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A、颖行路公B、裁毓戚修C、哀赖佞雒D、耆豪疆眉2、在商代金文中,字体笔画的明显特征是() A、线条笔画B、块面笔画C、平直笔画D、方折笔画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尺虫隻之屈,以求信(伸)也. B、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C、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丧期无(無)数. D、他日发,则有馈其兄生鸟我(鹅)者.4、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下列工具书中,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专门解释虚词的工具书是()A、《经传释词》B、《说文解字》C、《经籍篡诂》D、《助字辨略》6、《后汉书·斑超传》,“互抱超马脚不得行"句中,“脚"字的词义发展成今义,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7、下列各旬中,“*”字用其本义的是() A、立名者,行之*也。
B、(蔡茂)梦坐大殿,*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 C、譬众星之环*。
D、平原远而*目兮。
8、《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其中“辩”用的是(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常用义9、在“既至匈奴,置幣遗单于"中,“幣"用的是() A、本义B、假借义C、今义D、引申义10、下列四句中,“且”作为副词,表示“将要”义的是()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B、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C、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D、楚人尚在,君必左,元与王遇,且攻其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l、“贼”字的声符是 .2、“归还”的“归”的繁体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是会意字的一组是15 、按照传统的为异体字的是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六书”体例,“牟”()是() A 采明北晶 B 耳字应属() A 佗——他 B 翦A 八卦说 B 结绳林从解 C 治星炊 A 象形 B ——剪 C 说——说 C 仓颉造字信 D 自文蚕进指事 C 会悦 D 反——返说 D 图画说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意 D 形声23、下列各组字,关系2、《周易 ?系辞》和《说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16、下列四组字中,全为通假字的是()文解字》认为“八卦”()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陈——阵B 赴为()所作 A 超街碧冈 B 风()——讣 C 矢——A 神农瓣闻闽 C 阁围屈 A 亦街炎伐B 涉屎 D 曾——增氏 B 伏牺觉 D 辩凤国裹崔莫私 C 安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氏 C 仓10、“辟”和“避”的即和牧 D 鸣最多的字典是颉 D 郑樵关系是()步武益()3 、按照传统的“六 A 古今字 B 通假17、下列四组字中,全A《康书”体例,“益”字应字 C 繁简是形声字的一组是熙字典》 B《汉语大字属()字 D 异体字()典》 C《中华字海》 DA 象形B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 A 修约菜苗 B 保《词源》指事 C 会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禄私空 C 寐融照25 、“北”是一个意 D 形声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哀 D 问娶分笺()字。
4 、按照传统的“六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18 、下列四组形声字书”体例,“亦”字应文化早期,距今约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属()()年至 5000 是()形声A 象形B 年 A 攻期江棋 B 郊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指事 C 会 A 2000 B 胡鸽邵 C 河诂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意 D 形声3000 C 超 D 滑株鸠功( )5 、按照传统的“六40000 D 4500 19、“说——悦”这组书”体例,“眉”字应12 、按照传统的“六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 a 桃 b 属()书”体例,“保”字应的关系是()雅 c 洗 d A 象形 B 指属() A 改换意符 B 增室 e 篇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加意符 C 读音相贼g 颖h 意 D 形声事 C 会同 D 意义同源彩6 、按照传统的“六意 D 形声20、《经传释词》的作书”体例,“吹”字应13 、按照传统的者是() A a b c /d e /f g属()“六书”体例,“自” A 王引之 B hA 象形B 指字应属()张玉书C 阮 B a b /c h /d e /f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元 D 许慎g意 D 形声事 C 会21、下列各组汉字,象7、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C a c /b h /d e /f是象形字的一组是14 、按照传统的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g()“六书”体例,“星”组是() D a b c g /d e /f hA 丘皿行回B 人字应属() A 止末行锦 B 目27、《说文解字 ?叙》血象舟 C 山雨 A 象形 B 指曰戒哀 C 又甘受中所谓“视而可识,察目本 D 果州考豆事 C 会朝D皿亦眉疆而见意”,指的是“六8、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22、下列各组字,关系书”中的()A 象走 D 现责至秉()衷 c 颖 d 形B 33、下列四组字中,全 A 修梁吟街 e 徒 f 指事C 是会意字的一组是前 B 吠技菜哀g 碧h 会意D ()荆 C 志赛浅瓣转注 A 莫鱼向鸣 D 怕表苦存 A a /b f /c d h 28、下列各组形声字,闽 B 牧岩岳40、下列四组字中,全/e g B a b f 声符相同的一组是泪 C 凭亦寒是形声字一组是/c e /d g h()罟 D 集冰迢逐() C a c /b d /e gA 34、下列四组字中,全 A 炼约输/f h D a g 问闷是会意字的一组是碉B 唾睹理/b f /c e /d hB ()明C 油姚破44、下列形声字的结构福祈 A 锦楚众男 B 森益D 特灿威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栽表朝 C 友见比41、下列形声字的结构()通过炎 D 袜肥果解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闻 bD 江河35、下列四组字中,全()阔 c 旗 d2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袒 b 固 e 辩 f 是象形字的一组是()崔 c 欣 d 病g () A 回步文照 e 路 f 刊h 斯A 雨舟水意B 笛初明效g 霜h A a b /c g /d f 牛 B 兵本日看C 即婢休基/e h B a b d 月 C 手木鱼驰D 暴祭赤半 A a e /c f /b g /c e g /f h甘 D 刀亦哀鸟36、下列四组字中,全/d h B a c C a e /b f /d e 30、按照传统的“六是形声字的一组是/e f /b d /g h /g h D a e 书”体例,“哀”字应() C a e g /b d h /b d /c f /g h属() A 固颁旗/c f D a c 45、下列各组字,具有A 形锦B 病师姑 d f /b e f h 相同声符的一组是声 B 会甲C 马偷逃42、下列形声字的结构()意 C 指布 D 斧行财国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治始怡笞 B 胡朔事 D 象37、下列四组字中,全()朗朝 C 闷问闺闾形是形声字一组是 a 购 b D 颖颍顿颈31、按照传统的“六()露 c 切 d 46 、下列各组字,与书”体例,“策”字应 A 腾贼章烈 e 锡 f “信——伸”两字间属()汁 B 徒问辩都g 爸h 关系相同的一组是A 象背 C 勉海谐贷()形 B 指盗 D 后美碧途 A a d /e f /b d A 赴——讣 B 泪事 C 会38、下列四组字中,全/g h B a e ——淚 C 剩——意 D 形是形声字一组是/c f /b g /d h 賸? D 予——舆声() C a e g /b d h 47、“干”和“乾”的32、下列四组字中,全 A 胞记范 c f D a 关系是()是会意字的一组是舀 B 斩初伐 c d f /b e g h A 繁简()婚 C 暑迪跳43、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字 B 通假A 草慎武除 D 箸怡哨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字 C 异体信B 集泪承39、下列四组字中,全()字 D 古今字莫C 从战天是形声字一组是 a 荆 b 4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与“一技之长”意义最接近的是:A. 