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精讲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 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2013山东文综:自秦汉至宋元, 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 弱)。
(2)元朝 ①主要内容: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在 地方实行行省制。
②特点: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③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 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止,中央集权制度遭 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北民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社会动荡使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北方的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2)隋唐: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 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城市实行坊市制。县治以 上的城市设有交易场所“市”,商业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丝绸之路兴盛。中唐之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 增强,商业突破了官府的限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 陶瓷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
(2)天文学 ①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长度,并制成了水运浑象仪。 ②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并编制了《授时历》。 (3)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 的农书,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②元代王祯的《农书》重视对机械的介绍。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 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宋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 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商业打破 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兴盛,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 往空前繁荣;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等 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发展 (1)北宋 ①主要内容: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 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 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
②特点: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地方 (2013 上海单科: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方镇太重,君弱臣 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之兵,本于枢 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明清时期,区域性 长途贸易的发展,铜钱的币值较小,携带不方便。在张居正改 革后,实行一条鞭法,使得老百姓的赋税和官员军队的粮饷统 一使用白银,而恰好欧洲在美洲生产的白银都通过海上贸易源 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使中国选用白银做流通货币成为了可 能。
(3)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 展,租佃制更为普遍,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主、农民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其核心 是对土地的争夺,可结合下图学习:
2.手工业的发展 (1)唐代: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五大名窑。 (3)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2008山东文综:青花瓷出现于元朝)。
2.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 3.影响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压抑、 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比较认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新成就 1.科学技术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2.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土地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调 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政府 通过颁布法令,免除了年满五十岁以上的课役,并使老男、残 疾、寡妻妾获得一定的土地,这说明唐朝政府比较关注民生问 题,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阅卷感言] 政史不分家,在解答历史科经济方面的问题 时可调动政治科学到的知识。
失去土地,部分农户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剩 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 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
(2)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甚至有 一部分自耕农完全丧失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
(3)在宋代自由放任的土地政策之下,地主阶层可以恣意兼 并土地,导致土地的大量集中。地主阶层将较分散的土地租佃 给无地农户耕种,租佃制度由此获得迅速发展。
[思维导图] 第一步:审题干
本题以宋代金融兑换业务为切入点,考查中 定考点
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的大体意思: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 抓关键 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商旅携带便 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
第二步:析选项 第三步:完美答 D
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在 不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国家将掌握的部分土地和 无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故A、B两 项错误,D项正确。受田农民除向国家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 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项错误。
[主题深化] 宋朝“不抑兼并”的重大影响 (1)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 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直接推动了土地垦殖数量的增加和 面积的扩大。其次,压力出效益,“不抑兼并”使得土地所有 权的竞争与垄断更加激烈,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因 此,不管是小农家庭还是地主阶层都竭尽全力将自己拥有的土 地效益最大化。再次,土地政策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不 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
整合
观通史·现考题·寻找题源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成熟——隋唐 (1)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科 举制形成。 (2)特点: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考试选官取代门第选官。
(3)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 (2009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 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 有效制衡),有利于加强皇权;考试选官扩大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统治基础。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 ——贝等货币,秦朝将原来六国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 钱,两汉出现五铢钱,唐朝流行通宝钱,北宋时出现了纸币 ——交子。
三、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融合佛道思 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 遍原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代表人 物是东晋王羲之。 (2)隋唐: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楷书的代表人 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3)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古代士人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魏晋:随着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文人画出现, 代表人物是东晋顾恺之。 (2)唐代:绘画艺术进入繁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盛唐的吴道 子等。 (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发 展,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二、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北魏推行均 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局势 较为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隋唐:唐(前期)推行 均田制 (2013重庆文综:均田制 下,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 具,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直接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
博学
明考点·析考情·方法在握
1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经济
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的“不抑兼并”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
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 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经济衰退
2.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 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 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命题点二 中国古代的货币 [例2] (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 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 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 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 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货 币流通扩大,两宋出现了纸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但元末 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 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4)土地极端集中,导致贫富悬殊加大,并使得社会矛盾激 化。
1.(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思维导图] 第一步:审题干
定考点
宋代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抓关键
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发展情 况,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
第二步:析选项 第三步:完美答 D
[阅卷感言] 教材只是提及宋代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土地政 策“不抑兼并”,对其影响也只是提到了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影响?宋代为什么采取“不抑兼并”的政 策?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考中要思考的问题。
(4)元朝: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高 峰期,大都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 先有固定交易的时间、地点,后打破了这一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 为主,后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走向市场。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 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 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词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3)元朝: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5.戏曲的成熟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 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2008江苏 单科: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的扩大)的成熟。
[主题深化] 中国古代的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 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为“贝”。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 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 可见劳动生产工具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 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 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 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 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 统。由于国内及外贸交易的日益发达,铜钱短缺的形势加剧, 汇兑业务的雏形“飞钱”便应运而生了。“飞钱”不是自由流 通的货币,只是兑换货币时的一种凭证。
