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汉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第二讲秦汉文学
第二章汉赋1.何谓汉赋?
汉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体制。
它的特质是铺采搞文”、直书其事”,多以夸张的
手法,板滞的形式,描写宫苑的富丽,都城的繁文,物产的丰饶,神仙、田猎的乐事,歌功颂德的成份居多,结构宏大,语汇丰富,喜用艰深辞句,生僻文字,按类罗列。
2.试述汉赋兴盛的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与都市的繁荣
汉武帝时,统一学术思想,政治经济的对外发展,文化艺术的中外交流,对外打通河西走廊,沟通了汉帝国与西域诸国以至波斯之间的商路,农业与商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都市也日益繁荣起来。
封建帝王和贵族们的生活越来越奢侈。
最能表现当时上层社会意识形态的汉赋,开始兴盛。
二.文体本身的自然演变
春秋战国以来,四言的诗经衰退后,散文接着兴盛,五七言诗也正在酝酿,然后岀现楚辞,而赋的初步形体逐渐形成。
到了汉代,辞赋交替影响,便促成了汉赋的兴盛。
三.统治者的利禄引诱
汉赋多是歌功颂德的作品,因此统治者便大力奖励提倡赋的写作,并且不管成绩好坏,一概录取给以俸禄。
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诸人都以辞赋得官。
四.文字学发达
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到学者们去钻研儒家的经书,促使文字学发达。
这些文字学家善于写连篇累牍,夸绝斗糜”的文体,促使赋的兴盛。
五.学术思想的影响
武帝时,一切文学理论,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准。
班固更把赋同儒家的经典和封建道德联系起来,同儒家的文学思想统一起来。
汉赋带着讽喻的美名,古诗的遗意,发展起来O 汉代的历史家、思想家和经学家,如董仲舒、司马迁、刘向、班固等人,也都作过赋。
V V史记> >、V V汉书 > > 里,各人的赋也完整保存下来。
3.汉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期?试举岀每一期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汉初的赋家/汉赋的形成期
高祖至武帝初年的六七十年间,这一则期的赋家,多以楚辞为依归,唯在形式上略有转变。
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O前者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有其一定的思想内容。
贾谊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这是新赋体的特点,显示了从楚辞向新赋作过渡的痕迹。
枚乘的代表作则有七发” O 七发”虽未以赋名,却已形成了汉赋的体制,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新体赋的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用字散文化,且经常采用排比整齐的句法。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也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
仿。
其影响力是巨大的。
二•全盛期的赋家
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这一时期有赋900余篇,作者60余人。
重
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和王褒等,而以司马相如为代表。
司马相如有“子虚”、“上林”、臥人”、*门”、鬓人”、“哀二世” O好虚”、“上林”是代表作。
他是富有文采和想象力的作家。
其赋结构宏大,语汇丰富,也有描写相当细致的片段。
汉赋到了他,揉和各家的特色,加上自己的创造,建立了固定的形体,使后来的作家都追随他或模拟他,无法越过他的藩篱。
东方朔则有“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模拟期的赋家
司马相如后的作者,多模拟,少创新。
辞赋至此,外表华丽非凡,内容空虚贫弱,而赋家却藉此来沽名钓誉。
直到东汉中叶,都盛行模拟风气。
这一时期的赋家以杨雄、班固为代表。
杨雄的“甘泉”、“羽猎”、长杨”、“河四赋”模拟司马相如。
广骚”、“畔牢愁”则模拟屈原。
班固有名作“两都赋”,内容可取,但在形式上也是模仿。
幽通”是模仿离骚”,“典引”是模仿司马相如的“封禅”等等,都没有什么特色。
他到了晚年,体悟赋体无益于世道人心。
四•转变期的赋家
东汉中叶以后的文学作家,对现实社会政治有所感受,赋也渐发生变化。
代表作家是张衡和赵壹。
张衡有“二京赋”,虽亦模拟之作,倒反映了一些社会风俗、世态人情,且文字清新,描写细致。
其他有“思玄”、“归田”等赋,形式短小,文句清丽,抒写怀抱,田园生趣,人生理想,道家哲学“。
同时也反映岀他对现实的不满,这是汉赋的一种重要的转变。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最有名。
以犀利的词句,愤激的情绪,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朽,表示了勇敢的积极精神。
4.汉赋的缺点。
汉赋:内容空虚贫乏、题材偏狭、抄袭模仿、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不良的影
响。
第三章汉代散文略述VV史记>>的思想内容