牛刀小试B. 名落孙山C. 大显身手D. 独领风骚答案:A. 牛刀小试2. “韬光养晦”中的“韬”字意为:A. 藏B. 我C. 投D. 战答案:A. 藏3. 歇后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蚁”字最接近的含义是:A. 水果B. 动物C. 植物D. 昆虫答案:D. 昆虫4. “乘风破浪”中的“浪”字意为:A. 池塘B. 山川C. 大海D. 河流答案:C. 大海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九州”中,不包括的是______。
答案:中州2. 古代汉语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文”字意为______。
答案:文化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黄鹤楼”位于现在的______。
答案:湖北省武汉市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古代著名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李白三、解答题1. 简述中国汉字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独特之处。
中国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特点如下:首先,汉字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汉字往往由几个基本的笔画组成,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词语的组合来表达的。
例如,汉字“书”由“十”和“一”两个笔画组成,表示“写字”的意思。
其次,汉字的词意丰富多样,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并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的解释。
例如,“水”字可以表示液体,也可以表示一般的物质,还可以表示情感等。
最后,汉字的书写形式非常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则。
每个笔画都有固定的写法和排列顺序,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书写技巧和练习方法。
综上所述,汉字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达工具,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解读方式,它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意义。
2. 请解释“六艺”的含义,并简要介绍每种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它们是古代统治者教育贵族士人的基本功课,也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才华的重要途径。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8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A.夏代B.商代C.周代D.新石器时代2.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又、及、取、行B.犬、下、益、伐C.口、甘、莫、菽D.目、耳、嵩、嶺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都相同的一组是()A. 濉J、銅、鐵B. 馮、凋、凌、冰C.祖、福、祁、視D. 條、倏、脩、修4.下列各组字,属于假借字与后起本字关系的一组是()A.偶-耦 B.以-己C.采-彩D.征-徵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是()A. 莊公寤(牾)生,敬馬姜氏B. 公叔禺人遇負枚入保(堡)者息。
C. 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使用简化字的一句是()A.布帛長短同,則買相若。
B.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D.之二虫,又何知?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8.下列各项两组字都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项是()A.凄-忄妻昆-崑B.游-遊杯-盃C.村-邨遍-徧D.雕-凋睹-覩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10.下列句中的"乘"使用了本义的一句是()A.晋侯許之七百乘。
B.使老弱女子乘城。
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D.乘今之時,因天之助。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一句是()A.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B.百亩久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古汉试题五套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鱼歌江下耳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仍是引申义。
一、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二、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五、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八、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九、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不同。
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二、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念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五、冬日那么饮汤.,夏日那么饮水。
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八、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九、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以下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一、假设弗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
二、范增数量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五、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六、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八、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一、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定句。
