湖,张璇.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治治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