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校在对所有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开设专业、行业领域的技能运动会项目、校园创业街等多种孵化形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逐步形成了三年不断线的系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因此高职院校建设一支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适合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已迫在眉睫。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大多正由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深化阶段过渡。

因此如何开展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许多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十多年来,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较快,从总体上看,各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存在问题是:
(1)创业教育意识淡薄,理念落后,上至领导下到一般教师,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校只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举办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讲座层面,而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许多学校没有配备必要的专职师资,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中,临时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作一些讲座,或者由部分专业教师替代,这些授课教师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几乎还是空白。

(4)创业活动仅流于形式。

部分高校虽然每年会以不同形式举办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学生提供的创新作品和创意都比较肤浅,仅停留在比赛层面,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不强,学校方面也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保障。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思考
近年来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理论课程体系,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开设各专业、行业、领域的技能运动会项目,开展企划书制作和创业方案设计,开设创业论坛,实现学生创业构想,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开设校园创业街、创新创业园区、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多种孵化形式,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形成三年不断线的系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1 建立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借助此时学生对大学生活美好向往与憧憬的这一天然动力,以及想在大学阶段创业的热情,专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专业关联度低、创业普适性强的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选修课程,供学生在晚自修时间学习。

这类课程涉及政府的工商、税务、银行、环保、运输、旅游、海关、网络安全等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和办理流程。

通过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来校,结合大量业务和流程实例,以开放、交互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学习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相应学分。

2.2 创设专业创业方案竞赛与创新论坛,实施并修正大学生创新创业构思,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依托学生技能运动会、社团与学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文艺体育活动等平台,在各专业中实施创新创业计划,如“机械创新设计计划”、“动漫梦工场创业训练计划”、“节能建筑设计训练计划”、“汽车营销方案策划”、“黄酒品鉴吧创业设计”、“工艺品加工工艺设计方案”等,在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供全校学生自主选择。

项目确定后,学生形成创业小组,开展企划书制作和创业方案设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将创设创业论坛,邀请典型的创业型企业领导和行业龙头企业领导来校交流创业心得,以此修正学生在创业构想计划中的一些不足,以此帮助学生完善创业计划,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3 搭建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引入市场机制,实践创业过程
根据我省当前实际,一部分家长供孩子读书已属不易,再要家庭出资供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投资无疑更难承受。

为了提高创业计划的学生参与度,探索在学校后勤区设立校园创业街、创业园区、创业俱乐部等形式的免费经营场所,孵化学生创业构思。

借鉴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学生完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接受锻炼和提高。

实践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使学生在校园创业经营场所内,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

同时接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如有违反事先约定,即使已经入住了创业街也随时有可能被淘汰。

完善创业奖惩机制,评选创业之星,对其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营造创业氛围,激励学生的创业志气。

此外,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设立专项资助基金,为学生开展创业提供担保或对优选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

使学生的创业思想活跃起来,把学生的创业潜能发挥出来,把创业的主体激活起来,保证让从事创业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帮助和关爱,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社会上施展才华、展现作为。

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步骤
2.4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为规范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遴选与入园申报等流程,学校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如由学校团委负责在创业园内设立与之配套的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所等;在学生办事中心增设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在分院配套成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分别负责学校和分院层面的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分院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并承担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具体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在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滚动开设,做到每学期按时开展不间断。

为保证上述机构的有效运作和确保基金款项的专款专用,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和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
办法细则,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等。

3 总结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行为,而且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

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以创业促就业,使更多的普通就业者能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创业者。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11(3).
[2]杜玲,张天然,李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123-124.
[3]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4]程诚.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1):316-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