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8d3081ee87101f69e3195b5.png)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看到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经历有暗合的地方,也因为我发现用书中的观点看世界会发现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还因为以书中的理论为指导改进自己的学习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将书中所讲进行消化、理解、归纳、思考,重新拆分组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索,形成了我将要讲的以下内容。
一、前言(什么是天才、相关人物介绍、内容概述)1.1 什么是天才1.1.1 名言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爱迪生)人们常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不过是刻苦而已。
(亚历山大)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这就是天才。
(狄德罗)天才?绝对没有那种东西。
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断地计划。
(罗丹)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富涅卡)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亚里士多德)聪明源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梅兰芳)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达尔文)1.1.2 本书是各位名人故作姿态,过分谦虚?还是这些名言之后真的存在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人们研究。
本书通过科学研究成果、对大量鲜活事例的分析来寻找天才密码。
1.2 相关人物介绍简介1.2.1 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其著作《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战争》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其纪实作品《硬球》,成为好莱坞票房影片《临时教练》剧本原型。
1.2.2 理论提出者安德森·埃里克森,瑞典人,从小的梦想是成为探险家,但不幸的是长大后的他发现地图上似乎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他去冒险了。
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研究者,还不小心成为天才研究的先驱之一。
10000个小时成功定律
![10000个小时成功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9b218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10000个小时成功定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功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10000 小时定律的来源和理论依据
3.10000 小时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4.10000 小时定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正文
一、成功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成功定律,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要想成为专家或者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付出至少 10000 小时的努力。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10000 小时定律”。
二、10000 小时定律的来源和理论依据
10000 小时定律最初是由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要想成为专家,需要经过 10000 小时的学习和实践。
这个定律的理论依据在于,人类大脑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
三、10000 小时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10000 小时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运动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音乐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科学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论。
四、10000 小时定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0000 小时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
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ab5e3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a.png)
目录分析
01冒牌哈佛
02才能细胞
03天降人才
04三大秘技
06疯狂的海岛
05信号
07点燃明灯
09伯乐的一万小时
08伯乐的武器
10伯乐的赌注
作者介绍
这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 ♀️ ♀️。
以谈论髓鞘质相关内容赖引出学习方法,核心内容就是精深练习+激情,以及一位好老师,内容的事例过多反而 Nhomakorabea得内容啰嗦。
天才的真身就是练习,练习,不断练习,精深训练,确实是本励志书,普通人也可以锤炼不同的“髓鞘
质”!。
颠覆或者部分颠覆我们先前的认知-精英、天才深受老天爷的眷顾。
精彩摘录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哈佛图书馆训言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会让你更聪
明。类似的说法是,做那些不得不放慢节奏的事情,犯错并加以改正——就像爬冰山,刚开始的时候会滑倒,会
跌跌撞撞,最后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敏捷自如。
花了一点小时间浏览完,比较商业化运作的快餐书籍,天才和努力,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知道。
天道酬勤,并不是指练习,而是指精深练习。“练习并不能使之完美;完美的练习才能使之完美。
无论如何,我看到的可能就是我期望看到的,决心、练习、坚持…你怎么选择对待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
定。
嚯嚯嚯,我和异类天才的差距也就仅仅10000小时,每天3小时,差不多也就9到10年的时间
路。
技能学习需要精深练习。但是精深练习不是一碟小菜,它需要精力、激情和投入。换言之,这需要天才理论
的第二大元素:动力燃料——激情。
一万小时定律 百科
![一万小时定律 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00f669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4.png)
一万小时定律百科摘要:一、一万小时定律的定义和背景1.定律的提出者: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2.定律的来源:对小提琴手的观察和研究二、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观点1.成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2.10000 小时是实现精通的最低时间要求三、一万小时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1.体育领域:运动员的训练和提高2.艺术领域:音乐家、画家等的创作成就3.职场成功:企业家、专家等的专业技能积累四、一万小时定律的局限性和争议1.时间的投入并非唯一因素2.个人天赋和潜能的影响3.成功路径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五、如何运用一万小时定律提升个人能力和成就1.选择目标领域和方向2.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和时间表3.持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4.调整策略,适应变化正文:【一万小时定律】在众多关于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中,有一个定律被广泛提及并受到关注,那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一定律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提出,源自他对小提琴手的观察和研究。
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成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实现精通的最低时间要求为10000 小时。
【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一万小时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在体育领域,运动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体能,从而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例如,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成为世界冠军之前,经历了长达10 年的艰苦训练。
在艺术领域,音乐家、画家等通过日复一日的创作和练习,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技艺。