二、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括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说明。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重逢每醉还。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D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C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C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B芸——耘C归——馈D涂——途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B泪——泪C烟——烟D敛——殓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A5、A6、B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7、ABC8、ABCD9、BCE10、ADE11、BDE12、ABCD13、ABDE14、ACDE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A. 休。
B. 日。
C. 明。
D. 从。
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行走。
B. 跑。
C. 离开。
D. 散步。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公将鼓之。
C. 学而时习之。
D. 辍耕之垄上。
4. 下列句中“于”字表示被动的是()A. 战于长勺。
B. 君幸于赵王。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下列古汉语句式属于判断句的是()A. 沛公军霸上。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 具告以事。
D. 君何以知燕王?6. “六书”中,“形声”字的特点是()A.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D.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7. 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的敬称是()A. 汝。
B. 尔。
C. 君。
D. 若。
8. 下列词语在古汉语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A. 国家。
B. 妻子。
C. 父兄。
D. 以上都是。
9. “其”字在句中可表示祈使语气的是()A. 吾其还也。
B. 其真无马邪?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其皆出于此乎?10. 在古代汉语中,“汤”的本义是()A. 热水。
B. 菜汤。
C. 汤药。
D. 汤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属于古今字的有()A. 莫 - 暮。
B. 然 - 燃。
C. 说 - 悦。
D. 知 - 智。
E. 辟 - 避。
2. 以下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名词用作动词后,一般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时,这个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C.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行为。
D. 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E. 数词有时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字的本义是“手”?A. 又B. 寸C. 爪D. 手答案:A2. “君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3. “之”字在古汉语中作为代词时,可以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4.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5.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是:A. 悦B. 阅C. 说D. 脱答案:A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的意思是:A. 拥有B. 又C. 存在D. 有的答案:B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的意思是:A. 复习B. 学习C. 练习D. 习惯答案:C8.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的意思是:A. 温暖B. 复习C. 温和D. 温度答案:B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的意思是:A. 那里B. 于是C. 在这里D. 语气词答案:C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智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体现了他的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形容的是君子的________。
答案:胸怀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忧郁15.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反省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在这里用作________。
答案:语气词17.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旧知识1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指的是________。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汉字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假借字?A. 江河湖海B. 乾坤挪移C. 金木水火土D. 风雨雷电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什么用法?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4. 下列哪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书籍”?A. 竹简B. 丝帛C. 纸笔D. 经卷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的样子B. 枯萎的样子C. 结果的样子D. 凋谢的样子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法律规章B. 行为准则C. 几何工具D. 道德标准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8. 下列哪个成语与古代汉语中的“鼎”有关?A. 一言九鼎B. 鼎力相助C. 鼎足之势D. 鼎新革故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古代的衣领B. 古代的腰带C. 古代的帽子D. 古代的鞋子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哪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A. 复习B. 预习C. 实践D. 讨论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古代汉语中的“六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是一种________。
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________》。
1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
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望》。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________的名言。
17.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的“琼瑶”指的是________。
古代汉语试卷
1、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早晨”?
