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吉林省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 必须采用中文,也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 国文字对照。
2、会计数据的输入要求
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采用键盘手工输入、软 盘转入和网络传输等几种形式。
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对已经输入但未登账记账凭证 的审核功能,审核通过后即不能再提供对机内凭证的 修改。
② 1989年,财政部评审并通过先锋集团公司的凯利一先锋CP一800通 用财会软件系统,这是首家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③《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颁发,1994年7月 1日废止。
会计软件开发以市场为主阶段事件
① 财政部颁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修订,2000年1月1日起施
年)
(4)宏观调控以制度为主,会计软件开发以市场 为主,企业会计电算化从单纯的软件应用到强调组 织管理作用的阶段(1992年至今)
缓慢阶段的事件
(1)缓慢阶段(1983年以前)
①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联邦德国进口 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试点。
②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 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
(2)会计电算化:
账务处理程序: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核算实质:采用放射式数据处理流程(根据记账凭证和科目余额及发生额 直接生成明细账、总账,取消手工会计的很多中间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方法:会计电算化对数据采取集中化、统一化、数据共享化的操 作方法。
4.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不同
(1)手工会计 工作人员:会计专业人员, 组织机构:结算组、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等 会计工作模式: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 (2)会计电算化 工作人员:专业会计人员,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 组织机构:数据采集部门、数据输入部门、数据审核 部门、数据分析部门、系统维护部门等。 会计工作模式: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1994年6月发布,7月1日起施行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1994年6月发布,7月1日起施行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1994年6月发布,7月1日起施行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996年6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年6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99年1月起执行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 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 上提出来的。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构成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
1、会计人员 2、硬件资源 3、软件资源 4、信息资源 等要素,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资源。
1、会计人员
第二次
4学时
理论(3、4章)
第三次
4学时
理论(5、6章)
第四次
4学时
上机(7、8章)
第五次
4--8学时
上机(软件练习)
辅导计划时间20--24学时,理论部分讲与练相结合,操作部 分操作与辅导相结合。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论
1.1会计电算化概述 1.2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1会计电算化概论
5.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
(1)手工会计 控制重点是编制记账凭证以后的各个环节,即账簿的 登记和报表的编制。 (2)会计电算化 重点控制数据的输入。 内部控制:
1)一般控制(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保密控制和硬 件控制)
2)应用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
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1.国外情况 (1).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专题学术讨论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 计电算化”。
自发发展阶段特点
自行组织开发,低水平重复开发; 多为专用定点软件,通用性、适应性差; 盲目上马,浪费严重
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事件
① 1988年,首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和会计专用设备开发与推广 应用的民办高科技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用友电子财务技术 有限公司”的前身)在北京海淀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诞生。
会计人员是会计电算化的主体,包括 1、数据输入人员 2、审核人员 3、操作人员 4、系统管理人员 5、系统维护人员
等。
2.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传 输和输出的各种电子设备。其中
输入设备:键盘、扫描仪 处理设备:主机 存储设备:磁盘机、光盘机 传输设备: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促进会计工作效率提高 2.促进会计工作质量提高 3.促进会计人员素质提高 4.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差异
1.初始化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不同 2.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不同 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4.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不同 5.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
3、会计数据的处理要求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可以同时登记或者分别登记, 可以在同一个功能模块中登记或 者在不同功能模块中登记;
结账后,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即不能再输入,下 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才能输入。
4、会计数据的输出要求
对根据机内会计凭证和据以登记的相应账簿生成的各 种机内会计报表数据,会计核算软件不能提供直接修 改功能。
会计电算化相关法规制度有《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 础工作规范》1996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②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于1993年3月成立。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扩大 (2)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行业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软件技术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 (4)软件的开发与安装日益工程化 (5)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6)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将全面形成 (7)商品化会计软件与专用软件将结合起来 (8)与手工会计制度融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 将全面形成 (9)计算机审计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透过计算机审计发展 (10)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将逐步建立仅 设到三级账户,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