—・暴露统治者的丑恶形象V V史记>>作者对过去的暴君,甚至汉朝的皇帝都加以口诛笔伐。
例如揭露汉高祖刘邦,不事劳动、嗜酒贪色、虚伪和权诈的流氓相。
揭示他为了个人的封建政权,不惜牺牲至亲的自私、残忍行为。
汉武帝的崇信鬼神、执迷、幼稚到荒诞可笑的程度,作者也给予辛辣的讽刺。
二.刻划暴官酷吏的凶恶脸谱酷吏列传里写了十个酷吏,其中九个就是汉武帝的宠臣;他们残
酷横暴、肆无忌惮,有的竟然一日“杀四百余人” 流血十余里” O
作者批评他们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暴露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
三.对统治阶层内部的尖锐矛盾予以无情的揭露刘邦死后,吕后把刘邦宠妾戚夫人当成人彘。
武安侯的仗势卖官纳贿,营私舞弊,陷害异己等等。
四.同情人民的正义反抗司马迁热情地歌颂了秦末农民的起义。
对陈涉、吴广掀起灭秦的浪
潮,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予以极高的评价,而将其列入世家,和诸侯并列。
塑造了项羽勇猛直前、摧毁暴力统治的英雄形象,并为其写本纪和帝王并称。
这都充份地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
五.对下层人物的游侠之士予以一定的评价歌颂那些言必信、行必果、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
英雄行为,如郭解、荆轲等侠士刺客的自我牺牲,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表达了封建社会人民要求摆脱被侮辱、被损害处境的善良愿望。
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突出了蔺相如勇敢机智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
品质。
信陵君的仁而下士,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抗秦、救赵、存魏,振奋诸侯。
李广保卫祖国、奋身疆场的功绩,和他体恤士兵、热爱人民的品质。
通过这爱国英雄的言行举止,表露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史记艺术特色作者司马迁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特征,具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1.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形象。
如VV项羽本纪
> > -刘邦懦弱而有机智。
-项羽坦率但少谋略。
< <留侯世家 > > -张良为圮上老人穿鞋。
场面紧张,手法故事化的运用,使人物传记饶有波澜,人物形象各具特
2・善于组织材料
在描写中善于使事件和人物互相穿插、补充。
例:VV 项羽本纪 >>的中心是写项羽英雄本色,作者把他的缺点和军事上的错误写进 淮阴侯列传”里,正好衬岀了韩信岀众的才能。
这种手法反映史实,又便于刻划人物。
3・语言运用的创造性作者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
例
如:刘邦和项羽见过秦始皇,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语气委婉曲折, 表现了他贪婪多欲的性格。
而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极为坦率,可以见他 强悍爽直的性格。
史记在叙事记言中常引用民谣、谚语和俗语,使史记的语言更丰富生动,并且有力地表 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
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 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利令智昏”等。
总而言之,史记的语言特色是词汇丰富,用词准确生动,叙事有概括性,写人有性格 化。
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传记文学的始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 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史记成就很高,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 韩愈把史记的文章看成是为文的规范。
b ) 欧阳修简练流畅的散文便是深得史记的神韵。
C )柳宗元一再推荐史记的散文艺术,并在评价文章时以司马迁做为最高 标准来
比较。
d )明代的散文家归有光以及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的散文,甚至近代文 学大师
鲁迅的作品都深受史记的影响。
a ) 唐宋的传奇以至清代的“聊斋志异”都从史记传记文学中吸收丰富的 营养。
b )
“西汉通俗演义”、“东周列国志”大都取材于史记。
C )史记中曲折动人的故事、简洁生动的语言都为后来优秀的小说创作所 吸收并
加以发展。
a )史记中许多动人的戏剧性故事成为元、明戏剧的题材。
b )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屈原”、“将相”和虎符” O a )从“汉
书”到“新元史”、“清史稿”的25种断代史都效仿史记的体 例而写成。
总而言之,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1.试说明V V 汉书 > > 是一部怎样的历史著作?
