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
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摘编自李泽厚《盛唐之音》)
【注】大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

因曾做过州主薄、秘书郎、长史,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所以时人称其为“大令”。

1.下列关于唐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

B.初唐书法家追求书法的造型美,涌现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
兰亭摹本等代表作品。

C.冯、虞、褚、陆的书法作品,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特点。

D.孙过庭把书法当作抒情达性的手段理论的提出,是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即将到来的征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王羲之的真实面目和兰亭之真伪仍可作进一步探究,但从兰亭在初唐受到热烈追捧看,似有更多的理由把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孙过庭的《书谱》以历史变化的观点强调了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同时他也肯定了初唐的某些书法传统。

C.孙过庭在理论上将书法提到了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即所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D.“草圣”张旭与“诗仙”李白齐名,与他们的作品中同样痛快淋漓地倾注了悲欢感情,无所拘束却又合乎规矩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和书法是距离人们实际生活最远、发展历程最长的艺术门类,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理所当然成为了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初唐与盛唐书法的不同表现在:初唐讲求造型美,兰亭摹本盛行;盛唐强调书法的抒情特点,“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

C.同为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诗与唐代书法的发展相似之处不少,比如同在初唐展现新姿态,盛唐时都突出抒情特征,都有其代表人物等。

D.张旭、怀素、贺知章的书法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都是创造的、浪漫的、天才的,都具有表现性、抒情性和情感的流动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
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4.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臣名.之(命名)
B.公诚.愚矣(诚恳)
C.臣故畜.牸牛(养)
D.管仲正.衿再拜曰(使……正,或:整理好)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6.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3分)()
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
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8.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

(5分)
9.“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三、传记类文本阅读(1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

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

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

……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

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

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

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

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

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

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

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

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

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

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

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

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

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

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

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

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

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

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

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

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

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

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

”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

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 日被保释出狱。

而蔡元培却在5月8 日向政府提出辞呈。

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选自《新闻周刊》)
(1)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5分)
(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

依据本文内容,探究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

(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北京大学保安对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苦学,一曝十寒,先后有300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尽管芝加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又有着超现代的千禧公园,可地下设施却惨不忍睹。

C.新赛季,巴西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山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D.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针对近期各地早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C.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挖出的但丁头骨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
D.新浪中国好书榜是由新浪网友大众评书团与专家评委共同参与评出的好书。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获得了第一名,在评委那里得到了一致的厚爱。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抚仙湖的蓝不在表面,它是透了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抚仙湖呢,______________。

①长白山天池的水也是深阔而湛蓝
②滇池和洱海的水曾经也蓝的碧透青天,空渺灵动
③不在一时一域,它是圆满的
④但它们都往往是平明阔阔的写意,或者静美或者波涛汹涌
⑤天山天池的水遥映着雪线,蓝的有层次感,静处山中,当然也蓝的文静、恬媚
⑥它四时有浪,风鼓浪动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⑥②③①⑤④ D.⑥②①⑤③④
1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不超过12个字。

(6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答:①②③
16.新春期间,中央电视台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民间采访。

请根据下面的采访内容,以“家风”开头做简要概述,不超过40字。

(7分)
北京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们话却依然记忆犹新!
某摄影师: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

小的时候,我给我父亲拉大锯。

木匠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

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

但是我给我父亲做学徒,必须得拉三年大锯,父亲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把性子磨踏实了,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

迪拜的中国游客:不要贪小便宜。

带孩子出来旅游,我一路上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千万不能贪小便宜,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

如果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了以后,小财你都慢慢贪,手就散了,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
落的特点”将总分关系误为了并列关系。

2.(3分)C【解析】偷换概念,不是将“书法”,而是将“这一点”即书法作为抒情达性手段这个艺术特征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

11.(1)(5分)(1)当时的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2分)(每点1分)(2)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针对北大当时的实际,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针;实行师生之间民主自由的风气;实行教授治校;同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

(3分)(本题3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6分)(1)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3分) (2)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的博大胸襟。

(3分)
(此题设计了两个问题,须从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问是对作者“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即描述人物所使用的手法的分析比较;回答第二问的关键要突出描述手法对表现蔡元培人格和襟怀的意义。

当然也可将写每个人的手法和作用结合起来回答。

)(3)(8分)A.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

B.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

C.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

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

D.他热爱学生。

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片赤子之心等。

E.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

(每条2分,答出其中的4条即可得满分)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评价语的实质是从才能和人格两方面来评价蔡元培的,答案就围绕这两方面分条陈述。


文言文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

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