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其他辅料:常用黄酒,浸泡荤胶。其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散寒, 矫味去腥功效。
第10页,共33页。
二、膏方的临床应用
既然膏方只是一种剂型,其功效只能根据组成膏方的药味来确定,那么,只要辨证 组方,理论上应该可以用于人多数疾病。 ❖ l、治外科疾病: 《圣济总录》“一醉膏”,以没药、瓜蒌、甘草,酒煎成膏,治 “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再如《洞大奥旨》“文武膏”,刚桑椹、夏枯草两昧熬 膏,每服二匙,白汤化下,一日三次,治“瘰疬,一月即愈”。
第4页,共33页。
❖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 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 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 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 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 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第11页,共33页。
❖ 4、治男科疾病:如《辨证录》“三仙膏”,用熟地、人参、丹皮、制 成膏,治疗男子“血精”。
❖ 5、治妇产科疾病,如《千金要方》有一首预防难产的膏方,叫“滑胎丹 参膏”,组成为丹参、川芎、当归、蜀椒”等。功效为“养胎,令滑易 产”。
❖ 6、治儿科疾病,如《千家妙方》“二冬膏”,用“天麦冬、瓜蒌仁、 橘红、百部、天竺黄等制膏,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治疗百日 咳。
❖ 病情较重、体质较强的人,剂量可以稍大; 病轻或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用量宜小。
❖ 有滋补作用、药性较平的膏方,用量可大些; 含药性剧烈的膏方,用量宜小,应从小剂量 开始,逐步增加。
第19页,共33页。
服用注意事项
❖ ①服药时方中有人参忌食萝卜、莱菔子、浓茶等;如遇感冒发热、 咳嗽、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待病愈后再进服。忌 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影响膏药吸收。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详解演 示文稿
第1页,共33页。
(优选)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 用
第2页,共33页。
一、膏方的认识
❖ 何谓膏方
❖ 膏方又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辩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药、 滋补品或食品等依法熬制而成的膏类制剂。中药膏方渊源悠久,从传 统的认知和临床经验角度来看,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 预防综合作用的中医传统剂型。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 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 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 终才能成为上品。
❖ 4.空腹服膏方: 《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 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 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 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第18页,共33页。
膏方服用剂量
❖ 膏方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 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 一般每日2次,每次服用1汤匙(约合20~30 克)。
天不少于2次的紫外线消毒,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 制作间(熬膏方的场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0㎡,凉膏室面积一般不少于5㎡,膏方量大
的单位,面积应相当扩大。地面要求辅设防滑易清洁的地砖,并有排水设施。均必须 装有纱门纱窗以防蚊蝇或其他昆虫进入。墙面必须贴有白色瓷砖,顶面应用合适材料 (无毒、不易脱落、易清洁处理的材料)吊顶。除照明灯具外,制作室须安装8支紫 外灯,每天开工前半小时进行紫外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前必须关闭紫外灯,防止紫 外线灼伤)。 ❖ 凉膏间所用货架应保持清洁卫生,盛膏容器应经消毒烘干后备用。
第17页,共33页。
膏方服用时间
❖ 1.饭前服膏方: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治疗胃 肠道疾病,宜饭前服。
❖ 2.饭后服膏方: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 (心肺),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 3.睡前服膏方: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 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 1.中药饮片:一般需辩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一人一方。
❖ 2细料药即指贵重药材,使用时要注意煎、炖、研粉 等方法的选择。参茸、虫草可炖汁后冲入膏方,也可 研粉拌入膏剂。
动物:羚羊角、鹿茸、海龙、海马、珍珠、紫河车、蛤 蚧、熊胆等 植物:西红花、三七、冬虫夏草、人参、红参、西洋参等
3药食两用的补益药:黑芝麻、核桃仁、桂圆等 4胶类药,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成型用,另一方 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 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
第16页,共33页。
膏方服用方式
