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
者,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除引
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征象。致死
原因:突然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心搏骤停。严重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过敏反应
• 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由于抗原与IgE为主的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细胞活 化,释放活性介质导致。
90/60
100/70
P次/分
95
90
90
意识
恢复
无头晕
皮肤潮红肿胀 呼吸机
消退
消退
口唇转红 四肢温暖
停止
随后观察1天,无其他不适,治愈离院。 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期间未用其他药物。 故诊断为左氧氟沙星过敏性休克。
谢谢聆听
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眼花,神志 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④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管梗阻感, 腹胀,肠鸣,腹绞痛或腹泻等。
⑤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 常出现的征兆,包括一过性的皮肤潮红,周围皮痒, 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 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 鼻涕,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等。
案例
病例特点: 男,33岁,主诉“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3小时”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P80次/分,R18次/分,BP90/60mmhg,急性面容,自 主体位,心肺听诊无异常。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 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便常规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 正常,肝胆脾胰腺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门诊拟诊急性胃肠炎。 给予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1次/日。 约5分钟后患者诉胸闷,头晕。 检查:患者面色苍白 ,脉搏细弱100次/分。 考虑为腹痛加剧所致。
• 当没有静脉肾上腺素的指征而给予肾上腺素或者过量时, 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 室速(VT),甚至室颤(VF)而死亡。
治疗措施:一线+二线用药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0.3-0.5mg,im 更加严重者
1mg+NS10ml,iv, 5-15分钟重复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ivgtt 甲泼尼龙120-240mg,ivgtt 地塞米松10-20mg,iv
• ④尿液分析与监测。 • ⑤其他检查:床旁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
过敏性休克治疗
• 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 救治。
• 同时要给予切断过敏原,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积 极扩容,补液(因为休克时没有有效的循环血量,肾上腺 素也是无效的)以及抗组胺药等综合救治措施。
• 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 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 困难等症状。
• ②缓发型过敏性休克:休克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 0.5小时以上,长者可达24小时以上,约占10%20%。多见于服药过敏,食物或接触物过敏。此 型病情相对较轻,预后亦较好。
•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 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 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 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 关的症状。主要表现:
• 急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 • 配制:取规格为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
稀释10倍。 •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 • 特别注意: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
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鉴别诊断 病因
突出表现
累及器 与输液量 症状与体温 官
过敏反应 IgE介导的
胸闷憋喘,甚 至休克,一般 血压明显下降
多器官 数滴即可 症状与体温无关,
发生
如38℃致意识障碍。
输液反应 致热源, 微粒,微 生物
寒战发热,一 般血压无明显 下降
发热有 需要一定 症状与体温平行,
关
量液体 如41℃致意识障碍。
抗组胺药物 异丙嗪25mg,im
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
肌肉注射:
• 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 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g. •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 肾上腺素重复应用,间隔5-1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静脉注射
①由于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引起的呼吸道 阻塞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死 因。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 窒息感,发绀等。
②循环衰竭症状:如心悸,苍白,出汗,脉速 而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有冠心病背 景者在发生本症时由于血浆的浓缩与血压下降,常 易伴发心肌梗死。
案例
观察2分钟后,患者诉肛门坠胀有便意,站起时瘫软在地。此时患 者意识丧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小便失禁,全身及颜面皮肤潮 红,同时出现凹陷性水肿,双眼球固定,眼睑/球结膜水肿,双眼不能 睁开。
立即给予吸氧,历时2分钟,血压仍测不到,四肢冰冷,面色灰暗。 此时考虑左氧氟沙星过敏。
输液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的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一般不需影像学检查等 辅助检查。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辅助检查主要 用于评估反应的严重程度或在诊断不详时用于支 持诊断或鉴别诊断。
• ①血常规检查。
• ②血液生化指标:电解质,肝肾功,淀粉酶,心 肌酶谱,凝血功能,血乳酸等。
• ③氧合情况:动脉血气或混合静脉血气吸氧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 立即停止输液。 • 肌注肾上腺素0.5mg. • 另外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同时应用尼可刹米,洛贝林,多巴胺 • 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
治疗效果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1小时
2小时
BP(mmhg) 80/50
• 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毒型反应。是机体产生对细胞本身成分或固着于细胞抗原的抗 体,当与相应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K细胞的作用,细胞 被破坏。
• 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免疫复合物是指对某种抗原产生的沉降性抗体 与该抗原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较容易沉着于血管壁基底膜及其周围,发 生以小血管壁为中心的变化,由此发生器官及组织的损伤。
• Ⅳ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型反应。为细胞介导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T细胞介导的。
特异性过敏原
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特点
• 患者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病。按症状出现距过敏 原进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两型:
• ①急发型过敏性休克:休克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 0.5小时之内,约占80%-90%,多见于药物注射,昆 虫蛰伤或抗原吸入等途径。此型往往病情紧急, 来势凶猛,预后较差。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常呈 闪电样发作,出现在给药后即刻或5分钟内。
