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8年级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調查和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數量的變化,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的意識,增加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
青蛙的生殖過程和發育特點
三、教學難點:
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上的不同點。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青蛙發育的過程錄影片或標本,其他兩棲動物的圖片或錄影帶。

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數量的變化及其原因。

教學方案一:
1、從宋朝詩人趙師秀的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
敲棋子落燈花”導入課題,引導學生分析詩人詠詩時的心情,分析在什麼環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蛙的鳴叫意味著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錄影青蛙的發育過程或觀看實物標本,在學生觀看錄影片的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認識蛙生殖和發育的環境特點。

(2)蛙的鳴叫,雌雄抱對等繁殖行動對種群繁衍的意義。

(3)通過觀察,能夠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環境條件。

(4)比較蝌蚪與幼蛙在形態結構上的特點。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適合於水中生活。

(6)兩棲動物為什麼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7)正確理解兩棲動物的概念,瞭解其他兩棲動物。

3、實驗設計:某同學想觀察從蛙卵到成蛙的詳細過程,他在老師的帶領下採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魚缸中培養,他應當提供怎樣的環境條件?
4、資料分析:通過分析P14的資料,分小組討論
(1)環境的變化對兩動物的繁衍有什麼影響?
(2)某些地區出現畸形蛙,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3)從上述事實你受到哪些啟示?
歸納出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環境的關係。

5、學生展示調查實踐活動,瞭解家鄉的生態環境對兩棲動物生殖的影響
教學方案二、
提出問題:P15練習第3題
導出
兩棲動物概念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觀看錄影,回答問題)
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學生大組交流調查實踐活動)資料分析:P14—15(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