A. 旦
B. 暮
C. 夕
D. 昼
(答案)A
2、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作为:
A. 动词
B. 名词
C. 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D. 形容词
(答案)C
3、下列哪个词在古汉语中不表示“吃”的意思?
A. 食
B. 啖
C. 飧
D. 饮
(答案)D
4、古汉语中,“足”字除了表示人体的脚之外,还可以引申为:
A. 足够,充足
B. 行走
C. 站立
D. 奔跑
(答案)A
5、下列哪个成语中的“行”字,在古汉语中意为“行走”?
A. 行云流水
B. 行将就木
C. 行尸走肉
D. 行远自迩
(答案)D
6、古汉语中,“兵”字最初的含义是指:
A. 士兵
B. 武器
C. 战争
D. 军队
(答案)B
7、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看”的意思?
A. 观
B. 望
C. 窥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古汉语中,“疾”与“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是:
A. 疾指小病,病指大病
B. 疾指急性病,病指慢性病
C. 疾指外伤,病指内疾
D. 疾指传染病,病指非传染病
(答案)A
9、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不常用于表示“说”的动词?
A. 言
B. 语
C. 谓
D. 谈(注:此题设“谈”为不常用,因古汉语中“谈”更多指谈论的内容)(答案)D
10、古汉语中,“衣”字作为动词时,意为:
A. 穿衣
B. 脱衣
C. 洗衣服
D. 做衣服
(答案)A。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B、森C、治D、逐2.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oA、访问B、调查C、征求意见D、巡视3.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B、江C、鱼D、亦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B、代词C、兼词5.“年”在六书中属于()oA、象形B、指事C、会意C、形声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句子具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齐威王欲将孙膑。
B、齐使田忌将而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E、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7.下列文句标点有错误的有()A、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C、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D、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问马。
E、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8.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有()A、是吾宝也。
B、是社稷之臣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韩是魏之县也。
E、此必是豫让也。
9.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不作“边邑”讲的有()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句子有()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C、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E、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三、名词解释题11.使动用法12.次韵13.古风14.六书15.粘对16.独体字17.词的本义18.意动用法19.用韵20.合体字21.词的引申义22.句读23.乐府24.正对、反对25.甲骨文四、标点翻译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27.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2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瞇厚将崩。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差最大?- A. 爱- B. 行- C. 走- D. 游答案: 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 -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庄子》答案: D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一词通常指的是谁的言论?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答案: A二、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其用法多样,其中一种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________”。
- 答案:的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
- 答案:乎三、解释题1. 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的含义。
答案:“窈窕”在古代汉语中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姿态优雅。
2. 请解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青青”和“悠悠”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青青”形容衣领的颜色,借指青年学子;“悠悠”则形容心绪绵绵,表达了对青年学子的深情怀念。
四、翻译题1. 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桃花盛开,色彩鲜艳。
2. 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五、简答题1. 简述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答案:“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字,可以作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也可以作为助词,用于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去”或“到”。
2. 描述古代汉语中“也”字的用法。
答案:“也”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在现代汉语中,“也”字通常用于并列句中,表示并列关系。
六、论述题1. 论述古代汉语中“诗经”的语言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语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其次,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再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诗经”中的语言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仁义C. 礼仪D. 道德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什么?A. 我、你B. 你、我C. 我们、他们D. 他、她4.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儿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儿子的衣领B. 学者的衣领C. 女子的衣领D. 儿童的衣领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A. 三个秋天B. 形容时间很长C. 形容时间很短D. 形容天气很冷7.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朋友”?A. 兄弟B. 姐妹C. 同志D. 君子8.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位古代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_”一词常用来表示“老师”或“导师”。
