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与“先进反而被制”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与“先进反而被制先进反而被制””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个文明礼仪之邦,却经常遭受欺侮。
不仅左邻右舍侵扰它,就是远在荆蛮之地的楚国也不把它放在眼里。
楚成王召集附属于楚国的诸侯,并指定鲁君为他驾车。
鲁君同他的臣子们商议此事,公仪休说,不可不听楚王的话,否则鲁国将会亡国;保护鲁国及其老百姓的生存,是您身为君王的义不容辞的天职啊!没办法,鲁君只好答应为楚王驾车。
即使这次鲁君降尊屈就为人家当车夫使唤,也没能逃脱亡国的厄运。
到了公元前249年,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的鲁国,还是被楚国给灭了。
鲁国作为当代思想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遭遇强权的凌辱时,腰杆硬不起来,逆来顺受,并最终导致覆灭的命运。
从长远的眼光看,文明战胜野蛮、先进替代落后,是历史进化的必然走向,即使有倒退现象发生,这个总体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
但在某个时空点上存在发生逆转的事件,却是值得深思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个民族尽管都在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乃至抽象的思想理论领域追求文明进步,创造灿烂辉煌,但先进与落后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单项指标,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凝聚而成的抗衡力。
一个民族、一个城邦、一个国家是否会挨打,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保家卫国的抗衡力,这种抗衡力尽管并不等同于穷兵黩武,但它必须能在最广泛的动员力和最强势的武装力上体现出来,形成强大的震慑和坚固的防御。
十九世纪以前的历史舞台,其竞技规则完全不同于体育场上的“十项全能”,比拼的不是单项得分相加后的综合得分,而是综合国力支撑下的“毕其功于一役”。
不论是掠野拓疆,还是戍边守土,在两军对垒的情势下,人家不会单独拿出经济或科技同你比,也不会单独拿出文化或艺术同你比,经济也好,科技也好,文化艺术也好,必须凝结到刀刃上,集聚在拳头上“一招制胜”。
典章上的完备不等于疆土的稳固,文化上的先进不等于国势的强大,谦谦君子难敌赳赳武夫,彬彬绅士奈何凛凛剑客,悠悠弦歌又怎能挡得住隆隆战车?这就可能产生“落后未必挨打、先进反而被制”这样的歧义,关键在于我们对“落后”这个概念的理解上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辩证,而是过于公式化、简单化。
“落后就要挨打”说明了落后的被动性,从历史的角度看,特别是从我国近代史看更是如此。
自鸦片战争之后长达一百多年受外强欺侮的历史就是明证。
反过来思考这个命题,先进就一定不会挨打吗?也未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明被野蛮征服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强盛的罗马帝国不是被比它更先进的文明种群所征服,而恰恰是灭亡于野蛮的汪达尔人入侵。
城市文明发达的达罗毗荼人亡于雅利安人,壮丽的埃及王朝亡于西克索人,光芒四射的希腊诸城邦亡于马其顿人,华夏中原文明被游牧文明征服等等,这些都是游牧、半游牧文明战胜农耕文明的典型例证。
虽然历史的发展,过去的一幕未必原样重演,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充分发达的条件下,落后战胜先进比以往会更加困难,但是历史这面镜子,是我们必须的借鉴,
一定要利用好,我们要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在我们不断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更应如此。
这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历史的事实从两个方面不断地提醒人们:落后就要挨打与先进反而被制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当我们的实力很弱时,要提醒人们落后就可能被动挨打;同时也要提醒人们先进也有可能挨打,这也许就是大意失荆州吧!再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国家强大时不能忘乎所以,美国已经成为一超独霸,但他们成天盯着世界,哪个国家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竞争对手,这种存于敌存的忧患意思对美国的不断强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衰落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强大下去。
现在什么地方有事,美国人都要管,到一定和时候就必然成为他们的包袱,出现各种矛盾,各方面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转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的落后状况逐步得到改观,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常用“落后就要挨打、先进可能被制”来警示自己,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为建立公正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