如著名钢琴家郎朗,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每天练习钢琴长达十几个小时,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职场成功方面,企业家、专家等通过在专业领域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定律的局限性和争议】尽管一万小时定律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验证,但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观点认为,时间的投入并非唯一影响成功的因素,个人天赋和潜能同样重要。
开卷有益——成功的才能密码——关于《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开卷有益——成功的才能密码——关于《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e85aa2551810a6f424862b.png)
成功的才能密码——关于《一万小时天才理论》(Jack)这本书和其他几本关于一万小时的书一样,都是基于埃里克森和赫伯特·西蒙的“十年法则”的标志性理论,但这本书通过新的内容到了新的高度,新的内容是关于髓鞘质的,作者把髓鞘质称为才能密码。
才能密码1.髓鞘质,髓鞘质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2.髓鞘质的重要性:普遍性,通用性和无形性,只有清楚的了解了髓鞘质这个新模型,才能清晰的理解技能。
3.训练中,沿着神经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髓鞘质化。
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线路。
4.“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关键”——髓鞘质。
5.脑科学洞见第一条: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
6.脑科学洞见第二条:技能线路锻炼的越多,使用的越自如。
大脑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幻觉: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7.“信号必须以合适的速度传输,在正确的时刻到达,而髓鞘质正是大脑控制传输速度的方法”,菲尔茨博士说,“突触的变化仍然是学习过程的关键,但髓鞘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髓鞘质原理8.回路放电至关重要,这种生理机制只能靠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它只钟情于重复。
精深练习的动力来自原始状态,即时刻警惕,忍饥挨饿,目标明确,甚至绝望挣扎的状态。
9.髓鞘质包罗万象,以不变应万变。
10.髓鞘质无法逆转,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
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
11.髓鞘质与年龄,髓鞘质一直生长至30多岁,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轻松掌握新技能的关键时期。
此后,髓鞘质继续生长,直至50岁,损失的速度将超过生长的速度,但人的一生都能够髓鞘质化。
12.髓鞘质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三大秘技:组块化,重复练习,尝试体会13.组块化:1.整体吸收,花时间观察你想学的技能,比如一首曲子,一个动作,挥杆击球,而且是以连贯的实体方式,基本上相当于在脑中把技能具象化。
10000个小时定律
![10000个小时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a3da40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3.png)
10000个小时定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
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
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个定律,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10000小时定律,对“天才”作出了的诠释,对天才的奥秘作了深刻的揭示。
即所谓“天才”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取得的,而后天的学习、训练必须是一个自觉的、刻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
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总认为他们是天才。
比如,有人说著述《周经》的周文王姬昌是天才;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更多的人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天才……世界上果真有“天才”吗?我们说,所谓“天才”就是指天资聪明、智商较高、成就卓著的人.近代科学家们研究一些试题在一定时间内对人们进行测试,从测试的结果看,的确,有人智商低些,有人智商高些,但绝大部分人都相差不大.那么,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能成为天才呢?未必。
现实中,同样智商的人,学业上、事业上的成绩天壤之别,智商高的人不见得就成才,相反智商低的人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因此,智商的高低,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后天得到过良好的刻苦的训练,有没有达到10000小时.周文王之所以能演绎《周易》,是因为他被诬得罪了殷纣王,被关押在羑里这座监狱里7年之久.7年间他专注伏羲创造的八卦图,推演出64卦384爻,并研究创作出卦爻辞,以探索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化和今天的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和重要启迪。
周文王下的功夫恐怕大大超过10000小时吧。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多万字.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从28岁开始写作,平均每天写1000字,28年才能写到1000万字.我们知道,鲁迅一生担任过很多工作,与很多友人交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作千余万字,又岂止是1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有人说鲁迅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6113cec551810a6f5248620.png)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1. 一万小时的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2. 如果我们想最大化自身的潜能,所有人都需要精深的练习。
无论你想构建什么类型的才能,都要遵循同样的路径。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就必须走上这条路。
3. 我们不应该忽视错误或试图忘记它们,因为它们为我们指出了道路所在,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事实:那些不敢冒险的人就无法发展他们的才能。
4. 关于你想成为谁,关于你生来会成为谁。
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原始燃料。
5. 髓鞘质(myelin)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时,髓鞘质就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髓鞘质的重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普遍性,每个人都有髓鞘质,虽然小时候生长速度最快,但确实一辈子都在生长。
二是通用性,髓鞘质的生长有利于所有类型的技能,包括智力类型和体力型。
三是无形性,髓鞘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神奇的效果才能感受到。
6.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
7.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这让你更聪明。
8. 进行精深练习时,世界的寻常规则暂时不再适用。
时间利用效率提高,事半功倍。
把自己置于杠杆的一边,遭遇的失败越多,你就翘得越高。
窍门是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设定努力的目标靶。
盲目受挫毫无帮助,现实目标才能突破原有水平。
9. 精深练习需要犯错,才可以转化为技能。
而人们往往极力避免错误。
所以,要理解精深练习是如何工作的,首先应该思考错误这个关键的“讨厌鬼”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10. 目标明确,重视错误的练习构建一条好的神经回路,最佳的方法就是开启电流,处理错误,然后重启,就这样一遍遍重复这个过程。
努力拼搏不是无关紧要的过程,而是生理上的必经之路。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a156e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9.png)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一万小时定律,即在任何领域中,你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大约需要一万个小时(大概十年)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也有人称之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或“一万小时定律”。
据说,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自己: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想来,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吧!他靠着“复利投资法则”积累起亿万财富;同时他又懂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与投资当中去,取得了惊人的收益。
而我们平常人呢?
