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回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综合题地理答题技巧参考模板,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篇.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2)列出“模板”。

(见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温馨提醒:
高考综合题答题要实现“四化”
(1)段落化:在一个题目中若有几个问题,回答问题要分层次分段落。

(2)序号化:要分点答题。

高考改卷:“踩点给分|”分点答题十分重要!
(3)规范化:答题语言用书面语,不要用方言答题。

答题模板最大的缺点就是:答题空洞。

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模板,联系材料和信息,调动课本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第二篇.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综合题型(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2)地形特征描述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3)气候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4)气候成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5)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类【思维建模】
1.河流水系特征
2.河流水文特征
综合题型(6)区域特征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7)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8)某地区缺水的原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9)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类【思维建模】
1.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水资源缺乏的解决措施
综合题型(10)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综合题型(11)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及美洲东部。

谭老师综合整理
综合题型(1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1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综合题型(14)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类【思维建模】
【示例】中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综合题型(15)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16)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类【思维建模】
【示例】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综合题型(17)交通线路修筑的意义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18)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19)影响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20)水库坝址选择的因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2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22)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类【思维建模】
综合题型(23)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类【思维建模】
【示例】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措施
综合题型(24)水利工程的利弊评价类【思维建模】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综合题型(25)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类
【思维建模】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综合题型(2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类
【思维建模】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综合题型(27)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类
【思维建模】
河流航运价值的大小与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变化的大小和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河流航运价值越大;水量越小,水量变化越大,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低,河流航运价值越小。

综合题型(28)城市化的影响类【思维建模】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综合题型(29)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是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口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多个冲积扇形成冲积扇平原。

※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卡维尔盐沼的成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综合题型(30)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读图时注意
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

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①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地区范围在哪;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④看极值——看等值线闭合情况,反映局部某地区的偏大(或偏小)状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