❖ 1.噙化膏方 亦称“含化”。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慢慢咽下, 以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 2.冲服膏方
取适量膏方,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之溶化,服下。
❖ 3.调服膏方
胶质黏稠难化的膏方加黄酒或汤药或开水用碗、杯隔水炖热, 调匀后服下。
❖ 2、治五官科疾病,如《圣济总录》“天门冬煎”用天门冬汁、人参、麦门冬 汁、生姜汁、生地黄汁、肉桂、赤苓、甘草、牛黄等同煎为膏,每服一匙, 治疗“喉痈,咽嗌不利”。《扁鹊心书》“一醉膏”则以麻黄熬膏,治“耳 聋”。
❖ 3、治内科疾病,如《干金要方》“一味百部膏”,用百部治膏,治“久嗽”。《同寿录》 “七汁救命膏”,用茅根汁、竹沥、萝卜汁、韭菜汁、生藕汁、梨汁、人乳、童便、川 贝、硼砂制成膏,治疗肺结核咳嗽。《万病回春》“八仙膏”也是用藕、梨等液汁制膏 来治疗食管癌(噎膈)。
第3页,共33页。
膏方起源及发展
❖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 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到了明清,膏方的 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但始终只是达官贵人和 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佳品。到了近现代,特 别是在江浙沪一带,膏方发展的更为普及, 每年入冬,很多民众到中医院进行冬令进补, 其中膏方是最主要的内容。
❖ 一旦天气变暖,或者气候潮湿,膏方上出现一些 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一层,再用 高温隔水蒸烊。
第21页,共33页。
三、膏方的制备
第22页,共33页。
膏方制作的场地和设备
❖ 膏方制作场地一般分为准备间、制作间、凉膏间、成品间
❖ 准备间:每料膏方中药饮片核对、细料贵重药称量核对等。
❖ 制作间:有煤气灶或不锈钢蒸汽夹层锅,良好排风排水设备 ❖ 凉膏间: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75%,并保持整洁。每
❖ 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如秦伯末老, 在运用膏方上卓有成效。蒲辅周老中医,在调理慢性病时,喜用膏丸缓图,临 床治验甚多。近代名家丁甘仁亦擅长以膏论治,颇具影响。
第6页,共33页。
膏方的特点
1、膏方均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不同的理化结果而组方,充分体现 辩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而且一人一方,针对性强。
第15页,共33页。
怎样正确服用膏方
❖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 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 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原则上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以冬季服用为多,服用 时间多由冬至前一周至立春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 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进 补的最佳季节。
第7页,共33页。
膏方的分类
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 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 ❖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或糖等辅料将膏 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 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加 糖称为糖膏 ❖ 按作用可分为滋补性膏方和治疗性膏方
第8页,共33页。
膏方的组成
❖ ②若冲服时有微量沉淀(为药粉),请搅匀再服。
❖ ③所用汤匙应洗净,烘干,避免生水进入盛药容器;每次开盖 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为防止霉变应放入冰箱内贮存。
第20页,共33页。
膏方保存
❖ 膏方启用后,必须妥善保存,及时放入冰箱或 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 以防霉变。
❖ 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倒在一个固定清洁的汤匙 里,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造成变质。
第9页,共33页。
❖ 5、糖类:有蜂蜜、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甜菊糖、木糖醇
元贞糖等,起矫味补益作用。对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 糖尿病、心血管病者宜用木糖醇。蜂蜜有滋润、补中解毒防腐的作 用。 在膏方配伍时应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及各种糖在品质和功效的差异, 可选择单用糖或单用蜜,也可糖蜜并用。
第13页,共33页。
慎用膏方或不适宜人群
❖ 孕妇; ❖ 婴幼儿; ❖ 急性疾病和有发热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
活动期患者、脘腹疼痛、腹泻、 胆囊炎、胆 石症发作者
第14页,共33页。
常见的不良反应
❖ (一)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 (二)食欲缺乏、胸闷、腹胀、腹泻:这是服用膏方后最常出现
的不良反应,通常是服用者脾胃运化功能差,药不对症所致;或 服膏方期间遇到感冒、感染、外伤、月经等变故,体质发生改变 所致。 ❖ (三)出现上火现象 ❖ (四)失眠、多梦、兴奋、多汗 ❖ (五)过敏反应 ❖ (六)性早熟
❖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 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 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 等。
