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一天之中,随着日出日落的变化,气候也各有不同。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日中则人气长,外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藏。
”这种变化,既反映了一日之内的气温变化特点,又反映了人体相对应变化的生物节律。
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
清晨起来,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及至傍晚,则因为一日的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的状态。
这种变化,随着太阳的出没而呈有规律的发展,也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节律”。
如果顺应这种节律,人们生活规律,则身体会健康无病。
反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这种规律生活,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会导致发病。
常见一些上夜班的人,精神不振,食欲不好,甚至于患胃肠疾患,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对于年老、体弱、多病之人,一天的变化则是比较明显的。
一般气虚体弱的慢性病人,如:肺结核、风湿热、心脏病患者,以及病毒性感冒等病人,其症状变化往往是清晨及中午感觉轻爽,而傍晚及夜半则症状加重。
这主要是因为上午人的正气较强,抗病水平较大;而傍晚及夜半,人的正气较弱,不足以抵抗致病因素所致。
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在养生保健方面,则可采取相对应措施。
一是要使生活起居规律,顺应昼夜变化,做到“起居有常”,强化生物节律,并据自己在一日之内,精力、体力的盛衰规律安排学习、工作,这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要过度熬夜,更不能使生活不规律,以致生物节律紊乱。
二是针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宜根据其一日之内病清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如:气虚及心脏病患者,可在每日下午2—3点时,酌情服用药物,并可适当服用诸如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生脉饮等,以增强人体的正气,这样,往往能够消除或减轻傍晚的症状。
对于肺结核、风湿热等病症,除采用一般治疗措施外,也可在每日下午2—3点后,服用一些养阴清热或清利湿热的药物,如:肺结核患者可服用养阴清肺膏,风湿热患者可服用阿斯匹林等等。
同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补气药品,这对消除症状,减轻不适有一定作用,于治疗也有积极意义。
总来说之,根据这个生物节律特点,顺应其变化,健康人则可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和潜能,提升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合水平,避免发生疾病。
对于年老多病的患者,则可减轻症状,促使疾病早日痊愈,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存有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尿的成分、
激素、酶、各种受体等,都有内源性生理节律,这种节律特点明显地近似昼夜芍律变化。
因而,理解昼夜变化与机体生理变化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