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揭秘:夏易《连山》并未失传!水书是其遗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天揭秘:夏易《连山》并未失传!水书是其遗存
学人把夏易《连山》的失传列为中国历史八大遗憾之首,其实,《连山》并未失传,今贵州水族民间运用的水书当是夏易《连山》之遗存,原因是:一因水书与《连山》有相同的太极--含山玉版上的图纹;二因水书和《连山》均以“山”为卦且都以“言”的形式表达易理并均有八万言之巨(按19世纪40年代张为纲教授的统计,其时尚存不同宗巻水书298巻,每巻约有一至二百余言,加上失传部分,水书原来当八万言之多)三是水书与《连山》均为数易---多由干支字符组成的易经;四是水书与《连山》一样均重“三气”且重“坟”等。

同时,口传水书也不是为了保密,而是上古“口头易”的遗存!!今水书与今汉字或同源或曾经融合,首次分野于共工被伐时期。

约于少康时期开始又融合于中原文化,第二次约分野于东周赧王时期。

详见:拙作《中国水书探析》
附:《试析水书与<连山>的亲缘关系》
------录于《国际易经》32期
韦章炳文
【提要】如今贵州南疆水族人仍用于择吉、卜占等的水书易,其多为象形甲骨文字,且仅以干支、九星、八山、五行、二十八宿等字符以及一至十二的数词表达其易理。

并与记载中《连山》一样,不仅以山为卦,且以“言”的形式表达之。

很多学人看后都认为这种卜筮典籍当来于三代。

据古籍记载,夏有《连山》,商有《归藏》,人称“活化石”文化的数易水书与《连山》有何关系呢?
【关键词】水书易《连山》遗存
07年我在首届国学岳麓论坛上和《国际易学研究》上发表了《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首次论证了六千余年前的含山玉版神秘图纹便是一幅早期的先天太极图,后为《连山》和水书太极。

这说明,古时《连山》和水书具有一模一样的太极图。

那么,水书和传说中的《连山》究竟有何关系呢?难道水书真的是古易《连山》的遗存吗?本文欲作些粗浅探讨。

一、含山玉版图纹系连山、水书共同的太极
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一枚6500年前的古人精心雕刻的玉版(见上图),玉版连同一把象征王权的巨型石斧同时出土于一座石器时代的古墓之中,玉版上纹案非常奇特:中心部位阴刻两个同心圆,圆中心有一正方形,方形外沿阴刻八角星纹。

这究竟是什么图形,其有何特殊文化价值,在古代有何用途呢?
对此,我在《中国水书探析》中已作分析:认为古人的这个八角图案“是由一个正方形四面围着四个意象水文字的‘山’环绕成的“山山相连”的图案,其与东汉郑玄在《易赞》及《易论》中描述《连山》太极图特征时说的“如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之特征完全吻合。

07年我在首届国学岳麓论坛上交流了论证这一神奇图纹的论文----《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并于09年刊于《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

首次论证了六千余年前的含山玉版神秘图纹便是《连
山》和水书之太极图。

看了以下佐证,当知此说不谬:
佐证一:玉版图中心有一正方形,外有一圆,这是古代伏羲易原始太极图的“重天地”的第一特征。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

”又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

”《翼玄》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

”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的“浑天” 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

《皇极经世》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

体分乎两,用合乎一。

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圆图主天地之数,万化生于阴阳,方图主万物之数,万事生于消长。

”(《皇极经世》)
再云:“按方圆二图,皆与《河图》五十居中,虚含四生四成,而各因之以起数者相准,盖外以流化运事,数周于万……。

”可见,图中方者为先天太极之核心,表示大地,寓意化生万物。

佐证二:观玉版纹样,正中央是个正方形,正方形四边围着四个图画水文字的“山”,巧妙排成八山相连之式。

《说文》称:“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

”《康熙字典》亦云:“(山)像山峰丛起之形。

山,产也!产万物者也。

”这里讲的“山峰丛起”应当是指汉文“山”字的象形字形,可见其与水书的“山”完全相似。

《易说卦》复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按《周礼春官》的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似地之出内气也。

”。

”《皇极经世》亦云:“天以气为
主,体为次。

地以体为主,气为次。

在天在地者,一如之。

”可见,玉版上的“八山”寓意大地的水火石及升腾不息内气,使天地万物生生延衍。

足见玉版图纹是一幅含“天地万物之理”的八山太极图。

佐证三:《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可见,凡太极当有“生生”之义。

观玉版,当我们逐一把水文字的山安放于正方形的四边时,很快发现,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
何为象?《易系辞》云:“在天成象。