❖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 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 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 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 3)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 ❖ 4)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胃正常运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 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 5)儿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宜调补; ❖ 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者手术、 化疗、放疗后; ❖ 7)性功能减退者。
第23页,共33页。
❖ 常用的设备有: ❖ 煎药机、膏方包装机
❖ 常压(直火)煎制膏方的锅具须采用不锈钢制品或传统的铜锅 ❖ 不锈钢筛网:药液粗滤根据药液稠度和过滤的难易,可选用24-40目的不锈钢
筛,合并两次或三次药液经过沉淀后再选用80-100目(也可使用120目)的不 锈钢筛过滤 药液存放用具:应首先选用不锈钢桶,其次选用无毒的塑料桶如聚乙烯、聚丙烯桶, 均须带盖。严禁使用聚氯乙烯桶,药液不能久贮,特别是温度很高的煎液,最好 不要用塑料桶存放,以免药液的某些成分与塑料起化学反应,既影响效果,又有 可能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搅拌片(木质或竹制均可,亦可使用不锈钢制品)数片,用来在药物煎煮 过程中的搅拌,多搅拌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2、膏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通过调补脏腑的虚损和阴阳气血的不足,人体阴平阳秘,气血调畅, 从而达到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目的。
3、每料膏方可以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月,与汤剂相比,省略了每天煎煮的步骤。根 据各人需要,可适当添加糖、蜜或甜味剂调味,口感怡人。膏方体积小,携带 和服用均比汤剂方便,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第5页,共33页。
近代膏方
❖ 近代,膏方续有发展,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 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等均有自制膏滋药,如首乌延寿膏、 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 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固元膏最为 坊间常用。
❖ 当然,古书中也记载着大量治疗各科虚证的膏方,如著名的“十全 大补膏”、“三才膏”、“琼玉膏”、“两仪膏”等等。
第12页,共33页。
膏方适用人群
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以下7类。
❖ 1)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 疗和康复;
❖ 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 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 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第10页,共33页。
二、膏方的临床应用
既然膏方只是一种剂型,其功效只能根据组成膏方的药味来确定,那么,只要辨证 组方,理论上应该可以用于人多数疾病。 ❖ l、治外科疾病: 《圣济总录》“一醉膏”,以没药、瓜蒌、甘草,酒煎成膏,治 “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再如《洞大奥旨》“文武膏”,刚桑椹、夏枯草两昧熬 膏,每服二匙,白汤化下,一日三次,治“瘰疬,一月即愈”。
第4页,共33页。
❖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 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 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 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 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 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第11页,共33页。
❖ 4、治男科疾病:如《辨证录》“三仙膏”,用熟地、人参、丹皮、制 成膏,治疗男子“血精”。
❖ 5、治妇产科疾病,如《千金要方》有一首预防难产的膏方,叫“滑胎丹 参膏”,组成为丹参、川芎、当归、蜀椒”等。功效为“养胎,令滑易 产”。
❖ 6、治儿科疾病,如《千家妙方》“二冬膏”,用“天麦冬、瓜蒌仁、 橘红、百部、天竺黄等制膏,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治疗百日 咳。
❖ 病情较重、体质较强的人,剂量可以稍大; 病轻或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用量宜小。
❖ 有滋补作用、药性较平的膏方,用量可大些; 含药性剧烈的膏方,用量宜小,应从小剂量 开始,逐步增加。
第19页,共33页。
服用注意事项
❖ ①服药时方中有人参忌食萝卜、莱菔子、浓茶等;如遇感冒发热、 咳嗽、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待病愈后再进服。忌 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影响膏药吸收。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详解演 示文稿
第1页,共33页。
(优选)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 用
第2页,共33页。
一、膏方的认识
❖ 何谓膏方
❖ 膏方又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辩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药、 滋补品或食品等依法熬制而成的膏类制剂。中药膏方渊源悠久,从传 统的认知和临床经验角度来看,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 预防综合作用的中医传统剂型。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 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 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 终才能成为上品。
