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2背影课件鄂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页,共30页。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shìjiàn)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yī yī xī bié)的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背影 主要写谁? 我的父亲 反映(fǎnyìng)的主题是什父么爱?
第八页,共30页。
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zěnyàng)的背景下见面的?请 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第十七页,共30页。
语言赏析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 意思。 1)不要(bùyào)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bùyào)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 话(dehuà)是否缺乏感情?
第十八页,共30页。
①不要紧,他们(tā men)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 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shén me)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第十九页,共30页。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bùyào)走动。
—父亲(fù qīn)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 亲(fù qīn)可以走了,而父亲(fù qīn)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 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 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 亲(fù qīn)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第五页,共30页。
字词积累
chāi
xiè
jí
sùsù
差使(chāi shǐ) 交卸(jiāoxiè) 狼藉(láng jí)簌簌
chóu chú
yū
zhà
pánshān
踌躇
迂
栅栏
蹒跚
jú 橘子
zhù
举箸
fù
赋闲
shì
擦拭
suǒxiè 琐屑
tuí
颓唐
yíng
晶莹
sāng
奔丧
第六页,共30页。
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嘱咐:叮嘱,吩咐。 踌躇: 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颓唐(tuítáng):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yuètái),就 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第十五页,共30页。
下面的句子是平淡(píngdàn)的描写,你怎样理解蕴涵着 的感情?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大衣上。于是 (yúshì)扑扑衣上的泥 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第二页,共30页。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父亲(fù qīn)的 爱子之情。 2.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3.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 亲情。
第三页,共30页。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名篇有《绿》、 《春》、《桨声灯影(dēnɡ yǐnɡ)里 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启示: 1.写人记事,应该选取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 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shùn jiān)。 2.文章遣词造句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只要饱含感情就好。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课堂小结
背影
四次背影 惦记(diàn jì)背影
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
(线索 (xiàn suǒ))
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因为伤心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在哪里流泪 具体描写流泪的句子 流泪的原因
泪中包含 的情感
徐州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为家庭的不幸变故 悲哀
浦口 浦口 北京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
被父爱所感动
为父亲的离开 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
第十六页,共30页。
于是(yúshì)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 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 •“……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 •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yàng zi),以免儿子心里难 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本文四次写流泪,请找出来细心体会.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因为(yīn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wè我i的)悲泪哀很快地流下来—了因。为(yīn wèi)感动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因为离别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féipàng)的、青布
祖母去世 父亲(fù qīn)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第九页,共30页。
4.背影、眼泪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kèwén)中圈画出 来。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pǔ kǒu)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 别背影)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 褂的背影”。 (再现背影)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第三十页,共30页。
感动 惜别 思念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写法归纳
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cuī rén lèi xià)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 来的,对你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写作特点(tèdiǎn): 1.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感情、客观写实的白描、细致入微的 细节、事情的真实、观察仔细、情感真挚。
2 背影 (bèiy朱ǐ自清
ng)
第一页,共30页。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 (fù qīn)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qiān
lǐ)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第二十页,共30页。
③我走了,到那边(nà biān)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lái xìn)报平安,才能 放心。
④进去(jìn qù)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 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探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穿
(shàng miɑn),两脚再向上
爬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着上面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攀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缩 下来
了。
倾
流
第十四页,共30页。
找出文中父亲外貌(wàimào)描写的句子?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mǎguà),深青布棉 袍
第四页,共30页。
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 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 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 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 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 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 京找工作,父子(fù z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 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父
子
情
深
再现背影
(暗线)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四次流泪(liú lèi) 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 感伤之泪 伤心之泪
中心思想 (zhōnɡ
xīn sī 请简要(jiǎnyào)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记述与父亲x在iǎ浦n口ɡ)车站分别的情景
(qíngjǐng),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 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 之情。
第十页,共30页。
细读感悟
◇文中这几次提到(tídào)点背影,重点写的是哪一次?
第十一页,共30页。
开篇 (kāipi
第ā 一n 次)
点题设疑 浓情笼罩
略写
虚写
四次写背影 (bèiyǐng)
中
间
(zhōngjiān)部 第二次 分 第 三 次
重彩浓抹
刻画背影
离情别绪
催人泪下
详写 实写
略写
实写
结尾 第四次
追忆背影 难以忘怀
略写
虚写
第十二页,共30页。
精读(jīnɡ dú)读第六段,讨论:
找出写父亲(fù qīn)买橘子的背影的句子。你认为哪些 词句写得好? 说说理由。
第十三页,共30页。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戴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穿
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走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yǎnɡ ér)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课外拓展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 爱(ɡuān ài),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 象。
父爱是一条细细地,无声(wúshēng)流淌着的河流----朱自清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作业(zuòyè) 布置
借鉴《背影》的构思法,选取你生活的片断 (piànduàn),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写好后请你爸爸修改。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shìjiàn)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yī yī xī bié)的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背影 主要写谁? 我的父亲 反映(fǎnyìng)的主题是什父么爱?