2. “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朋友”的词语。
3. “___”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计数车辆。
4. “___”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这样”或“如此”。
5.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等待”的动词。
6.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智慧”或“聪明”。
7.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早晨”的词语。
8. “___”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给予”的动词。
9.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勇气”或“勇猛”。
10.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忠诚”的词语。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二)考核试题A 卷一、填空1、句子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2、在各种语言要素中()的稳定性最强。
3、我们把副词归于实词是因为()。
4、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语法理论著作()的作者是()。
5、“诸”作指示代词,用在句尾“子闻诸?”是()的合音,用在句中动词后“遇诸途”是()的合音。
6、助词“所”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
二、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分析前置的语法条件,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宾语:条件:翻译:2、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条件:翻译:3、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宾语:条件:翻译:4、岂不尔思?宾语:翻译: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恶杇也,于予与何诛?宾语:条件:翻译: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以”“为”“而”“则”“虽””且““如”的词性和用法,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用法:翻译: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用法:翻译: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用法:翻译:4、任重而道远。
用法:翻译:5、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用法:翻译:6、虽众,无所用之。
翻译:7、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用法:翻译:8、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用法:翻译:9、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用法:翻译: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用法:翻译: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这些词。
1、公请自刃于庙,崔子又不听。
词:解释:2、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
词:解释:3、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词:解释:4、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词:解释:5、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词:解释:6、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词:解释:7、禹无百人之众,而王诸侯。
词:解释:8、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
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词:解释:9、项梁涉淮而西。
词:解释:10、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词:解释:五、解释下列句中加方框的字的用法及意义,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射之,豕人立而啼。
用法和意义:翻译:2、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熟。
用法和意义:翻译:3、身死为僇于天下。
用法和意义:翻译: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用法和意义:翻译:5、魏王遗荆王美人。
用法和意义:翻译: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其中的修辞用法。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翻译:用法:2、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翻译:用法:3、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翻译:用法:4、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翻译:用法: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翻译:用法: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用法:7、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
翻译:用法:8、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翻译:用法: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翻译:用法: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翻译:用法:七、标点并翻译。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翻译:古代汉语(二) 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1(至少要有一个词)、(有一个完整的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意)。
2(语法)3(副词能够做句子结构成分)。
4(《马氏文通》)(马建忠)。
5(之乎)(之于)6(动词)。
二、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分析前置的语法条件,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介词“以”的宾语。
您若想凭借武力(征服楚国),楚国会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虽然您兵多,也没有用的地方。
2、我的学说用一句话来贯穿。
介词“以”的宾语。
3、孔子虽然不夸奖我,我难道不了解我自己?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4、怎么不想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