”复云:“谓悬象日月星晨也。

”。

《礼乐记》再云:“象,光耀也。

”玉版图中特别显现象征日月星晨的“光耀”形纹,这正是突出“象”,亦在突出“乾”卦(天之气)。

《皇极经世》云:“日月星辰皆气也。

辰为在天之体,故不见。

水火石皆体也,火为地之气,故常潜。

日月星辰在天,故如天成象。

而动物亦如天,以其主于气也。

水火石在也,故地成形。

而植物如地,以其主于体也。

”可见这种:“光耀”就是象,是天之气,也是先天太极之特征!
佐证四:唯水族有“口传水书易”,其与上古“口头易”绝非巧合,这些现象正好说明水书来于上古,也说明上古之易确实“初无文字”并“有一图以寓其象数”。

古人当将此图与“口头易”相配推演。

由于此图必须用四个意象形水文字的“山”字才能拼接成“山山相连”的连山太极之式,若换成今天的方块汉字的“山”,正方形角上就无法实现“山连山”。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幅古易八卦图正是连山和水书的八山太极图。

也就是说含山玉版把水书和连山拴在一起了。

二、水书和连山一样也以“言”表达易理,且有“八万言”之巨
易学大家桓谭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

夏《易》烦而殷《易》简。

”什么叫“言”?《康熙字典》告诉了我们:“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可见说完一个内容便是一“言”,其与文章有一定差异。

“言”为短句,为简短条目。

传《连山》以“言”的形式表达,而水书却也以“言”的形式表达其浩瀚的易理。

水书的一“言”一般有三五乃至七八句,如韦德圣于光绪四年正月抄的《麒麟正七卷》最末一言的译文为例:寅申巳亥年,三六九十二戊午日巳亥日为“马上坡”日。

水书先生称此日为大蹋日,此日忌安葬,犯之人丁稀少。

观水书“直观不变”之占的卜辞内容,我们不仅知道贾公彦的话:“盖筮时《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

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者为占”非假,而且,我们也深知水书的确像《连山》一样以“言”的形式表达卜占内容。

按著名社会学家张为纲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调查,那时民间尚存不重复的普通《水书》就有568卷,加上《黑书》30余卷,共近600卷。

每卷约有七、八十乃至一、二百个小条目(言)左右,这样算起来,所有水书总计大约也有八万条短句(言)之多,这与传言中的“《连山》八万言”绝不会是一种巧然的吻合。

而是水书根本就是《连山》的遗存。

三、水书和连山一样重“坟”
《连山》,也称《山坟》,《归藏》,也称《气坟》。

这里的“坟”当为何意,今人几乎没有个准说,一些学者解为典、书,因其常与《五典》并提,(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故学人才有此解。

具体地讲,这里的“坟”,应当多指坟墓的“坟”。

古人认为“坟”里有天地之“精气”。

郑康成说:“《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

我们能否理解为:《连山》以研究“山气”为主线,记录关于亡者入“坟”后如何获得天地之精气的“丧葬”程序择吉条目。

然而,无独有偶,当我们翻开水书卷本时,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其间“丧葬”择吉成份特别多(约占70%左右)。

水书除了专讲丧葬择吉的《丧葬卷》、《太平卷》等以外,作为其它类型的卷本如《正七卷》、《春寅卷》、《八山卷》、《金用卷》等都有很多关于安葬方面的条目。

这是为什么呢?
何为坟?《古代汉语字典》载:“(坟)指土堆、堤岸,又指坟墓。

”《衡山志》:“楚灵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坟坏,中有营*九头图……”。

可见古人也认为坟即坟墓。

水书为何特别凸显亡人入坟琐
事以及坟墓修造之事呢?据其介绍的活人的凶吉与死人的“魂(气)”、亡人与天地之气、亡人与山坟等在冥冥之中均有若干因果关系分析,这当与古人过分崇拜天、地之“气”和人的“精元感应”有关。

在水水族民间,人去逝后,从探望尸体、穿衣、入柩、举办丧事,从入土到造坟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选定吉日进行。

水书为何如此凸显与“(入)坟”有关的诸多习俗呢?例如水书中有如下(译文)卜辞:扫方
子午卯酉年寅方为扫方,
丑未辰戌年午方为扫方,
寅申巳亥年戌方为扫方。

水书认为,老人去逝,装衣入柩之际,亡者不可朝扫方,否则扫去财气,扫去人丁。

大崩
正四七十申日凶,
二五八一戌日凶,
三六九十二午亥日凶
这里的“大崩”即为“崩财”,葬逢此日,家业败溃,很快由富变穷,如死牛死马,庄稼长势不好,儿孙好吃好赌直至穷困潦倒等。