第八页,共30页。
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zěnyàng)的背景下见面的?请 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第十七页,共30页。
语言赏析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 意思。 1)不要(bùyào)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bùyào)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 话(dehuà)是否缺乏感情?
第十八页,共30页。
①不要紧,他们(tā men)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 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shén me)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第十九页,共30页。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bùyào)走动。
—父亲(fù qīn)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 亲(fù qīn)可以走了,而父亲(fù qīn)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 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 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 亲(fù qīn)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第五页,共30页。
字词积累
chāi
xiè
jí
sùsù
差使(chāi shǐ) 交卸(jiāoxiè) 狼藉(láng jí)簌簌
chóu chú
yū
zhà
pánshān
踌躇
迂
栅栏
蹒跚
jú 橘子
zhù
举箸
fù
赋闲
shì
擦拭
suǒxiè 琐屑
tuí
颓唐
yíng
晶莹
sāng
奔丧
第六页,共30页。
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嘱咐:叮嘱,吩咐。 踌躇: 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颓唐(tuítáng):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yuètái),就 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第十五页,共30页。
下面的句子是平淡(píngdàn)的描写,你怎样理解蕴涵着 的感情?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大衣上。于是 (yúshì)扑扑衣上的泥 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第二页,共30页。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父亲(fù qīn)的 爱子之情。 2.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3.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 亲情。
第三页,共30页。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名篇有《绿》、 《春》、《桨声灯影(dēnɡ yǐnɡ)里 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启示: 1.写人记事,应该选取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 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shùn jiān)。 2.文章遣词造句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只要饱含感情就好。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课堂小结
背影
四次背影 惦记(diàn jì)背影
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
(线索 (xiàn suǒ))
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因为伤心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在哪里流泪 具体描写流泪的句子 流泪的原因
泪中包含 的情感
徐州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为家庭的不幸变故 悲哀
浦口 浦口 北京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
被父爱所感动
为父亲的离开 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
第十六页,共30页。
于是(yúshì)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 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 •“……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 •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yàng zi),以免儿子心里难 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本文四次写流泪,请找出来细心体会.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因为(yīn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wè我i的)悲泪哀很快地流下来—了因。为(yīn wèi)感动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因为离别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féipàng)的、青布
祖母去世 父亲(fù qīn)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第九页,共30页。
4.背影、眼泪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kèwén)中圈画出 来。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pǔ kǒu)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 别背影)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 褂的背影”。 (再现背影)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第三十页,共30页。
感动 惜别 思念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写法归纳
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cuī rén lèi xià)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 来的,对你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写作特点(tèdiǎn): 1.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感情、客观写实的白描、细致入微的 细节、事情的真实、观察仔细、情感真挚。
2 背影 (bèiy朱ǐ自清
ng)
第一页,共30页。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 (fù qīn)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qiān
lǐ)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第二十页,共30页。
③我走了,到那边(nà biān)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lái xìn)报平安,才能 放心。
④进去(jìn qù)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 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探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穿
(shàng miɑn),两脚再向上
爬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着上面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攀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缩 下来
了。
倾
流
第十四页,共30页。
找出文中父亲外貌(wàimào)描写的句子?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mǎguà),深青布棉 袍
第四页,共30页。
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 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 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 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 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 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 京找工作,父子(fù z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 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父
子
情
深
再现背影
(暗线)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四次流泪(liú lèi) 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 感伤之泪 伤心之泪
中心思想 (zhōnɡ
xīn sī 请简要(jiǎnyào)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记述与父亲x在iǎ浦n口ɡ)车站分别的情景
(qíngjǐng),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 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 之情。
第十页,共30页。
细读感悟
◇文中这几次提到(tídào)点背影,重点写的是哪一次?
第十一页,共30页。
开篇 (kāipi
第ā 一n 次)
点题设疑 浓情笼罩
略写
虚写
四次写背影 (bèiyǐng)
中
间
(zhōngjiān)部 第二次 分 第 三 次
重彩浓抹
刻画背影
离情别绪
催人泪下
详写 实写
略写
实写
结尾 第四次
追忆背影 难以忘怀
略写
虚写
第十二页,共30页。
精读(jīnɡ dú)读第六段,讨论:
找出写父亲(fù qīn)买橘子的背影的句子。你认为哪些 词句写得好? 说说理由。
第十三页,共30页。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戴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穿
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走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yǎnɡ ér)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课外拓展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 爱(ɡuān ài),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 象。
父爱是一条细细地,无声(wúshēng)流淌着的河流----朱自清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作业(zuòyè) 布置
借鉴《背影》的构思法,选取你生活的片断 (piànduàn),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写好后请你爸爸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