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子》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管子》的教育思想
《管子》一书,是记录管仲的言行和发挥他的思想的书。

其中心思想是组织人民因势利导、因民善俗地发展经济,以求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管子》在《权修》篇中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说明《管子》的教育思想认为培养人才对一个国家来讲重要。

作终身的打算也即强调一个国家作长远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树百获者,人也”,培育人才,收获是多方面的,强调培养人才的社会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教育工作方针始倡者就是管子。

从表象理解,《管子》所表达的是一个国家也即齐国要想称霸天下,必须着眼长远把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手段。

从其内涵理解,此段蕴含着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艰难性,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长期的工程。

这也为后世树立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即要把人才作为长期的工程来抓。

《管子》提出:“教者,漂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口然若滈之静。

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

”(《侈靡》)用“秋云”“静云”“皓月”“流水”等词,形象地描绘了教育的润化过程。

这种润化,就像秋云同时感化贤者和不肖者;就像在神山上筑起篱笆祭神的气氛一样,贤人虽少,不肖者虽多,但教化使人转贤,不肖者怎么能不变化呢?《管子》引导了后世之人强化对教育特征的认识。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首要的是改变人的思想,
然后才会指引实践以反映教育的效果。

思想的升华和突破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坚守。

“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形势解》)。

“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

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

”(《形势解》)所以,《管子》强调教育要适应人的本性,有针对性地施教。

教育能够塑造积极的人性。

《管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和自私自利的。

要“以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五辅》),如此,才会引导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管子·弟子职》篇,是对学校教育相关内容的规范和明确。

从一定意义上讲,内容还很不完善,但毕竟有了模样,是后代学校教育的奠基和示范。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