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检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人口的变化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2017年的最新数据当中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而中国人口为13.7亿,相比之
下印度人口的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在不久之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2题。
1 •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无法确定
2 .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
低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
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
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
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2017 •安徽亳州质检)1949年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D
4
D
5 6
5 A 1970 C 2005
6 A C
5.B
5
2016 2020
1940 2013
1985
1985
1985
A C
3.D 3
4.D
6.D
( )
B 1985 D 2013 ( ) B D
(2017 •辽宁铁岭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是“我国2001〜2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读图完成7〜8题。
7 •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 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C. 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8.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A. 2020 年
B. 2040 年
C. 2060 年
D. 2075 年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A正确。
第8题,老龄化程度指的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图中看代表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曲线相交于2040年,之后城市人口老龄化曲线高于农
村,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2040年,B正确。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9〜10题。
9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0.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房和荒地现象,该现象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主要是由城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于农村造成的。
城市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环境不如乡村好;农村面积大,人均居住面积一般较城市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城市高一些。
第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农村空心化
10 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
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造成农村老龄化程度
提高,不能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农村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人口迁移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
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第12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
龄段人口(育龄人口)相关性最明显。
(2017
13 14
13
A a
B b
C c
D d
14
A a
B b
C c
D d
13.C 14.C
13
( )
d 20 50
C 14 a
b 20
a b 20
15
A 2025 C 2075
100
15 16
()
B2050
D2125
16 ( )
D.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无影响
答案15.B 16.C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为100亿,人口突破警戒值,故答案选B 项。
第16题,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呈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多,A错误。
科技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人们能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
大,B错误。
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正确。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影响对资源的利用,故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D错误。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勺世界财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 •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气候条件优越
D. 生活消费水平低
18.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
当日本处于第皿阶段时,制约其适度
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答案17.B 18.C
解析第17题,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生活消费水平很高,环境人口容量理论上应该很小,
但是由于重视发展科技,科技发展水平高,所以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
国。
日本气候条件虽然优越,但气候不是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18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资源(土地、水等)往往会成为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
(2017 •山东十二校联考)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 D
19.C 20.C 19
20
(1)B
%
A
⑵A B
A B
(
)
A
B
C
D
⑶A B
⑷
(1) 0.2
(13 )
20 A B
D
(4
50
)
(2)B (3)A
(4)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
推动城市化发展。
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解析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计算出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
原因,经济原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多子多福”观念较深的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从有利和不
利两个方面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以减轻
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材料二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实施()
A. 阻碍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
B. 造成城乡、地区之间差距扩大
C.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有利于配置服务设施
D. 避免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 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 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 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⑶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⑷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⑴C (2)B (3)C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
加了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等。
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队伍的大量流
5
⑷
23
2014
2016 1 1
(1)
⑵2013
⑶ 2000 2010
(1)
⑵ 2013
2014
⑶2000 2010
15 64 (12 )
⑴15 64
⑵201315 64
24 (12 )
65(%)
(9 2)
⑴657%
⑵
⑶2
()
⑴
⑵
⑶( )
(1)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