5、朽木不能用来雕刻,烂泥墙刷不白,对于宰予责备什么呢?疑问代词“何”作动词的宾语。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以”“为”“而”“则”“虽“”且“如”的词性和用法,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白芷、兰草生长在深林,不因为无人欣赏就不芬芳。
“以”作介词,介所因,相当于“因为……”。
2、郑庄公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来讨伐京。
“以”作连词,连接目的状语。
3、到庄公即了位,姜氏又替段请求要制地作他的封邑。
“为”作介词,相当于“替”。
4、担子很重道路遥远。
“而”作连词,表平列关系5、如果不行的话,趁势杀掉他。
“则”作连词,放在表条件关系的分句前,相当于“若”。
6、虽然军队众多,也没有用武之地。
“虽”,连词,表转折或让步。
7、庄公告诉颖考叔缘故,还告诉他自己后悔。
“且”作连词,表平列关系。
8、“则”作连词,表让步关系。
燕国倒是治理好了,但不是信上的意思。
9、王您如果喜爱钱财,能跟老百姓一道,对您实行王政有什么困难呢?“如”作连词,表条件关系10、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以后,可以使人民丰衣足食……“如”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这些词。
1、刃,名词用如动词,杀死。
2、鞭,名词用如动词,用鞭子打。
3、东,名词用如动词,使(其亩)朝东。
南,名词用如动词,使(其亩)朝南。
4、正,形容词用如动词,使(一国)正。
5、慈,形容词用如动词,对(子)慈。
6、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7、名词用如动词,作(诸侯)之王。
8、臣,名词用如动词,1使人为臣,使动;2(自己)作臣。
9、西,名词用如动词,向西进。
10、善,形容词用如动词,认为善。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方框的字的用法及意义,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人,名词作状语,象人一样。
一箭射过去,野猪象人一样站起来啼叫。
2、是,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这是扫帚形状的彗星,预示国内有战事,庄家大丰收。
3、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自身死了还被天下人耻笑。
4、见,助动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我经常被懂大道理的人取笑。
5、美人,指人,但相当于所赠之物,作直宾。
魏王送美人给荆王。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其中的修辞用法。
1、雄兔的脚扑朔,雌兔的眼迷离。
双兔并排走,怎么能够区分雌雄?互文2、君子言语不多,小人抢先说话。
互文3、用雷霆去鼓动,用风雨去滋润。
连文4、禹、稷亲自耕种而有天下。
连文5、大老鼠还有一张皮,人却没点威仪。
人没点威仪,为何不死?起兴6、不管是宫中还是府中,都一样对待。
提拔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有什么不同。
合叙7、楚国的食物比玉贵,柴禾比桂花贵,守门通报的人像鬼一样难以看见。
共用8、春天与猴猿一起生活游戏,秋天与鹤生活游戏。
变序9、我走的时候,杨柳枝儿摇摇摆摆。
现在我回来了,却到了雨雪菲菲的严冬。
重言10、天下的根本在国家,国家的根本在家庭,家庭的根本在自身。
顶真七、标点并翻译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翻译: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他家的佣人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
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
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
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古代汉语(二)考核试题B卷二、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分析前置的语法条件,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
宾语:条件:翻译:2、康公,我之自出。
宾语:条件:翻译:3、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宾语:条件:翻译:4、此之谓有道之国也。
宾语:条件:翻译:5、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宾语:条件:翻译: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以”“为”“而”“则”“虽“”且“如”的词性和用法,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用法:翻译: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用法:翻译:3、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用法:翻译:4、心则不竞,何惮于病?用法:翻译:5、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
用法:翻译:6、虽众,无所用之。
用法:翻译:7、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用法:翻译:8、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唯蜩翼之知。
用法:翻译:9、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用法:翻译:10、诸门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长相次。
用法:翻译: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这些词。
1、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词:解释:2、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
词:解释:3、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词:解释:4、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词:解释:5、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词:解释: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词:解释:7、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词:解释:8、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词:解释: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左传成公二年)词:解释:10、公请自刃于庙,崔子又不听。
词:解释:五、解释下列句中加方框的字的用法及意义,并翻译各句为现代汉语。
1、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将奈何?用法和意义:翻译: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用法和意义:翻译:3、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用法和意义:翻译:4、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
用法和意义:翻译:5、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用法和意义:翻译: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其中的修辞用法。
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翻译:修辞:2、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翻译:修辞:3、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翻译:修辞:4、禹、稷躬稼而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