❖ 4.空腹服膏方: 《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 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 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 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第18页,共33页。
膏方服用剂量
❖ 膏方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 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 一般每日2次,每次服用1汤匙(约合20~30 克)。
天不少于2次的紫外线消毒,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 制作间(熬膏方的场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0㎡,凉膏室面积一般不少于5㎡,膏方量大
的单位,面积应相当扩大。地面要求辅设防滑易清洁的地砖,并有排水设施。均必须 装有纱门纱窗以防蚊蝇或其他昆虫进入。墙面必须贴有白色瓷砖,顶面应用合适材料 (无毒、不易脱落、易清洁处理的材料)吊顶。除照明灯具外,制作室须安装8支紫 外灯,每天开工前半小时进行紫外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前必须关闭紫外灯,防止紫 外线灼伤)。 ❖ 凉膏间所用货架应保持清洁卫生,盛膏容器应经消毒烘干后备用。
第17页,共33页。
膏方服用时间
❖ 1.饭前服膏方: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治疗胃 肠道疾病,宜饭前服。
❖ 2.饭后服膏方: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 (心肺),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 3.睡前服膏方: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 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 1.中药饮片:一般需辩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一人一方。
❖ 2细料药即指贵重药材,使用时要注意煎、炖、研粉 等方法的选择。参茸、虫草可炖汁后冲入膏方,也可 研粉拌入膏剂。
动物:羚羊角、鹿茸、海龙、海马、珍珠、紫河车、蛤 蚧、熊胆等 植物:西红花、三七、冬虫夏草、人参、红参、西洋参等
3药食两用的补益药:黑芝麻、核桃仁、桂圆等 4胶类药,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成型用,另一方 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 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
第16页,共33页。
膏方服用方式
❖ 1.噙化膏方 亦称“含化”。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慢慢咽下, 以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 2.冲服膏方
取适量膏方,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之溶化,服下。
❖ 3.调服膏方
胶质黏稠难化的膏方加黄酒或汤药或开水用碗、杯隔水炖热, 调匀后服下。
❖ 2、治五官科疾病,如《圣济总录》“天门冬煎”用天门冬汁、人参、麦门冬 汁、生姜汁、生地黄汁、肉桂、赤苓、甘草、牛黄等同煎为膏,每服一匙, 治疗“喉痈,咽嗌不利”。《扁鹊心书》“一醉膏”则以麻黄熬膏,治“耳 聋”。
❖ 3、治内科疾病,如《干金要方》“一味百部膏”,用百部治膏,治“久嗽”。《同寿录》 “七汁救命膏”,用茅根汁、竹沥、萝卜汁、韭菜汁、生藕汁、梨汁、人乳、童便、川 贝、硼砂制成膏,治疗肺结核咳嗽。《万病回春》“八仙膏”也是用藕、梨等液汁制膏 来治疗食管癌(噎膈)。
第3页,共33页。
膏方起源及发展
❖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 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到了明清,膏方的 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但始终只是达官贵人和 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佳品。到了近现代,特 别是在江浙沪一带,膏方发展的更为普及, 每年入冬,很多民众到中医院进行冬令进补, 其中膏方是最主要的内容。
❖ 一旦天气变暖,或者气候潮湿,膏方上出现一些 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一层,再用 高温隔水蒸烊。
第21页,共33页。
三、膏方的制备
第22页,共33页。
膏方制作的场地和设备
❖ 膏方制作场地一般分为准备间、制作间、凉膏间、成品间
❖ 准备间:每料膏方中药饮片核对、细料贵重药称量核对等。
❖ 制作间:有煤气灶或不锈钢蒸汽夹层锅,良好排风排水设备 ❖ 凉膏间: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75%,并保持整洁。每
❖ 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如秦伯末老, 在运用膏方上卓有成效。蒲辅周老中医,在调理慢性病时,喜用膏丸缓图,临 床治验甚多。近代名家丁甘仁亦擅长以膏论治,颇具影响。
第6页,共33页。
膏方的特点
1、膏方均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不同的理化结果而组方,充分体现 辩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而且一人一方,针对性强。
第15页,共33页。
怎样正确服用膏方
❖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 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 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原则上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以冬季服用为多,服用 时间多由冬至前一周至立春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 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进 补的最佳季节。
第7页,共33页。
膏方的分类