《一万个小时定律》是一本讲述关于天才的书籍,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全力以赴、持续努力,最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读完这本书之后,还要记住两句名言:一是: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二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有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挺过去,你就会发现,那段日子已经过去了。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开始,而是开始之后怎样才能继续。
- 1 -。
一万小时定律法则
![一万小时定律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d6d903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f.png)
一万小时定律是一种强调熟能生巧、持续努力的观点,认为在任何领域,只要投入一万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就能从普通人变为该领域的顶级人才。
这个定律最早由国外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眼中的天才并非天生卓越,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达到超凡的成就。
根据这个定律,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10000小时的磨练。
按照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计算,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然而,一万小时定律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
例如,仅凭时间累积并不能使一个保安成为顶级保安,因为单纯地重复性工作无法实现技能的积累和迭代。
一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在于,这10000小时必须是一段连续、专注、有目标的投入,而非简单的重复。
一万小时定律鼓励人们相信自己,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专注,可以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成功并非仅凭时间累积,还需要正确的方向、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与进步。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e219519ff00bed5b9f31dfb.png)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
葛拉威尔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4fcce7348d7c1c708a145a8.png)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先看一个公式:一万小时=1250天*8小时=3年半的时间。
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专业工作者若要达到世界级水准,一定得累积至少一万小时的练习。
这是因为大脑需要时间,消化世界级水准所需的知识技能。
例如:比尔盖兹经常彻夜在24小时开放的学校计算机中心写程序;莫扎特从小就被父亲押着天天练琴和作曲,造就了他们长大后的成就;少年披头士曾数度受邀到德国进行每周7天、每天5小时的演出,使得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爆红之前,就已累积了超过1200小时的现场演奏经验、超越一般乐团。
以上摘自《异类》一书。
作者强调对于出类拔萃的异类而言,天赋或许重要,但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是环境,包括成功者生长的文化和时机。
就如同新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如果不是美国民众已经可以接受黑人当总统,也不可能有机会选上总统。
反观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居在世界最落后的国家肯亚,生活困苦,两相对比之下,更让人深刻了解生长的文化和时机,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但就算是环境恶劣,只要努力以赴,还是能够有所成就。
重点是投注多少心力与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连连。
责怪他人、却没有自我检讨问题的根源为何?现代社会不同于过去,学校毕业只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持续学习才能够应付日新月益的挑战。
资料、资讯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而是如何处理资讯的能力,也就是对现象的分析、归纳、思考的能力。
关键还是在于平时有没有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许多人都梦想成为巴菲特,比尔盖兹、乔布斯。
但却没有去研究、思考这些人为什么有今日的成就。
巴菲特,比尔盖兹、乔布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都已经投注至少超过一万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思考、研究、实践。
才能够有今日的成就。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却不愿意花一万小时以上的时间去练习,原因在于学习时间既漫长又辛苦,只想要以最短的时间,累积最大的财富。
所以走偏门,想要不劳而获。
借钱投资期货、股票,但却没有经验,不仅没有赚钱,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57922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4.png)
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介绍: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一个人要想在某一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就需要累计投入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个定律最早由心理学家Ericsson等人在1993年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原理以及对个人发展和教育的启示。
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概念是:“天才”并非仅凭天赋和天资,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所获得的。
这种理论认为,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训练,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原理和研究:一万小时定律的原理建立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
统计研究表明,从职业运动员、音乐家到科学家,大多数成功人士在特定领域达到巅峰之前都花费了大约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实际上是可行且必要的。
例如,研究表明,钢琴演奏家在成为国际级演奏家之前,平均需要练习约1.3万个小时。
职业运动员也需要类似的训练时间,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业和技术要求的领域,如冰球、滑雪和体操等。
此外,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爱因斯坦和达尔文,都是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研究来达成他们的成就的。
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启示:一万小时定律对教育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首先,这个定律教导我们,成功需要倾注时间和努力。
仅仅依靠天赋远远不够,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艺术方面,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
其次,一万小时定律强调了系统性和有目标的练习的重要性。
单纯的数量并不能保证取得成功,关键是投入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来进行训练。
具体指导、良好的教练和持续的反馈都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因此,在教育中,提供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专注和刻苦努力的环境非常重要。
最后,一万小时定律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坚持。
取得卓越成就需要时间和毅力。
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这对于孩子们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家长、教育者和导师来说尤为重要。
