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世界历史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列宁彼得格勒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1922199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诞生了第一个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十月教材经典材料解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直接影响下发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2
第二页,共29页。
列宁(布尔什
维克党)
俄国十月革命
(ShíyuèGémìng)
时间(shíjiān): 1917年11月
领导人:
列宁
不是 十月
地点: 彼得格勒
结果: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苏 (shèhuìzhǔyì)国家
苏联
性质: 俄
(1922— 1991年)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
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 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17
第十七页,共29页。
第一单元(dānyuán)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
2、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苏俄
3、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
斯大林模式
第二单元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tǐxì)下的世界
1、两次会议:

建立的体 系
凡 尔 赛 体 系
华 盛 顿 体 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不可
能长久维持下去。
8
第八页,共29页。
知识 回顾 (zhī shi)
• 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地点
1 第一页,共29页。
世界现代史:以十月革命为起点
1、三条主线: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èr zhàn)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
2、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
3、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1)罗斯福上台(shàng tái)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经济危机
(jīngjì wēi jī)
(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新政
(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4)这预一和政指策导的,中以心消措除施是经什济么危?机
对工业的调整
“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路社 的 会 新经济政策 探 主 (zhèngcè) 索义
(苏俄)
时间 1921年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shèhuìzhǔyì)
3、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民族分离主 义侵害加剧
改 革

苏联 解体
时间:
根本 1991年底(niándǐ)

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zhèngzhì)经济体制的弊端
演 变
东 欧
匈牙利改革经济政治趋于稳定
剧 变
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镇压
24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结果。
•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 •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一体系(tǐxì)维系的? • 列举这一体系的两个主要条约 • 如何评价这一体现。
9
第九页,共29页。
地域
1929 —— 1933 年经 济大 危机
特点 影响
从美国开始, 席卷(xíjuǎn)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 全和利益
22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日本(rì běn)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 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 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rì běn)在经济上、 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材料反映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重视教育、科技。
除此之外,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还 有哪些?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 1、材料中的办法指什么政策?
• 战时共产主义
• 2、认识错误后,列宁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3、从中,我们得出怎样的启示?
•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
6
第六页,共29页。
下面(xià mian)的词语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联系?
一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国 别 建立时 建立标志 间
意大利 1922年 进军罗马
法西斯 势力
法西斯 党
内外政策 影 响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德国 日本
1933年
1936年
希特勒 上台(shàng
tái)
纳粹党
“二二六”
兵变后军 部法西斯 专政建立
军部
(jūn bù)
第十二页,共29页。
独裁统治 欧洲战争 扩张侵略 策源地形

残酷镇压 扩张强烈
的建立:
日本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26国华盛顿会议)
(èr zhàn)
的 二战的转折:
重 大
第二战场开辟:
事 雅尔塔会议
二战全面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决定成立联合国
一战(国际联盟)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
重要人物: 15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希特勒 等 第十五页,共29页。
帝国主义的掠 夺战争
重要事件:
战争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彻底改 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
进程。
两次大战的重
要启示:
珍惜 和平 反对战争
14
第十四页,共29页。
全面爆发(bàofā): 德国突袭(tūxí)波兰(1939年9月)
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
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件二 战 反法西斯联盟
23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特点(失败原因):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赫鲁 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根本改变

晓夫
苏 改革
会联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zhèngzhì)经济体制
主 义 国 家 的
的 改 革 与 解
戈尔 巴乔 夫的 改革
后果:1、导致政治体制发生巨变:由一党制转变
为 多党制
2、国家权力分散
亚洲战争 策源地形 成
12


的 导
萨拉热窝事件
(shìjiàn)

线

助长德国扩张

野心,加速二

战的爆发


时间: 1938年9月
慕尼黑阴谋(yīnmóu) 与会国: 德 、意、英、法
内容: 割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影响: 慕尼黑阴谋(yīnmóu)把“绥靖政策”推向顶

13
第十三页,共29页。
一战
•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 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
•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
16
第十六页,共29页。
胜利 的根本原因 (shènglì)
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zhà ndò u) 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二战(èr zhàn)”胜利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
引进(yǐnjìn)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 科学技术。
21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 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A、二战(èr zhàn)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 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
会主义革命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 诞生了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 。
3
第三页,共29页。
教材经典 材料解读 (jīngdiǎn)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 1、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 • 2、中国(zhōnɡ ɡuó)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及
五六十
年代
原因: (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改 进传统工业,发展(fāzhǎn)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政

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特点:
70年
经济受到严重(yánzhòng)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七 代 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


界性经济危机。
著作。
•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3、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 直接影响下发生的?
•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
4
第四页,共29页。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 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bǐjiào)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 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五四运动
7
第七页,共29页。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会议 时间
地点
巴黎 和会
1919年1

华盛顿 1921—
会议
1922年
巴黎近 郊
(jìnjiāo)
的凡尔 赛宫
美国(měi
ɡuó)
华盛顿
操纵国 重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

(héyuē)》

(对德)


《九国公约》
(关于中国)
时间: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14----1918年
战争(zhànzhēng)德、意、日
反法西斯
第 双方:
(轴心国) 联 盟
同盟国 协约国

次 世 界 大 战
战争爆发的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 展(fāzhǎn)的不平衡
世界(shìjiè)人民的反法西斯 战争
原因:(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促进20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
业的技术改造。 第二十页,共29页。
建立时间: 1993年
使用单一货币: 欧元(ōu yuán)
欧洲联盟 欧盟内部政治、经济等的联系:欧盟成员国内部人
二战 后主
西欧
(简称欧 盟)
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 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 力求在 外交和国家安全 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
评价罗斯福新政 ,判断对和错
《工业复兴法》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
(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 ) √
(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
(4)说明(shuōmíng)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
()
11
第十一页,共29页。
法西斯政权(zhèngquán)的建立
涉及(shèjí)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1)使生产力遭到巨大(jùdà)破坏
(2)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
了不同的道路(美国: 罗斯福新德政、
日:。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 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教材 经典材料解读 (jiàocái)
• 每一政府(zhèngfǔ)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zhèngfǔ)作战 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 ?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2、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及作用
3、经济大危机
第三(dì sān)单元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德、日: 建立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二战 全面爆发→ 扩大→再扩大→转折→第二战场开辟
两次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18
德、日投降,二战结第束十八页,共29页。
要资
员国之间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本主
义国 家的
欧盟是 世界(shìjiè)上最大的经济体
发展 变化
日本成为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仅次于美 (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
日本
国的世界 第二号资
美国的扶持;(3)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 的繁荣;(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5)
本主义经 济大国
二战之后(zhīhòu)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 美国)
社会主义国家的 改革(gǎigé)与演变
(苏联)
亚非拉国家的独 立与振兴

冷战中的对峙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经济(jīngjì)全球化趋
19

第十九页,共29页。
特点: 持续发展(fāzhǎn),全面繁荣
二 战
本 美 十 70年代 特点:


年 代
后期到 80年代
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义 (20


世 纪)

80年代 特点: 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
中后期
国。

特点: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展 变 化
90年代
新经济特征: 信息化和全球化
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斯大林模式 道
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苏联)
评价: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具有
严重的弊端。
5
第五页,共29页。
教材 经典材料解读 (jiàocái)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guójiā)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guójiā)里按共产主义的原 则来调整国家(guójiā)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 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