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 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 ❖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或糖等辅料将膏 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 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加 糖称为糖膏 ❖ 按作用可分为滋补性膏方和治疗性膏方
第8页,共33页。
膏方的组成
❖ ②若冲服时有微量沉淀(为药粉),请搅匀再服。
❖ ③所用汤匙应洗净,烘干,避免生水进入盛药容器;每次开盖 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为防止霉变应放入冰箱内贮存。
第20页,共33页。
膏方保存
❖ 膏方启用后,必须妥善保存,及时放入冰箱或 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 以防霉变。
❖ 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倒在一个固定清洁的汤匙 里,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造成变质。
第9页,共33页。
❖ 5、糖类:有蜂蜜、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甜菊糖、木糖醇
元贞糖等,起矫味补益作用。对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 糖尿病、心血管病者宜用木糖醇。蜂蜜有滋润、补中解毒防腐的作 用。 在膏方配伍时应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及各种糖在品质和功效的差异, 可选择单用糖或单用蜜,也可糖蜜并用。
第13页,共33页。
慎用膏方或不适宜人群
❖ 孕妇; ❖ 婴幼儿; ❖ 急性疾病和有发热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
活动期患者、脘腹疼痛、腹泻、 胆囊炎、胆 石症发作者
第14页,共33页。
常见的不良反应
❖ (一)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 (二)食欲缺乏、胸闷、腹胀、腹泻:这是服用膏方后最常出现
的不良反应,通常是服用者脾胃运化功能差,药不对症所致;或 服膏方期间遇到感冒、感染、外伤、月经等变故,体质发生改变 所致。 ❖ (三)出现上火现象 ❖ (四)失眠、多梦、兴奋、多汗 ❖ (五)过敏反应 ❖ (六)性早熟
❖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 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 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 等。
❖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 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 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 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 3)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 ❖ 4)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胃正常运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 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 5)儿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宜调补; ❖ 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者手术、 化疗、放疗后; ❖ 7)性功能减退者。
第23页,共33页。
❖ 常用的设备有: ❖ 煎药机、膏方包装机
❖ 常压(直火)煎制膏方的锅具须采用不锈钢制品或传统的铜锅 ❖ 不锈钢筛网:药液粗滤根据药液稠度和过滤的难易,可选用24-40目的不锈钢
筛,合并两次或三次药液经过沉淀后再选用80-100目(也可使用120目)的不 锈钢筛过滤 药液存放用具:应首先选用不锈钢桶,其次选用无毒的塑料桶如聚乙烯、聚丙烯桶, 均须带盖。严禁使用聚氯乙烯桶,药液不能久贮,特别是温度很高的煎液,最好 不要用塑料桶存放,以免药液的某些成分与塑料起化学反应,既影响效果,又有 可能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搅拌片(木质或竹制均可,亦可使用不锈钢制品)数片,用来在药物煎煮 过程中的搅拌,多搅拌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2、膏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通过调补脏腑的虚损和阴阳气血的不足,人体阴平阳秘,气血调畅, 从而达到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目的。
3、每料膏方可以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月,与汤剂相比,省略了每天煎煮的步骤。根 据各人需要,可适当添加糖、蜜或甜味剂调味,口感怡人。膏方体积小,携带 和服用均比汤剂方便,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第5页,共33页。
近代膏方
❖ 近代,膏方续有发展,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 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等均有自制膏滋药,如首乌延寿膏、 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 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固元膏最为 坊间常用。
❖ 当然,古书中也记载着大量治疗各科虚证的膏方,如著名的“十全 大补膏”、“三才膏”、“琼玉膏”、“两仪膏”等等。
第12页,共33页。
膏方适用人群
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以下7类。
❖ 1)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 疗和康复;
❖ 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 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 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