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运动的描述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考试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章运动的描述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考试版)
2019-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必修1(第01章)
章末检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一定要选择地面
B.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C.由于太阳的体积过大,不能将其看作质点
D.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时,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2.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和位移
B.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量
C.平均速率和加速度
D.速度变化率和速率
3.由加速度的公式v
a
t
∆
=
∆
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v决定
C.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反
D.v
t
∆
∆
叫做速度的变化率,也即加速度
4.以下选项中的数字指时间(即时间间隔)的是
A.午休从11:30开始
B.刘翔跨栏记录为12.91s
C.某中学的作息表上写着,第四节:10:50-11:30
D.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每晚7:00准时与您见面
5.如图所示为枣庄到上海的和谐号高铁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6.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又称“西成客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
第1页/共4页
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
西成高铁全线于2019年12月6日开通运营,其设计时速为250 km/h,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由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
下表为其中一趟成都到西安的D1919次列车的时刻表。
依据该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位移大约为650 km
B.D1919次列车从成都出发时间09:12为时间
C.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50 km/h
D.计算D1919次列车通过汉中火车站站台的时间时,不能将其看成质点7.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 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 m。
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 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10 cm B.130 cm C.150 cm D.170 cm
8.物体沿直线A到B,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1匀速运动,接着的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
B .
C .
D .
9.汶川地震中,运输机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地面上的人员与飞行员看到空中下落的物资的运动情况是
A.都竖直下落
B.都沿曲线下落
C.地面上的人员看到的是曲线下落
D.飞行员看到的是竖直下落
10.小型轿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所用的最少时间,这是一个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参数。
甲、乙两种型号的轿车实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分别为11.3 s和15.5 s。
在这段加速时间里,两种型号的汽车相比
A.甲车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B.两车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
C.甲车的加速度大
D.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1.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物体做曲线运动
B.物体做直线运动
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12.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C.t0时刻,甲和乙相遇
D.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3.(7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中。
(1)连接打点计时器应用________电源(填“直流”、“交流”),其工作频率是________Hz。
使用时应使小车________(填“靠近”、“远离”)打点计
时器,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若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其中AB长为6.00 cm,BC长为8.57 cm,CD长为11.15 cm,
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m/s。
14.(8分)(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字母)。
(2)如图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AB=4.56 cm、AC=12.16 cm、AD=22.
52 cm、AE=36.06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打A
E段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如果在
实验中,某同学不知道实验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实际频率已超过50 Hz,
则他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偏
小”、“相等”或“无法确定”)。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7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5.(7分)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某品牌跑车由静止加速度至108 km/h只需
4 s。
(1)求该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3 m/s2,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
16.(9分)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km/h。
(2)以40 m/s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8 s停下。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同样的速率反方向弹回,与墙接触的时间为0.2 s。
17.(10分)一个物体先向正东以3m/s的速度前进了4 s,又以3m/s的速度回头走了4 s,试求:
(1)该物体在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如果后4 s不是回头,而是向正北方向,这8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
第3页/共4页
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
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
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8.(11分)某高速公路单向有两条车道,最高限速分别为120 km/h、100 km/ h。
按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最小间距(单位:m)应为车速(单位:km/h)的2倍,即限速为100 km/h的车道,前后车距至少应为200 m。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求两条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某一位置的车辆总数)之比。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
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
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
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若此高速公路总长80 km,则车流量达最大允许值时,全路(考虑双向共四车道)拥有的最多车辆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