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某某调研)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
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
于是……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
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广阔的海外市场B.市民生活需求
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D.优越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B 早期殖民扩X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这些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开始出现机器化生产。
根据“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
于是……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可知,市民生活需求是其直接原因。
2.(2017·某某质检)《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解析:选B 材料说明,工人们从“家里”集中到工厂中,劳动状态从“自由自在”变成“没有生命不知疲倦”,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正确。
3.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量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无法缓解货物拥塞的情况。
这种情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大力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
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
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
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产量大增
解析:选D 工业革命之后对于原材料、商品的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建设落后于运输增长需求,从而导致货物运输受阻的情况出现,故D项正确。
4.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
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
这反映了( )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D.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解析:选D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内竞争加剧,英国社会自上而下都害怕因为生育而失去已有的职位或工作岗位,故D项正确。
5.(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考)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
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某某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X,男性远离故乡
解析:选A 从“1839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会角色转变,这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故A项正确。
6.(2016·某某八校联考)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材料表明( )
A.预测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差距
B.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
C.不发达工业国家以及非工业国家也将被迫卷入到普遍的竞争的斗争之中
D.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也会内部产生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那种内在的矛盾
解析:选B 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即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故B项正确。
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解析:选D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涉及“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成为了权势顶峰”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8.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解析:选D 注意示意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
9.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解析:选C 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
革命,故B 项错误;a时段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联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10.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早期殖民扩X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D “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反映的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11.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解析:选D 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12.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某某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解析:选D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无关,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鄂尔多斯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
一无所获。
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
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
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
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
贵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
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
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
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
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
”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得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
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
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
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
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
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
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某某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
实业家的孩子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份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
——摘编自马丁·维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
(13分)
解析:第(1)问,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废除《谷物法》是为了缓解爱尔兰的困境,再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来分析。
第(2)问,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反映了其智慧。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某某权利;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
(2)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
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某某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
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化)。
智慧: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
14.(2017·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对比表(1890~1910)
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概括其中两个有关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
(12分)
解析:首先,根据表格提取两则有效信息。
1910年与1890年相比,表中所有国家数值都有增长,故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中,德国增幅最大,而意大利增幅最小,其他国家的增幅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又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存在不平衡。
其次,要对两则信息分别加以说明。
如:能源消耗多少意味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而表中欧洲主要国家能耗都有增长,说明各国工业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答案:信息一: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说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信息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多少意味着工业化程度的不同;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极不平衡,也就说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不平衡。
(注:此材料信息丰富,若答德国工业化发展最迅速、意大利工业化程度最低等,或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