V V 汉书> >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史记的影响: 1 •散文方2小说方面: 3.戏剧方面: 4.史书方面:
V V 汉书 >> 的作者是班固,26岁开始私撰V V 汉书> >。
5年后,有人告他私改 国史而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得直,被召为兰台令史。
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 书,并继续V V 汉书 > > 的编著工作,经过20余年的努力后基本完成。
和帝永元元年,为 窦宪连累入狱死,时年61。
死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成八表及天
V V 史记>>的历史截止到汉武帝,后来扬雄,班彪等人缀集时事来续补它。
班彪又 采集前史遗事,旁贯异闻,著后传65篇。
班固在其父后传”的基础上完成V V 汉书> >。
VV 汉书 >> 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 O 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一百篇。
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 四年共229年的断代历史。
<<汉书>>中的许多“纪”、“传”大都采用VV 史记 >>原 文,但作者在取舍之间也费了一番整理剪裁的功夫,不能完全看作抄袭。
V V 汉书 >> 叙事虽然不如V V 史记 > >的生动,但简练整饬,详瞻严密。
V V 汉 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它为后来文章家爱好的一个原因,但因此也影响了 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岀。
由于班固岀身于仕宦家庭,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因此,他缺乏司马迁那样深刻 的见识和批判精神。
但作为一个历史家,班固还是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因此,在一些传记 中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2. 试比较V V 史记 > >与< V 汉书 > >之间的优劣异同。
观点方面
史记是私书,是成一家之言”的创作性著作。
书中对一些帝王贵族作了一定的批
汉书则是受诏而作的官书,作者是站在儒家正统思想的立场,对封建王朝专事歌颂。
例 “史记”入于“本纪”的项羽,在汉书”里却被贬入“列传”,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语言
方面
史记的语言,通俗、口语化、且简洁明朗、浅易近人。
汉书的语言,则喜用古字、典 故,注重藻饰、排偶,晦涩艰深。
体制方面
史记是通古今之变的通史,规模宏大,但因年代久远,史事繁杂,因而有疏略和柢特 的地方。
汉书则是断代史,时代不到两百年,有史记作参考,有后传作基础,故虽规模小, 但记述史事却较为详细。
3. 王充的文学批评。
王充以无神论、朴素唯物论的观点,猛烈抨击当时各种虚妄荒诞的迷信,并批判当时 以辞赋为主“华而不实、伪而不真” —・ 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
他提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调墨弄笔徒为美观的空头文学, 判。
的文风。
他的文学观,主要可分为几点来谈:
的原则,要求文人负起匡济薄俗”的教育任务,反对 主张文学能为世用。
要求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统
他说:定意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文是形式,“意”、情”是指内容,二
者是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彼此统一的。
他反对“雕文饰辞”的华美和“言
过其实”的虚 妄,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和绚烂的文采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作
用。
三. 尚创新而反模拟
他要求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有自己特殊面貌,主张独创、革新、不要模拟
四. 提倡通俗
他主张用明白易晓的语言写文章,语言通俗,文学才可以普及
五. 对辞赋不满
他不满汉赋不切实用、模拟因袭、辞藻虚美、文字艰深。
总之,王充进步的文学观点与当时文坛上模拟因袭的不良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章汉代诗歌
1.汉武帝成立乐府,有专人负责配诗制曲,演奏歌舞,并大量地采集民歌。
这种采集民歌的 作用一方面为了娱乐;另一方面是要了解民情,作为统治的借鉴。
这在客观上也起了保存 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录、流传。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对惨重的剥削和压迫的反抗例如:妇病行、口赋钱、孤儿行、东门行、陌上桑。
*叙 述以上例子
二. 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例如:上山采靡芜、白头吟、有所思、相逢行、长 安有狭邪行(*后两者为官场丑恶)
三. 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例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陌上桑采用对话形式。
VV 孤儿行 >>采用独白。
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妇病行、陌上桑。
二. 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语言口语化包含感情、人民的爱情叙事与抒情,具有强烈 感
染力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
三. 形式的自由和多样化没有固定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由一二字到八九
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
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
四. 浪漫主义的色彩例如:上邪、战城南、乌生、枯鱼过河泣。
4. 〜
继承并发展了周代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诸人的古题乐府)- 很卩
2. 3.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事各篇,无所倚傍”(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对新的诗歌形式之创造的影响
杂言体自建安后的影响日趋显著。
如曹操的“气岀唱”、曹丕的邙百上桑”、“饮
马长城窟行”、鲍照的'彳亍路难”、李白的'”蜀道难” O
五言体的影响更早、更大,从东汉就开始了。
女口:班固的仲永史”,无名氏的抒情 诗,“古诗十九首” O
三•对叙事诗写作技巧的影响例如人物对话、独自运用。
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朴素生动、 细
节刻划等。
末尾揭示写作目的,启发了白居易的杂章显其志” O 李白抒情诗中浪漫主义的幻 想与夸张,也源于汉乐府民歌。
古诗十九首
1. 作者:姓名失传,不只一人。
2.
3.
4.
游子思妇的感伤情绪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
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这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 的真实反映。
对朋友交情的凉薄之愤慨诗中游子、荡子大都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失意时容易感
到寂寞苦闷,“但伤知音稀”的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了。
纵情享乐的思想东汉末年,暴乱频繁。
在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游子感
到人生短促,没有出路,生出纵情享乐的思想。
艺术成就:长于抒情抒情方法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景入情,寓景于情,达到天衣无缝、 水乳交融的境界。
例如迢迢牵牛星通过假想的牛女形象,抒写男女离别之情,虽然全是写 景,而情在其中。
内容及风格:大体相同。
产生时代:先后距离不甚远,大概不岀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
思想内容:(复杂)
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反映了失意人士正当社会大动乱的前夕,对于现实 生
活和内心要求的矛盾、苦闷 例如: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满百。
5.
善于通过生活的情节来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
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而抒情中又带有叙事意味。
例如西北有高楼。
借高楼听曲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的彳宅f 祭无聊,因而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的喟叹。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例如縮月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O
语言自然简炼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例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