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德双;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于拴仓; 汪维红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1(000)001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 紫色; 遗传分析
【作者】张德双;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于拴仓; 汪维红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4.1
白菜紫色品种是近几年在国内出现的新类型,主要由国外引进,2006年前后,开始在国内市场销售、种植,影响较大。

国外推出的紫色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是应
用细胞质Ogu CMS不育系育成的一代杂种,综合性状表现为:植株生长速度缓慢,叶片正面紫色,背面绿色,叶柄翠绿。

在秋季栽培条件下,由于阳光充足,叶片的亮紫色表现尤为突出。

张德双等(2007)采用多份大白菜与引进的紫色小白菜杂交,得到了2份紫色大白菜中间材料,并对紫色大白菜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初
步探讨。

目前,有关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普通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
获得的各个世代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以期为今后紫色
大白菜一代杂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后续的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的QTL
定位及紫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奠定基础。

选用大白菜(09-680)和紫色小白菜(09N-742)进行杂交,获得F1。

再以F1
为母本分别与双亲杂交,获得BC1和BC2回交世代。

同时,F1自交得到F2。

P1、P2、F1、F2、BC1、BC26个世代于2010年8月4日播种于空调温室50孔穴盘中,于8月31日定植到大棚中。

所有供试材料均来源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课题组。

各世代各单株叶色的调查主要以肉眼观测为主,调查分2次进行。

第一次,8月
27日调查穴盘中各单株苗期的叶色;第二次,9月19日调查大棚中各单株成株期的叶色。

以χ2测验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相符。

调查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紫色的深浅,大白菜与紫色小白菜杂交的F1均为紫色植株,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09N-742)浅。

在F2群体中,叶片紫色植株与绿色植株的比例约为3∶1。

在回交BC1群体中,叶片紫色植株与绿色植株的比例约为1∶1。

而在回交BC2群体中,全部单株均为紫色植株(表1)。

经χ2
测验进一步证明,在 F2和 BC1群体中,叶片紫色与绿色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大白菜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

调查叶片颜色时发现,F2、BC1和BC2群体中叶片紫色并不完全一致,如 F2群体中,紫色叶植株主要分为
4种:有的叶色与亲本紫色小白菜基本一致、有的叶色较亲本紫色小白菜略浅、有
的叶色分布不均(叶片虽为紫色,但可以看见绿色)、有的叶色以叶脉紫色为主。

另外,BC2群体中紫色叶植株的紫色也不完全一致,紫色有深浅区别,有的叶色
与亲本紫色小白菜基本一致,有的叶色较亲本紫色小白菜略浅,与F1单株叶片颜色相似。

初步认为,大白菜叶片紫色的深浅表现不仅受遗传基因的控制,还可能受环境、材料的组织结构或偏向的影响,如F2群体中,有的材料偏向于紫色小白菜,有的偏向于大白菜,有的则为二者的中间类型,从而导致叶片紫色出现深浅差异。

由此可见,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的叶色(紫色/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
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目前,大白菜紫色性状主要来源于芥菜、紫菜薹和紫色小白菜。

孙日飞等(2006)通过大白菜与芥菜杂交、连续回交,创造了紫红色大白菜新种质,研究表明,控制紫色性状的基因为显性。

张明科等(2008)以紫菜薹与普通大白菜杂交后代为研
究材料,获得了与紫色性状连锁的 RAPD分子标记 S79-934、S123-750,并筛
选到了5株紫色的中间材料,研究发现,大白菜紫色性状为数量性状,由1对主
基因控制的部分显性遗传,可能还受到微效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

张成合等(2010)以紫甘蓝紫阳与普通甘蓝9601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甘蓝叶片紫色的
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紫阳和9601的叶色(紫色/绿色)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2对基因分别位于第3和8号染色体,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
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本试验以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的叶色(紫色/绿色)受1对
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有关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的QTL定位及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正在进行中。

值得关注的是,控制紫色大白菜和紫色甘蓝紫色性状的基因对数并不一致,导致二者的紫色性状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

甘蓝的紫色/绿色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张成合等,2010),而大白菜的紫色/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

同时,紫甘
蓝的叶片正、反面均为紫色,剖开的剖面表现为紫色和白色相间的颜色;而由紫色小白菜转育得到的紫色大白菜只在叶片的正面表现为紫色,叶片的背面仍为绿色,剖开的剖面表现为紫色、绿色、白色和黄色相间排列的几种颜色。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得到的紫色材料很难在大白菜叶球中表现为完全紫色,很难达到与紫色甘蓝相似的效果,该材料可以在小白菜和半结球大白菜品种选育中得到应用,所育成的紫色品种可以作为凉拌、拼盘搭色或做汤时使用,效果会更佳(张德双等,2008)。

另外,在紫色大白菜一代杂种育种过程时,由于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应该选择紫色的纯系为双亲,所配制的杂交后代才会表现出更加充分的紫色性状。

因此,通过建立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的共显性标记辅助品种选育,将会加快紫色大白菜新品种的育种进程。

实践中还发现,紫色大白菜的紫色很容易粘附到手上或熟食后溶入汤汁中。

如何尽快将紫色甘蓝中的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转育到大白菜中,从而获得与紫色甘蓝相似的大白菜育种材料及品系将是今后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关文献】
孙日飞,张淑江,章时蕃,李菲.2006.紫红色大白菜种质的创新研究.园艺学报,33(5):1032.
张德双,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徐家炳.2007.紫色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创造.长江蔬菜,(11):52-53.
张德双,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徐家炳.2008.紫色大白菜育种思路初探.长江蔬菜,(11b):14-17.
张成合,刘传斌,任艳蕊,轩淑欣,申书兴.2010.结球甘蓝叶色(紫/绿)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43(2):346-350.
张明科,张鲁刚,巩振辉,惠麦侠.2008.白菜紫色性状 RAPD连锁标记的筛选与染色体定位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8(5):901-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