会计电算化:科目的级数可以设置到6级以上;科目 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基本采用与中文科目对应 的科目代码,提高会计信息的输入效率。
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1)手工会计:
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 形式等。 核算实质:采用直线式数据处理流程(凭证一明细账一总账一会计报表) 数据处理方法: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 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减少错误和舞弊。
1.初始化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不同
手工会计初始化:初始化工作简单、风险小。 (1)建立科目体系 (2)开设账页 (3)登记期初余额 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风险大。 (1)会计软件的安装 (2)账套的初始设置 (3)各系统的初始设置 (4)录入各子系统的期初余额
2.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方法不同
*经历的三个阶段: 单项业务处理(50-60年代)、 数据综合处理(60-70年代)、 数据系统处理(70以后,第四代计算机的应用)
(2).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更新设备 2)引进新的系统软件 3)完善应用软件 4)由单项应用向全面应用转化 5)由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转化 6)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单用户财务软件适应于硬件系统的构成模式为单机结构的计算机。 网络财务软件适应于硬件系统的构成模式为网络结构的计算机。
按软件应用平台可以分为DOS环境与WINDOWS环境两种
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
按适用范围划分,可以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
通用会计软件又称为商品化会计软件,它由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并面向 社会销售。 优点:成本低、见效快、保密性好、软件质量高、维护有保障。 缺点:企业初始化工作量大,难兼顾会计核算个性化需求,对会计人员 综合素质要求高。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以核算型会计软件为基础,增加了辅助核算与管理功 能而形成的软件。
决策型会计软件是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集团财务管理 等多个产品组成,各个产品问相互联系、共享数据,从而以实现业务、 财务一体化管理。
按硬件结构分为单用户和网络财务软件
按硬件结构可以分为单用户财务软件和网络财务软件
五.会计核算软件
会计软件是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核心, 以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为依据,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技术基础, 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 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为经营提供财务信息为目标, 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1.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企业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处理会计核算数 据部分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1、总体要求…… 2、会计数据的输入要求…… 3、会计数据的处理要求…… 4、会计数据的输出要求…… 5、会计数据的安全要求……
1、总体要求
功能模块可划分为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 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 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
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 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 算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同时具有提供按照其他会计 年度生成参考性会计资料的功能。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也叫电脑会计、EDP(电子数据处理) 会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用计算机来辅 助会计核算和管理,即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 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 的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训、宏观规划、制度建设、软 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会计软件产业与会计电算化管理
会计软件产业 商品化会计软件应用非常普及
会计电算化管理 注册会计师不仅会计软件进行代理记账业务,还
广泛开展对电算系统的审计
2.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1)缓慢阶段(1983年以前)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6年) (3)逐步走上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1986年-1992
3.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系统软 件和会计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会计软件:专门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应用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软件是最主要的组成要素, 没有会计软件的信息系统不能称为会计电算化系统。 拥有会计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一切管理 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
2.会计软件分类
按功能可以分为核算型、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 按硬件结构可以分为单用户财务软件和网络财务软件 按软件应用平台可以分为DOS环境与WINDOWS环境两种 按适用范围划分,可以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
核算型、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
按功能可以分为核算型、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
核算型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事后核算,采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完 成会计核算工作。
专用会计软件又称定点开发会计软件,它由单位自行组织技术人员开发, 是仅适应本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软件。 优点: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初始化工作量,使用方便。 缺点: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灵活性差、保密性差、软件的更新换代没 有保障。
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财政部1994年6月发布,7月1日起施行
辅导内容
1、会计电算化概论 2、会计软件基础 3、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 4、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础 5、Office2003基本操作 6、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组织 7、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管理 8、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时间内容安排
次别 第一次
会计电算化培训计划
时间(每学时45分钟)
内容
4学时
理论(1、2章)
4.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障。包括 (1)数据文件
用来存储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磁性文件,如基础数据文件 (会计科目体系、职员档案、部门档案)、历史数据文件(凭证 文件、科目余额及发生额文件)等。
(2)会计规范
指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制度和控制程序,如软硬件管理 制度、数据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