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之美》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热身,快乐自学:教师寄语:充分的预习,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1、词语我积累:(在课前预习中,我遇到了这些生字、词语)
2、作者我了解:(在课前预习中,我对作者有了如下的了解。
)
3、课文我已经读了遍,本文共段,这是一篇(文体),它说明的对象是。
4、我积累的有关“桥”的古今诗词名句有:
自学检测:
1、给划线字注音
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
2、解释词语
驻足:销魂:
前瞻后顾:水天一色: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本文作者是我过现代、文学家。
他的著名画作有《长江三峡》、《。
鲁迅的故乡》、《春雪》等,本文选自。
4、本文是作者站在(桥梁专家、文学家、画家)的角度写桥独特的魅力,是一篇语言生动的文(文体)。
合作探究,精彩展示:
教师寄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就会闪烁智慧之火花,就会燃起智慧之火焰。
认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一下问题,并进行精彩个性的展示:
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作者爱桥的原因)
2、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
在下面。
3、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为什么作者认
为这些桥不美?
4、作者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
物,而且他还用蕴含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请你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情味。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教师寄语:学会欣赏,美无处不在。
1、同是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相比,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呢?(温馨提示:
可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及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
2、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
(温馨提示:秋日的天空、飞舞的落叶、雨后的草木、喷薄的朝阳、西天的余晖、滴露的绿叶、清脆的鸟鸣、迎风招展的国旗……)
轻松演练:
1、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小桥流水人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
③喜鹊构成的桥意义好,形式自由,生动活泼。
④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2、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那么,请你再举一句有关桥的诗句,好吗!
我的收获:教师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这节课我发言了次,我对自己的表现,下一节我争取做得更好。
2、通过对《桥之美》一课的学习,我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