我认为水书的这一系列“重坟”观念当沿于《连山》的遗存。

易经道,人死归天等于“游魂以变”,于是古人认为人死后虽长眠于土中,但其精元(三魂六魄)不散,依然跟活着时一样,也靠天地之气的滋养。

并且,也在某一个世界(土)中更方便吸纳天地之气。

这与《皇极经世》对古易的记述:“人谋,人也。

鬼谋,天也。

天人同谋而皆可,则事成而吉也。

”完全吻合。

四、水书愿望-----天气、地气、人气共谐和
观《皇极经世》:“天以气为主,体为次。

地以体为主,气为次。

在天在地者,亦如之。

”之记载,可知古华夏文化与水书一样,认为天地间万物都有生命,有精元,有气,并可互动互惠。

其作用力便是“三气”。

于是《归藏易?气坟》把五行功能分为:“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育,山气止,金气杀。

”说八种“物
质”均有气,这里讲的“地气”,绝非是空气的气,而是一种阴流,一种润泽的作用,一种无形的运作。

后来这种观念发展为《乾坤法窍》里讲的地脉龙神的作用。

孔子曰:“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人道焉,不可以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又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

”孔子此话的含意是:《易》中有天、地、人三道及四时之道,而地道是水、火、金、土、木五行所不能概括的,地道的内容超出五行之外。

地道乃包罗万物,地气可滋养万物。

细考水书条目(译文),深知大有地气通万物之作用:
蛇煞
申子辰年初十初二凶,
巳酉丑年初十二初八凶,
寅午戌年初五初一蛇煞,
亥卯未年初八初十一初八蛇凶。

本言之意为:申年子年和辰年的初十和初二不能安葬,违之孝子孝孙有人被毒蛇咬伤。

巳年酉年和丑年初十二和初八为蛇煞日,寅年午年和戌年的初五、初一为蛇煞日,亥年卯年和未年的初八、初十一均为蛇煞日,这些凶日不可用于安葬,违之孝子孝孙被毒蛇咬死。

水书的这种条目很多,如水书《九高》、《九喷》更加明白指出,何本命亡者葬于何日何时,朝向何方才纳得大地之精气,接到九天喷洒的福祉。

并称若用对这些吉日吉时吉方,不仅让亡者泉下“舒畅腾达”,而且,其儿孙后代也会大富大贵。

如水书《九高》云:意译文:辛亥年出生的大金本命人,
五月十一月逢武之日为吉日,
丁巳日,辛巳日为武日,
辛亥日、戊寅日、壬寅日为武日,
这些子日为“九喷”大吉,用于安葬大金本命亡人,可使其后裔财气蒸蒸日上,享受九天喷撒来的富贵之福,天地之旺气。

这些条目反映出水书学说的基点是怎么让天气、地气、人气更加谐和,怎么让人顺利“避开天地之劫而夺天地之佑。

”(《中国水书探析》237页)。

谐和的主要目的是让活着的人靠天地和祖宗之气(魂)相互动而更加安康幸福。

反之,若得不到“三气”之佑,便会招来种种灾事发生。

五、水书中的“三气”学说怎与《连山》、《归藏》同气连根
郑康成说:“《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

淳于俊也说:“《连山》似山出内气,运连天地也”。

也就是说,《连山》是专讲如何通过亡人来夺取天地之“精气”------(因亡魂可上天入地,并为活人造福)的典籍。

黄裳也说道:“……山者,静而生养乎物者也,有仁之道也。

”水族水书被专家称为“活化石文字”,记录的数易被称为“来自三代”,从水历建戌和水族以亥日为新旧年交替日可知,水族水书与古代一样重西北,因戌亥归乾坐西北。

而戌为人之统,正合易中三道----天、地、人也。

水书正是广泛记录着“运连天地”方面的卜辞。

她与《连山》一样重天重地,重天地主要表现在重天地之内气。

按水书之说,内气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其似乎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神秘运作和福祉,是地脉龙神的作用力,是天神的施舍等。

水书就认为人的福气和命运均与神奇的天地之精元、内气有关。

由以上现象及参照水书以山为卦且以"言"的形式表达易理并也有"八万言"之巨等文化特征等分析,我认为,水书确系古易《连山》之遗存。

参考文献
1、《走进伏羲》郭韬郭志成著
2、《易经大传新解》珍泉著
3、《中国水书探析》韦章炳著
4、《水书?丧葬卷》、《水书?八山卷》等
附彧尧博客文:
今日在网上游荡,偶然惊喜发现,华族万岁博客里爆料说,韦章炳的关于含山玉版等的研究发现:《连山》易太极图就藏在其中。

他的解释和解读论说非常有力,令人折服。

这可真是惊天大发现。

在此之前,我们一般都认为三易中的《连山》、《归藏》早已失传,且无所探究其源了,仅有《周易》供我们想象其仿佛了。

追究“古易”的学者至今斩获甚微,我所见到的研究资料都在仿佛之中各呈说辞,虽然有微获,但总在模棱两可之间,令人狐疑难决。

这个遗憾居然在韦章炳的努力下使我们见到了些许曙光。

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周易》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思维方向。

可喜可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