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 提高教学实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改;五段式教学模式;内容;实验
一、课题引领,模式创新
我校在样本校专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提出了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教师课前制订详细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教师制订学案的过程,是进一步吃透教材,并按学情设计教学的过程,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至于乱无章法、主观随意,同时,这使集体备课制度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科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每一堂新课开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预习情况作出评价。

然后通过设问、描述、质疑、渲染等形式,创设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授内容做好铺垫与过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期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学习新的知识,在独立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时,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4.师生互动,引导点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或答案,正确的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完整的或有错误的,教师给予导向性或激励性的评价,但不能不评价。

对于成果交流、共享后学生仍然不懂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还是要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答案或结论,这增添了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对学习更具有信心。

5.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环节。

为了巩固学到的知识,就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制定学案时要有适量的练习。

这些练习题一定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提高。

教师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要按学生实际水平分层设计作业。

如果布置作业都是一刀切,就不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同时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每次布置作业都要考虑学生完成的时间。

二、实验先导,全校推广
学校对“五段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深入阐述后,选择了部分学科的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试验,并在试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试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流程与方法。

在此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广,要求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以“五段式教学模式”为基本教学模式,尤其是每节新授课,都要按“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使模式中每个环节在课堂上都要按一定比例体现。

三、活动落实,稳步推进
为使“五段式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精心策划,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的落实,稳步推进“五段式教学模式”。

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赴山东省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学习,对照他们的做法,指导各学科组制定了适合自己学科的“五段式课堂基本流程”,全力打造“五段式”高效课堂,并在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

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举行了“学科组长风采展示课”、“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五段式高效课堂示范课”等系列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学习、研讨,并在每学期举行一次评比活动。

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全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并紧紧围绕“五段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形成了规范的可操作的方法。

四、强化检查,科学评价
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除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学案编写等要求外,还规定了干部和教师的听课任务。

进课堂听课、进教研室评课,成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工作常态,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教学、深入课堂的工作学习氛围。

在课堂评价方面,学校建立了”学生成绩跟踪考核办法”,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每学期考核一次。

提倡“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评价课堂一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三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学案使用情况,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坚持了“五段式教学模式”流程,是否充分使用了学案,是否组织了当堂练习或测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