结论: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是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1c6c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1.png)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一本由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的书籍,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研究,阐述了一个新的天才成长理论,即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需要投入至少一万小时的刻苦努力。
这一理论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数据证明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可行性。
作者列举了许多天才的成长经历,比如比尔·盖茨、贝多芬、爱因斯坦等,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取得了成功。
而且,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来证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这让我深信不疑。
其次,书中作者还对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作者指出,一万小时的刻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累加时间,而是需要有目的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只有在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中,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我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最后,书中作者还对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实践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提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需要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实践,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这些都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阅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深信,只要我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会将其中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追求更高的成就。
感谢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大的信心。
1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6fe19a0960590c69ec376f4.png)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 1万小时定律” 。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 风雨无阻, 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 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 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 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 20多年以前, 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 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 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 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 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d069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7.png)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理论,即要想成为一名天才,需要进行一万小时的刻苦练习。
这个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贝多芬等等。
这些人都是在经过一万小时的刻苦练习之后,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暴富,但是书中的例子告诉我,真正的成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时间的坚持。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以前,我总是希望能够一步登天,成为一个天才。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成功需要时间和汗水。
我开始更加注重每天的学习和练习,希望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能够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天才。
除了对个人的影响,这本书也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新的思考。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天才,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努力和积累。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不要只注重分数,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一万小时的刻苦练习,成为真正的天才。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时间和努力,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不懈,通过一万小时的刻苦练习,我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同时,我也希望教育部门和家长们能够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通过努力和积累,成为真正的天才。
10000小时理论
![10000小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794bdab14e852458fb57bc.png)
10000小时理论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
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而中国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其道理可谓异曲同工。
康德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27ee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简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松提出的。
他在1993年的研究中发现,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至少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刻苦训练。
这一理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许多人将其视为成就卓越的必经之路。
理论原理埃里克松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天赋并不是成就卓越所必须的。
相反,他认为刻苦训练和专注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顶尖专家的关键因素。
无论在哪个领域,投入一万个小时用于刻苦训练,才能达到顶尖水平。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努力和反复练习得来的。
就像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籍《异类》中所指出的,顶尖专家之所以突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在特定领域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例子证明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都可以验证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比如,披头士乐队成员在青年时期演出了数以千计的小时,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才华。
比尔·盖茨在年轻时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计算机编程上,最终成为了微软的创始人。
这些例子表明,成功离不开长时间的投入和刻苦训练。
此外,埃里克松的研究还发现,刻苦训练的关键是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反馈。
单纯地大量重复某项任务并不会带来进步,关键在于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调整。
顶尖专家会寻找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
