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竞赛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竞赛语文试题
及答案高二
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月竞赛
高二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定时、定量、定质”的具体
目标,就是从测定组成人类
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进.而.奠定山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C、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D、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民排忧解难。
3、下列句中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踞时它呈现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深入深处。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C、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D、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B.衢州首届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大赛邀请了专业的评审及投资商,优秀参赛者不仅能赢取丰厚的奖金,还能赢得设计项目落地建设的机会。
C.为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帮助危困企业渡过难关,有关部门从房地产不良资产入手,逐步完善实体业、制造业的不良拯救方案。
D.为保护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所有涉农乡
镇均配备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5、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土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7、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花中四君子”的一项是()
A.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明·方孝孺)
B.此身原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清·郑板桥)
C.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宋·陆游)
D.秋丛绕舍是陶家,通绕篱边日渐斜。
(唐·元稹)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客逾庖而宴.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室今方.丈.,仅容一人居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0、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今臣亡国贱俘余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7题。
(共9分)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
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
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
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
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
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也就不能不受影响。
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
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流传久远,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
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以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
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
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
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
杂剧名家辈出,不断汇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
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因此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
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
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融合。
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未逸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
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
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
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
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此而产生差异。
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
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1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
B.南曲产生于临安,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
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属于杂剧。
C.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后者有折数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个人独唱。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
1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柳永的《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
B.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事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汇集于此,
一时盛况空前。
13、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20题。
(共16分)
房东
庐隐
①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
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
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②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
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
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没有带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吧?”根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③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
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空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
④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
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富余。
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一样不缺。
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
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掺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
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
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
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⑤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的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
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
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
那福州的城,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⑥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
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保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
”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
”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么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慕?!……”
⑦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⑧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⑨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剌剌地说走,真有点舍不得的呢!”
⑩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房东的印象
却深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刪改)
14、老房东的生活有哪些“自然的趣味”?请结合前五段内容简要概括。
(6分)
15、请简要赏析小说第⑤段的写景艺术。
(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共19分)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2)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17、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华问其故.凡在故.老
B.《大诰》与凡.人言凡.在故老
C.至微.至陋听臣微.志
D.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
1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士之.有名,不虚然哉B.非独蜀之.人士
C.华善之.D.武帝览之.曰
1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谨拜表以闻.B.则刘病日.笃C.雨泽下.注D.人皆得以隶.使之
20、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祖母刘疾病缠身,李密亲自照顾,不离不弃,并以“孝”闻名。
晋武帝赏识他,所以准许他回家奉养祖母。
B.“圣朝”表现了李密对晋武帝推崇致敬,“伪朝”和“亡国贱俘”表现李密对蜀国和自己的鄙弃,这是李密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
C.诸葛亮辅佐蜀国与魏国抗衡,军事才能无人可敌;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张华赞同李密的看法。
D.选文(1)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的或相符相成内容的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摈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分)
(2)“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共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22.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
23.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三)名句默写(8分,任选4句,一句1分;若全选,则以前三句为准)
24、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的内容。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2)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3)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系,。
(4)世人皆浊,?众人皆醉,?
(5)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考之行事,。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自信。
——林肯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对于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要求:(1)立意自定。
(2)题目自拟。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套作。
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竞赛
高二语文(评分标准)
1、BA项“两鬓”的“鬓”,念作“bìn”。
C项“废驰”的“驰”应写作“弛”。
D项“惩罚”的“惩”,应念作“chéng”。
2、CA分析:“进而”改为“从而”
B分析:“功夫”改为“工夫”
D分析:“熟视无睹”作谓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3、A分析:“爱好者”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4、BA.结构混乱,主语中途易辙,导致“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意思不完整,可在其前加“在”,让它成为整个句子的状语。
C.搭配不当,“不良拯救方案”搭配不当,应在“不良”后加“资产的”。
D.搭配不当,“保护安全”塔配不当,应将“保护”改为“保障”。
5、C文段解说“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的原因。
①是对空格前问题的回答,放在首位;①③承⑤的“佛教禅宗文化”,据①的“隋唐”、“儒、道、释”和③的“晚唐”、“禅宗”表明的顺序,应先①后③;②④因“士大夫”、“士人”相连,据“文化的层面”和“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的逻辑顺序,其顺序应是②④。
6、D(D项为用典,其他几项均为比喻)
7、C“四君子”指梅兰菊竹,ABD写梅竹菊,C写桃花
8、B(B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几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9、C
10、A(A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11、C【A项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记载的内容,称不上是“杂剧繁荣的盛况”。
B“南曲产生于临安”文中无据。
D。
原文无“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的信息】 12、D【A引用柳永的《鹤冲天》的词句,并非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而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有浅斟低唱的风气。
B“杂剧更为繁复多变”以偏概全,应该是“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多变”。
C或然理解为必然。
《琵琶记》在南京演出过,只是个推测。
】
13、(3分)南宋杂剧:杂剧数量繁多。
元杂剧:杂剧名家辈出。
传奇:涌现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名家与名作。
(每点1分)
14、答案:①居住环境,贴近自然;②生活节奏,顺应自然;③物产丰富,自给自足;④山中美景,颇有异趣。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艺术手法2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①对乡下生活的不舍与离开的无奈;②对热情诚恳的老房东的喜爱;③对乡下自然、质朴、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
④暗含了对城市忙乱拥挤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DD.矜:怜悯
A.缘故、原因原来的、旧的;B.平常、平庸/一切、所有;C.低贱、卑下/细小、细微、微不足道.
18、答案BB.结构助词“的”,与例句相同.
A取消句子独立性,C代词,代指李密,D代词,代指《陈情表》。
19、答案A
A.闻:使…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余选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20、答案C
“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错,根据原文“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可知,李密并非不欣赏诸葛亮言行琐碎.
21、(1)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只是蜀地的人和二州的长官所目睹明知,连天地神明,也都能明察的.(一句1分,共4分)(2)“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何如”“次”一点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22、采地黄卖地黄
23、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4、(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3)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