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2022-04-18T02:14:56.06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2期作者:朱雪婷
[导读] 而同时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隐性功能日益显现。

那么如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呢?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小学23379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同时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隐性功能日益显现。

那么如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呢?
一、在学校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场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校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地方传统编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教材,设置专门课程,同时做到各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努力做到在学科教育中传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等,争取做到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内部,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乃至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迹可循,也是有法可承的。

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各式各样、各具特色,有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有诗词歌赋,有书法国画……语文、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引导者,已然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是一个可以教学相长的地方,学生个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找到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让传统文化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等各方面受到其陶染。

教师个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感受着传统文化之美妙、之神韵。

学校教育中充满活力的个体,将会赋予传统文化永不竭的生命力。

二、在社会教育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
社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是身处于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是依靠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是远远不够的,其传承与发展依赖的是整个华夏民族九州子孙,这是身为龙的传人与生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要使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适应于现代文化,与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需要充分挖掘当地传统、特色,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采用具有普遍性、广泛参与性的形式,综合运用书刊、互联网、手机等各类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播种于老百姓内心的一方沃土之上。

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让社会生产生活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于社会的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营造全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树立全民学习、全民传承的意识,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升腾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企望。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各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重视并落到实处。

生活中,我们在公园或路边经常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如:雕刻、碑石、中国结、四角飞檐翘起的亭子,人们生活中日渐兴起的汉服文化,越来越受到新时代人们青睐的“中国风”,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教育的触手所在。

部分地区会结合当地特色、传统,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正是传承的前提。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这些外化的表现形式不正是传承的开始吗?让传统文化走出史学典籍的书本,走出档案馆,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以蚌埠市固镇县为例,垓下遗址,谷阳遗迹,秦砖汉瓦随处可见;城内步行街谓“楚汉步行街”;许慎文化公园讲述着《说文解字》、“高山流水”的魅力……这正是社会之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无声中撒入生产生活,这也正是社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循之迹。

社会教育之于个体,更应该说是社会教育之于社会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社会”这一教育的润物无声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其精华。

三、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虽说家庭教育的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家庭”仍被认为是教育产生的开端,且贯穿个体生长的始终。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片膏壤。

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

”“孝文化”、“君子文化”正是中华文化发展沉淀的精华。

与其郑重其事地说是家庭教育,不如说是家庭生活中长辈、父母、亲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也包含孩子对其的双向浸染。

孩子在学校中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会在其行为或思想上有所外化,而这些外化的形式均可以作用于家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悄然无声地存在于家庭生活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足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个体为和家庭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

以上只是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华育人功能的几点做法,供各位同仁志士参考。

切不可机械照搬,要灵活应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徐俊 “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什么关系?——兼论学校的教育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15,(8)。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1-7-12[引]。

[3]李凯亓光勇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期刊,2017。

[4]郑晶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