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课标教材实验工作的几个建议(章建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幕式(章建跃主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台上就座的领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意竹编审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吕伟全同志
中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周信同志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世勇同志
感谢领导们到会指导工作。
另外,来自山东省教研室的韩际清老师、海南省教研室的罗才忠老师、宁夏教研室的葛建华老师和广东省教研室的徐勇老师也到会,他们将与实验区地市教研员代表一起,为大家介绍四个省区进入高中课改后,实验工作的情况。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人教社中数室对各位领导的到会,对在座的天津、福建、浙江、安徽、辽宁等五省市的广大教研员们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得到中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中山市教研室(特别是徐山洪老师)为本次会议的顺利举行做了大量会务工作,在此也请允许我代表人教社中数室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们想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意竹编审致词。
请广东省教研室吕主任致词。
请中山市教育局周副局长致词。
请黄主任致词。
本次会议的日程在会议发的材料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与会务组联系。
大家知道,改革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希望我国的基础教育能够健康发展,能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步,问题的关键是改什么,如何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改革达到预期目标,产生实效,必须实事求是地依靠广大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实践中积累、归纳概括得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已经进入实验的省区的经验介绍,让新进入实验的各个地区了解课程标准实验工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实验中会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给大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因此,我们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课改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咱们教研员在课改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独特的。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给大家在实验工作的准备阶段提供一些支持,得到一些帮助。
这次,广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教研员也都来了,他们是先吃螃蟹者,酸甜苦辣都尝到了,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分享。
大家都是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共同语言很多,希望会议期间能够充分交流。
开会交流是一个方面,会下的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平台。
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惑,可以在明天上午听课以后在会上提出来一起交流,也可以通过会下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
总之,希望这次会议开成一个“神仙会”,大家来了都有所收获,在一种宽松的环境里相互学习,也祝大家在会议期间心情愉快,吃好喝好玩好。
下面先到外面合个影,然后马上回来开会。
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对课标教材实验工作的几个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
1.积极地面对变化,勇敢地迎接挑战。
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发生改变,信息时代的教育绝对不能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同日而语。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然,人有惰性,面对变化,面对与自己的习惯不同的东西,第一反应一定是怀疑、抗拒。
但是,人也有理性,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遇到变革时,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为什么要变和怎样变,如何才能在变革的大潮中不迷失方向、甚至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
盲目地跟风和顽固地抱残守缺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正确地分析、思考我国数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认真贯彻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数学教育获得良性发展。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经过教学培养起学生的一些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等,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许多急需改革的地方。
例如,(1)赶进度,3年的内容2年教完,拿出大量时间进行中考、高考复习;
(2)“注入式”教学盛行,大量采取“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讲解例题就是归纳题型,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训练;
(3)强调细枝末节,不注重基本概念;
(4)强调题型训练,注重解题技巧而不重视核心数学思想方法;
(5)为了解题方便,擅自增加教学内容;
……
但是这种局面不是由教师决定的,现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的,而把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放在一边,主要是由社会的人才观所决定的。
但是,作为教师,应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能被现实所完全左右。
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是面对未来的,未来与现实比较,确实需要更多的理想化色彩。
3.努力理解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十条:课程的基础性;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双基认识的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些理念的具体化,就是教学要求的准确把握问题。
有一种教学观点,叫做“一步到位”。
显然,这个做法与课程标准按照模块化设置,螺旋上升地安排教学内容的理念不吻合。
应当说,“螺旋”到底应该有多大,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内容安排来说,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要求,一定会导致教学困难。
这一点实验区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教学中已经有些体会。
为什么数学1、2、4等教学时间不够,而数学3却课时有余?除了教科书的原因外,是否还有大家对熟悉的内容,仍然按照以往大纲的要求,甚至希望“一步到位”,额外补充了很多?这中间当然还有教辅材料的干扰。
所以,把握好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贯彻个性差异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是顺利进行教材实验的一个基本条件。
4.努力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们说,课堂以外的东西教师可能是无能为力的,但课堂上的东西是由教师主宰的。
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高低,教师是第一责任人。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最主要的途径。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高了,学生经过自己实质性的数学思考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并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呢?我觉得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基本的。
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确实有不同的层次,就像练武术的人,层次低的人用蛮力,而且效果是“事倍功半”;层次高的人用巧劲,“四两拨千斤”,效果是“事半功倍”。
当然,要做到这样,教师自己的数学修为要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也要有较好的了解。
5.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对于改进教学方式的问题,过去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教师已经完全摒弃了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
有的研究也得出结论,我国的数学课堂已经没有过去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形了,代替的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问得非常细致,学
生小步快进。
尽管这些问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但是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过课改中深入课堂听课,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有些教师认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是完全不可能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听教师讲解,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究,那么他们会无所适从、无所事事。
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师一包到底,学生只要知道是什么,不必知道为什么,只要会模仿着做题目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教师形成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课程改革中要求改变这种局面,有的老师一方面惧怕改变,一方面也不愿意改变,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总是以过去的做法为标准,新教材体现的合理的东西也不去努力实施。
这样必然会产生情感上的坚决抵触,从而导致使用新教材的效果不佳。
我想,并不能说课改的所有理念都正确,新教材完美无缺,但是拒绝一切、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是肯定有问题的。
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积极地、独立地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
不管是传授式还是活动式(相应的,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式或发现式),只要学生有思维的自主,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体现。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数学知识的认知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使用“先行组织者”,在思想方法上多做引导,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6.当前教研工作的重点
(1)课程标准的研读和教材研读同步进行,分析课标与大纲的异同,把握好变化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让高中教师熟悉初中课标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使初高中的衔接心中有数;
(3)选择好教辅资料,最好能组织本地区优秀教师编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