(2)元朝 ①主要内容: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在 地方实行行省制。
②特点: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③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 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止,中央集权制度遭 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北民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社会动荡使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北方的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2)隋唐: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 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城市实行坊市制。县治以 上的城市设有交易场所“市”,商业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丝绸之路兴盛。中唐之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 增强,商业突破了官府的限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 陶瓷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
(2)天文学 ①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长度,并制成了水运浑象仪。 ②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并编制了《授时历》。 (3)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 的农书,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②元代王祯的《农书》重视对机械的介绍。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 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宋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 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商业打破 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兴盛,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 往空前繁荣;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等 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发展 (1)北宋 ①主要内容: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 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 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
②特点: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地方 (2013 上海单科: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方镇太重,君弱臣 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之兵,本于枢 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明清时期,区域性 长途贸易的发展,铜钱的币值较小,携带不方便。在张居正改 革后,实行一条鞭法,使得老百姓的赋税和官员军队的粮饷统 一使用白银,而恰好欧洲在美洲生产的白银都通过海上贸易源 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使中国选用白银做流通货币成为了可 能。
(3)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 展,租佃制更为普遍,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主、农民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其核心 是对土地的争夺,可结合下图学习:
2.手工业的发展 (1)唐代: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五大名窑。 (3)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2008山东文综:青花瓷出现于元朝)。
2.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 3.影响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压抑、 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比较认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新成就 1.科学技术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2.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土地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调 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政府 通过颁布法令,免除了年满五十岁以上的课役,并使老男、残 疾、寡妻妾获得一定的土地,这说明唐朝政府比较关注民生问 题,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阅卷感言] 政史不分家,在解答历史科经济方面的问题 时可调动政治科学到的知识。
失去土地,部分农户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剩 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 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
(2)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甚至有 一部分自耕农完全丧失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
(3)在宋代自由放任的土地政策之下,地主阶层可以恣意兼 并土地,导致土地的大量集中。地主阶层将较分散的土地租佃 给无地农户耕种,租佃制度由此获得迅速发展。
[思维导图] 第一步:审题干
本题以宋代金融兑换业务为切入点,考查中 定考点
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的大体意思: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 抓关键 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商旅携带便 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
第二步:析选项 第三步:完美答 D
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在 不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国家将掌握的部分土地和 无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故A、B两 项错误,D项正确。受田农民除向国家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 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项错误。
[主题深化] 宋朝“不抑兼并”的重大影响 (1)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 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直接推动了土地垦殖数量的增加和 面积的扩大。其次,压力出效益,“不抑兼并”使得土地所有 权的竞争与垄断更加激烈,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因 此,不管是小农家庭还是地主阶层都竭尽全力将自己拥有的土 地效益最大化。再次,土地政策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不 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
整合
观通史·现考题·寻找题源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成熟——隋唐 (1)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科 举制形成。 (2)特点: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考试选官取代门第选官。
(3)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 (2009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 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 有效制衡),有利于加强皇权;考试选官扩大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统治基础。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 ——贝等货币,秦朝将原来六国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 钱,两汉出现五铢钱,唐朝流行通宝钱,北宋时出现了纸币 ——交子。
三、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融合佛道思 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 遍原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代表人 物是东晋王羲之。 (2)隋唐: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楷书的代表人 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3)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古代士人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魏晋:随着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文人画出现, 代表人物是东晋顾恺之。 (2)唐代:绘画艺术进入繁盛阶段,代表人物是盛唐的吴道 子等。 (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发 展,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二、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北魏推行均 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局势 较为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隋唐:唐(前期)推行 均田制 (2013重庆文综:均田制 下,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 具,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直接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
博学
明考点·析考情·方法在握
1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经济
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的“不抑兼并”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
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 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经济衰退
2.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 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 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命题点二 中国古代的货币 [例2] (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 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 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 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 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货 币流通扩大,两宋出现了纸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但元末 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 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4)土地极端集中,导致贫富悬殊加大,并使得社会矛盾激 化。
1.(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思维导图] 第一步:审题干
定考点
宋代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抓关键
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发展情 况,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
第二步:析选项 第三步:完美答 D
[阅卷感言] 教材只是提及宋代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土地政 策“不抑兼并”,对其影响也只是提到了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影响?宋代为什么采取“不抑兼并”的政 策?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考中要思考的问题。
(4)元朝: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高 峰期,大都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 先有固定交易的时间、地点,后打破了这一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 为主,后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走向市场。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 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 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词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3)元朝: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5.戏曲的成熟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 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2008江苏 单科: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的扩大)的成熟。
[主题深化] 中国古代的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 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为“贝”。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 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 可见劳动生产工具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 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 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 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 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 统。由于国内及外贸交易的日益发达,铜钱短缺的形势加剧, 汇兑业务的雏形“飞钱”便应运而生了。“飞钱”不是自由流 通的货币,只是兑换货币时的一种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