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分析
傅燕青;覃肖丽
【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behaviour development of high-risk neonat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6 high-risk neonates who were admitted to Xixiang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entre and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3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allocated 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early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36 neonates in control group(non-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and 50 neonates in observation group(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Scores of adaptability, gross motor, fine motor, language abil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MDI and PD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oth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high-risk neonates help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behaviour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ir mental level and motor abili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
方法分析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
结果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4
【总页数】3页(P128-129,141)
【关键词】早期干预;高危儿;行为发育
【作者】傅燕青;覃肖丽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我国每年大约有近2000万的新生儿,其中高危儿的发生率约为近20%左右[1]。
高危儿是指由于围产期不良因素或者是新生儿期的不良因素引起的可能即将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其需要不同程度的密切监护[2]。
本研究通过对我所高危儿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拟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5±1.0)个月,原发病情况:病理性黄疸史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颅内出血3例,低血糖性脑病1例,早产低体重儿14例。
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1.1)个月,原发病情况:病理性黄疸史1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颅
内出血5例,低血糖性脑病1例,早产低体重儿22例。
两组高危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措施。
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主要包括动作行为:高危儿的动作行为主要是包括头转动、坐位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和行走等行为的训练。
还包括一些精细动作如抓握联系、放松、指头合拢、双手共用等训练。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包括视听、发音、语言、音乐、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用语的训练。
个人认知能力:对于一些视觉反应敏感性较差的高危儿,通过色彩鲜艳的物品进行视力刺激,对比度相对较高的视觉反应黑白色卡片、彩色卡片进行快速度的视觉联系,从而提高高危儿的注视能力,提高患儿的认知水平。
个人-社会交往能力:鼓励高危儿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沟通、游戏。
并且辅助以游泳、抚触和运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高危儿行为发育商(DQ)的评分情况主要包括高危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五个能区的评分情况。
1.3.2 观察两组高危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情况参照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对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高危儿行为发育商(DQ)的评分情况
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6.48,8.33,7.41,3.77,P<0.05)。
见表1。
2.2 两组高危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情况
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4.00,P <0.05)。
见表2。
高危儿有接近10%的比例发生脑损伤,对于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3]。
其中窒息、早产低体重和核黄疸等是引起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4]。
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正常健康的宝宝的智能发育[5]。
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背唐诗或认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动力、满足他(她)的脑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6]。
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发育商,而是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开发潜能,是一种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单纯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的教育。
资料显示[7-8],儿童在0~3岁是人生体格、智力发育的关键时刻,也是早期进行干预最为有利的时机。
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活动可以对高危儿脑部结构和功能发育形成有利的影响,提高高危儿智力潜能的发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残障的出现[9-10]。
高危儿身体协调能力联系,身体的伸展、抵抗身体重力作用的竖头联系、保护性的伸展、伸腿坐位、旋转身体、肌肉张力训练等[11]。
通过不同声调、语气和患儿的对话,并且通过明显节奏感的听觉诱发电位的音乐刺激,可以改善听力辨别能力[12-13]。
游泳可以提高患儿的肺活量,增加呼吸运动功能,改善缺氧状态,抚触可以提高患儿的皮肤感觉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敏感性的建立,运动训练是加强高危儿机体协调能力、肌肉收缩能力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预防保健所、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
结果表明,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
【相关文献】
[1] 殷俊德.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26):3700-3701.
[2] 刘维民,唐久来,吴德,等.引导式教育应用于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原则和方法[J].安徽医学,2009,30(3):244-246.
[3] 梁涛,陈永予,罗莹,等.引导式教育训练结合上田法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24):108-109.
[4] 潘晓宏,孙晓昕,崔秀平.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228-229.
[5] 罗淑媛,周静,周莉.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1,26(2):139-141.
[6] 黄静,毛萌,杨慧明.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7):619-621.
[7] 王建忠,罗英,高文颖,等.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10-211.
[8] 赵萍,邹小兵,周春梅,等.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6(3):204-208.
[9] 鲍秀兰.0~3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83-284.
[10] 高延,洪琦.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0-582.
[11] 刘晓,金明星,章依文.上海市婴幼儿语言发育常模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942-943.
[12] 黄友旗,徐开寿,黄奕山,等.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2):3085-3087.
[13] 刘燕,曾宇东,潘琳玲,等.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4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