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文综历史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试卷答案
24.A
【详解】题干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反映了韩非子分析了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形势,主张改革变法,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A正确;韩非子强调“当今争于气力”,而不是继承历史传统,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客观总结历史规律,而是强调与时俱进,故C错误;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抨击社会礼崩乐坏的思想,而且抨击社会礼崩乐坏属于儒家思想的内容,故D错误。

2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成为门阀政治…”可知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受皇族重用,并且垄断仕途、干预朝政,故B项正确。

A项,门阀政治加强了阶层固化,不利于封建国家扩大统治基础,故不能体现政治制度上的进步,排除。

C项,材料提到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度,其选拔依据是门第出身而非经济基础,故排除。

D项,材料中九品官人法以家世门第为标准,考试选官为科举制的特点,故排除。

26.C
【详解】材料中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导致大量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的产生,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答案为C项。

唐朝时期我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排除B 项;D项夸大其词,与史实不符,排除。

27.C
【详解】材料中几处提及活字印刷的信息,“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熙宗1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说明南宋时期才有活字印刷术,其余三则说明的是北宋时期,可见最迟南宋时期才有活字印刷,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元朝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故A项说法错误;佛经仍然是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并不是广泛,
故D项错误。

2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无不动之物”的观点主张运动是绝对的,这体现了向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1889年戊戌变法尚未发生,故A 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向西方学习,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科举变革的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29.D
【详解】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

因此中国民主进程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B项;辛亥革命不涉及统一战线,排除C项。

30.D
【详解】根据材料“天地间,人最灵。

创造者,工农兵。

男和女,都是人。

一不平,大家鸣”,其主旨反映了对工农兵劳动者的歌颂和追求平等自由、反对阶级压迫的思想,这并不是“左”倾错误思想,故A错误;歌颂工农兵劳动者和追求平等自由、反对阶级压迫,这些并不属于儒学传统思想,故B错误;仅凭当时语文教材的内容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教育权利基本实现,故C错误;1930年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苏区歌颂工农兵劳动者和反对阶级压迫,有利于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故D正确。

3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企业承包制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会直接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城市,故A不符合题意;企业承包制的推广有利于拓展市场经济的空间,故B符合题意;承包制并不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企业承包并未改变企业所有制,不能增加私营工商业的比重,故D不符合题意。

32.A
【解析】
由“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可以说明A;当时没有出现工人,所以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材料不能看出CD,而且CD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3.C
【详解】材料反映了1868年,英国伦敦安装第一盏煤气信号灯规范交通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体现了工业化进程和交通的发展推动政府职能完善,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社会公平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没有将英国城市化程度与其他各国比较,故B错误;仅凭信号灯规范交通秩序的信息不能说明民生的改善,故D排除。

3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推翻关于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无效裁定,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职能的时代背景,故B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联邦最高法院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故A错误;联邦最高法院推翻关于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无效裁定也不能说明其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意的要求,而且案件审判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民意要求,故D错误。

35.B
【详解】由题干中的“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在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所以选B;A错在了“普遍”,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故排除C;两极格局解体后不能说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和联系无障碍,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41.(1)不同:中国古代世界主义是华夏优越前提下强调协和万邦的对外关系实践(或:华夏文明优越、中国地处世界中心);中国近代世界主义则是民族贫弱基础上追求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中外关系理想(或:强调民族平等,反抗侵略压迫)。

(4分)
原因:古代,农耕经济繁荣,专制集权统治日益强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若考生回答大一统王朝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天朝上国观念或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可酌情赋分)。

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峻,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使命;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历次侵略、一战暴露出的西方民族主义暴力性的反思。

(6分)
(2)共同内涵:强调民族平等与和平合作;强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不矛盾;强调个人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责任。

(6分)
意义:有利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9分,任答三点给满9分)
42.
第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8~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示例:
论题:交通工具的革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分)
阐述:新型交通工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是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直接原因。

19世纪初,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应用于交通,出现了蒸汽火车、蒸汽轮船、蒸汽机车,大大地缩短了地区间、国家间的来往时间,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人员的来往,国家间的联系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到了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发明并被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发明了汽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再次大大提高运输的速度,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分)
综述,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分)
45.
(1)变化:由最初的禁止,渐次转为默认,到最后耗羡归公并且制度化。

(6分) (2)历史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缓解了财政压力;完善了财政管理制度。

(9分)(每点3分,共9分,任答3点即可)
46.(1)特点:转型方向和进程取决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转型进程和方向深受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制约;转型进程经历长期复杂的调适过程;高层的战略谋划与胆识是决定性的推动因素。

(6分)
(2)影响:有利于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稳定;有利于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9分)(任答3点即可,每点3分)
47.(1)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清王朝面临严重统治危机;清末新政;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

(每点2分,共6分,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2)贡献:兼采中西,参照古今,主持清末法制改革;设法律学堂,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和传播了西方法律学说;制定新法,从内容、形式、结构和程序等方面改革传统法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每点3分,共9分,任答3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