•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
者,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除引
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征象。致死
原因:突然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心搏骤停。严重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过敏反应
• 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由于抗原与IgE为主的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细胞活 化,释放活性介质导致。
90/60
100/70
P次/分
95
90
90
意识
恢复
无头晕
皮肤潮红肿胀 呼吸机
消退
消退
口唇转红 四肢温暖
停止
随后观察1天,无其他不适,治愈离院。 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期间未用其他药物。 故诊断为左氧氟沙星过敏性休克。
谢谢聆听
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眼花,神志 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④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管梗阻感, 腹胀,肠鸣,腹绞痛或腹泻等。
⑤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 常出现的征兆,包括一过性的皮肤潮红,周围皮痒, 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 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 鼻涕,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等。
案例
病例特点: 男,33岁,主诉“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3小时”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P80次/分,R18次/分,BP90/60mmhg,急性面容,自 主体位,心肺听诊无异常。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 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便常规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 正常,肝胆脾胰腺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门诊拟诊急性胃肠炎。 给予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1次/日。 约5分钟后患者诉胸闷,头晕。 检查:患者面色苍白 ,脉搏细弱100次/分。 考虑为腹痛加剧所致。
• 当没有静脉肾上腺素的指征而给予肾上腺素或者过量时, 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 室速(VT),甚至室颤(VF)而死亡。
治疗措施:一线+二线用药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0.3-0.5mg,im 更加严重者
1mg+NS10ml,iv, 5-15分钟重复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ivgtt 甲泼尼龙120-240mg,ivgtt 地塞米松10-20mg,iv
• ④尿液分析与监测。 • ⑤其他检查:床旁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
过敏性休克治疗
• 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 救治。
• 同时要给予切断过敏原,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积 极扩容,补液(因为休克时没有有效的循环血量,肾上腺 素也是无效的)以及抗组胺药等综合救治措施。
• 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 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 困难等症状。
• ②缓发型过敏性休克:休克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 0.5小时以上,长者可达24小时以上,约占10%20%。多见于服药过敏,食物或接触物过敏。此 型病情相对较轻,预后亦较好。
•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 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 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 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 关的症状。主要表现:
• 急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 • 配制:取规格为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
稀释10倍。 •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 • 特别注意: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
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鉴别诊断 病因
突出表现
累及器 与输液量 症状与体温 官
过敏反应 IgE介导的
胸闷憋喘,甚 至休克,一般 血压明显下降
多器官 数滴即可 症状与体温无关,
发生
如38℃致意识障碍。
输液反应 致热源, 微粒,微 生物
寒战发热,一 般血压无明显 下降
发热有 需要一定 症状与体温平行,
关
量液体 如41℃致意识障碍。
抗组胺药物 异丙嗪25mg,im
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
肌肉注射:
• 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 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g. •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 肾上腺素重复应用,间隔5-1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静脉注射
①由于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引起的呼吸道 阻塞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死 因。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 窒息感,发绀等。
②循环衰竭症状:如心悸,苍白,出汗,脉速 而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有冠心病背 景者在发生本症时由于血浆的浓缩与血压下降,常 易伴发心肌梗死。
案例
观察2分钟后,患者诉肛门坠胀有便意,站起时瘫软在地。此时患 者意识丧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小便失禁,全身及颜面皮肤潮 红,同时出现凹陷性水肿,双眼球固定,眼睑/球结膜水肿,双眼不能 睁开。
立即给予吸氧,历时2分钟,血压仍测不到,四肢冰冷,面色灰暗。 此时考虑左氧氟沙星过敏。
输液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的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一般不需影像学检查等 辅助检查。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辅助检查主要 用于评估反应的严重程度或在诊断不详时用于支 持诊断或鉴别诊断。
• ①血常规检查。
• ②血液生化指标:电解质,肝肾功,淀粉酶,心 肌酶谱,凝血功能,血乳酸等。
• ③氧合情况:动脉血气或混合静脉血气吸氧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 立即停止输液。 • 肌注肾上腺素0.5mg. • 另外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同时应用尼可刹米,洛贝林,多巴胺 • 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
治疗效果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1小时
2小时
BP(mmhg) 80/50
• 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毒型反应。是机体产生对细胞本身成分或固着于细胞抗原的抗 体,当与相应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K细胞的作用,细胞 被破坏。
• 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免疫复合物是指对某种抗原产生的沉降性抗体 与该抗原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较容易沉着于血管壁基底膜及其周围,发 生以小血管壁为中心的变化,由此发生器官及组织的损伤。
• Ⅳ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型反应。为细胞介导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T细胞介导的。
特异性过敏原
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特点
• 患者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病。按症状出现距过敏 原进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两型:
• ①急发型过敏性休克:休克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 0.5小时之内,约占80%-90%,多见于药物注射,昆 虫蛰伤或抗原吸入等途径。此型往往病情紧急, 来势凶猛,预后较差。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常呈 闪电样发作,出现在给药后即刻或5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