应用和启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对于个人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个人发展方面,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刻苦训练。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寻求反馈和进行调整。
在教育方面,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呼吁教育者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持续的刻苦训练。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专注力,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育者还应该注重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结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指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至少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刻苦训练。
1万个小时法则
![1万个小时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51e1a2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d.png)
1万个小时法则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一万小时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本文我们将简单了解“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指的是一个人无论想要从外行变成专业,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花一万小时。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10000,反复出现。
这也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
而“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就无法发展他们的才能。
• 4. 关亍佝想成为谁,关亍佝生杢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
情,就是发展才能的原始燃料。
• 5. 髓鞘质(myelin) 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时,髓鞘 质就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 ,我们的劢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 髓鞘质的重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普遍性,每个人都有 髓鞘质,虽然小时候生长速度最快,但确实一辈子都在生长 。二是通用性,髓鞘质的生长有利亍所有类型的技能,包括
智力类型和体力型。三是无形性,髓鞘质看丌见摸丌着,只
能通过神奇的效果才能感受到。
• 6.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
• 7.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 进,挑戓自己的能力极限,丌断犯错,这让佝更聪明。 • 8. 进行精深练习时,世界的寻常规则暂时丌再适用。时间利 用效率提高,事半功倍。把自己置亍杠杆的一边,遭遇的失 败越多,佝就翘得越高。窍门是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 能力的目标:设定劤力的目标靶。盲目受挫毫无帮劣,现实
伯乐的武器 伯乐的一万小时 伯乐的赌注
一万小时的世界
主旨
• 1. 一万小时的法则的关键在亍: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
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丌行;一定要 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佝是谁。
• 2. 如果我们想最大化自身的潜能,所有人都需要精深的练习
。无论佝想构建什么类型的才能,都要遵循同样的路径。要 成为佝想成为的人,佝就必须走上这条路。 • 3. 我们丌应该忽视错误戒试图忘记它们,因为它们为我们指 出了道路所在,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事实:那些丌敢冒险
•
16. 人才温床的成功丌是因为那里的人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朝着正确 的方向努力——练习练习得更深入,生成了更多的髓鞘质。
17. 髓鞘质原则:
• 1)回路放电至关重要:髓鞘质只钟情行动,真真实实的电
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这钟情坚持重复。 • 2)髓鞘质包罗万象:髓鞘质丌在乎佝是谁,只在乎你做了 什么。 • 3)髓鞘质无法逆转: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佝就无 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也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 惯的唯一办法是重复新劢作以养成新习惯。
目标才能突破原有水平。
• 10. 目标明确,重视错误的练习
• 构建一条好的神经回路,最佳的方法就是开启电流,处理错 误,然后重启,就这样一遍遍重复这个过程。劤力拼搏丌是 无关紧要的过程,而是生理上的必经之路 • 11. 激情和坚持是才能的关键因素 • 12. 要想使技能回路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先找到次佳位置; 佝必须犯错误,幵关注这些错误,佝得慢慢地教育自己的回
《一万小旪天才理论》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 书 名: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作 者:(美)科伊尔
•
• • •
张科丽 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300116778
•
•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目录
• • • • • • • • • • 第一部分 精深 第1章 冒牌哈佛 第2章 才能绅胞 第3章 天降人才 第4章 三大秘技 第三部分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后记 伯乐 第二部分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激情 信号 疯狂的海岛 点燃明灯
• 4)髓鞘质不年龄:30岁以前是人学习新技能的关键期,此
后直到50岁,髓鞘质的损失速度快过生长的速度。这也是绝 大多数世界一流的高手自幼就迚入该领域。
• 18. 脑中的髓鞘质越多就越聪明。
• 19. 人才温床的三步策略: • 第一步,技能学习都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巨 大的回路。第二步,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 步,花时间用慢劢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 • 20. 放慢练习 • 放慢练习节奏使佝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确度—
• 髓鞘质丌取决亍先天基因,其生长及生长速度取决亍后天练习,但人老
的旪候会放慢并分解。
•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 23. 精深练习丌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
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而这种感觉同其 他东西一样是可以习得的。
结尾
• 该书讲的,一句话概括之:
• 【就某项技能而言,苦干+巧干+爱干,天才可练】 • 这本书的精神,跟老话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道理。 • 一万个小旪,十年就是每年一千个小旪,按每年260(52周×5天)天算 ,每天练习3.8个小旪,貌似也丌多。但是,我们的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 ,干啥都要趁早啊 ! • 该书论证的科学依据: • 髓鞘质(myelin),是建立神经回路的关键要素,而技能=神经回路,
路。
• 13. 在精深练习旪,努力完成那些勉强可以完成的事情——技能回路也会
越来越敏捷和准确。 • 14. 一万小旪天才理论: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旪专心致
志的练习。
精深练习 * 一万小旪 = 丕界级技能
• 15. 构建自己的才能 我们常常把文艺复兴旪期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看成一 类特殊的人,但是事实上,他们同任何随机挑选的人一样。有贫富之别 ,性格迥异,跟随丌同的老师学艺,动作也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个共 同点:每个人都把大部分的青春岁月投入在精深练习上,锤炼和优化技 能回路,纠错,竞争,然后迚步。
—而对亍髓鞘质的生长而言,精确就是一切。另外,放慢练
习给了练习者更重要的:技能的形状和节奏。
• 21. 重复练习
• 重复练习是无可替代且千金难求的。常规练习是练得越多越 好,但精深练习并丌适用道等式。投入更多旪间练习是有用 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处亍最佳位置。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每 天能迚行多久的精深练习似乎是有普通限制的,每天练习3 至5小旪。 • 22. 一旦离开了精深练习区,可能还丌如停止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