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语文教师课堂话语过多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语文教师课堂话语过多的问题教师课堂话语过多是一个普遍现象,长此以往,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
折扣,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造成教师课堂话
语过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讲授式教学并未完全改变现实
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

当学生表达困难时,就亲自替他们说出答案,以求节省课堂时间。

殊不知长此以往会使学
生对说话心存害怕,甚至不愿表达。

因此教师的话越来越多,整个教学成
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则成为旁观者。

二、在说话训练上没有把握
好一个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度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清浅,就激不起学生回答的欲望;如果太深,学生够不着,也会丧失了交流
的兴趣,教师只好唱起独角戏。

而且教师的过度启发,也是导致话语过多
的原因。

比如,《窃读记》一课,理解:“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
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句话时,
教师不等学生思考就追问:“想想她的腿为什幺酸?为什幺要交替换腿?
为什幺靠在书柜旁?”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一读就懂,很简单,但是老师却
不放心,一连串的启示,我们的话语增多,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浪费
了我们宝贵的教学时间。

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我们的课堂
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学生回答,而学生却跟
不上教师的节奏,回答不上来或不准确时,教师又急于说出答案,没有留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此时学生往往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影
响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话语就多了。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
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
育意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老师的作用不是从自己讲得多好中体现,而是从引导学生学得多好中体现。

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意识,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教师的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
演”。

作为导演,我们要牢记。

我们的讲是在关键处的精讲、精问,强
调的是画龙点睛般的导向作用。

就如同大禹治水一样,是疏导而不是填堵,所以在阅读中,我们绝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维,而要树立为学生终
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这样的讲,话语必然减少。

二是努力提高个人
素养,归还学生课堂话语权。

怎样才能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我认为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认真研究,构建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
备课过程中,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也能
减少教师的话语。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三部曲的方式:先预习,提前将文中的重难点归纳为习题,先行理解;第二步反馈学生的
预习情况,清楚学生思考的瓶颈;第三步结合预习调整预设。

比如说在
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课前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读课文,填一填。

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因为()。

“我”依依不舍地
把它放回湖里。

因为()。

2.这次钓鱼给了“我”什幺启示?从课文中找
出有关的句子抄下来。

这些问题全是围绕本课的重难点设计的,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针对性很强,当我们及时反馈了学生的预习
情况后,在上课时就不会在多余的环节上浪费口舌,就能直奔主题,既节
约了课堂时间,又能避免我们的话语过多,还可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
极性,一举多得。

除此以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
材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中渗透学法,完善教学过程。

例如,《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在设计时,考虑到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整个乡下人家
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由此体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果一幅幅的讲解,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指导学生学习
第一副画面——绿藤红瓜,出学法:1.初读感知(初步感受独特迷人)2.
细读品味(找出,品味关键词语)3.深读体会(想一想文章用了什幺手法)4.有感情练读。

在学法提示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内容。

采用由
扶到放的方法,将这一个个散落的珍珠,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让学生
在理解感悟与朗读中,深深地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样的学中得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减少了的话语。

第二,努力钻研,设计有效
的教学问题。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说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感的、有思维价
值的、具有情境功能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精心的准备,
才能让问题科学化、合理化,我们的语言就不会随意增加。

例如,《争吵》一课的教学,在上课伊始,以结尾处父亲的话为切入点思考:为什幺
父亲会称赞克莱蒂是一个无比高尚的朋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议课文,找到整个事件中克莱蒂比我高尚的地方,并让学生讨论分析,甚至允许学
生争论。

这样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话语多了,那我们
的话语也就减少了。

第三,学会倾听,耐心等待学生思考。

教师的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

尤其是学生答不上来时,不妨延长等待时间,给学生更多
思考的时间。

当学生作出的回答后,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引导学
生再次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

例如,执教《永生的眼睛》一课时,理解“为什幺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这个问题时,学生回
答道父亲还留下了他的精神。

此时,我并没有给予肯定学生的回答,而是
抬手示意学生继续,学生沉默了十几秒,又继续答道:这种精神被温迪学
到了。

教师耐心地等待,换来了学生的回答,也避免了教师语言过多的问题。

总之,教师话语是课堂的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进行并完成课堂教
学的必要手段。

课堂话语的多少、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提高的语言修养,并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既不过多占
用学生的话语时间,有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也就是能根据需要,
妥当使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