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与改革之初的状况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成效与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取得的成效,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如何解决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标签: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问题;前景预测
国有企业,特别是主导国民经济的国有工业企业的状况,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以及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性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我们有必要厘清国企改革的脉络,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
国有企业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下步履惟艰,国企改革成了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
经过前一段时期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制度上、政治上、认识上、办法上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工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
回眸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就会发现国有企业改革表面看是提高国企经营效率的问题,实质是公有制、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如何结合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围绕着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逻辑而展开。
时至今日,国有企业与改革之初的状况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这种渐进式改革已累计取得巨大成就。
主要表现在:1、初步建立面向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2、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国有职工的合理调整,使得国有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市场、空间以及资源,同时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实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3、大力力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大力推进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5、同时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资金和技术基础。
二、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人员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结构不合理、配置不科学是目前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比例失调,管理人员富余、一线操作人员紧缺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在人员配置上,普通型、技能单一型的人员富余,而从事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技能操作的拔尖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不足。
在配置方式上,不能按需引进,难以按需流动,导致资源适用性差,个人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另外,由于近年来国企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整体上职工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老化的趋势,企业净人力资源相对减少。
(二)部分企业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较差
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工程,它与居民的經济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关系到国企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随着我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由国家、政府和企业资产变现等多项资金来源渠道进行资金筹措,对国企并轨职工进行经济补偿的政策措施正相继落实到位。
然而,在多数居民社会保
障意识显著增强的同时,部分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则相对滞后,少数失业人员在领取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后,不是积极缴纳社会保障金,而是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个别人甚至产生在临近退休年龄时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障金的心理预期,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认识上明显不足。
(三)部分企业弱势失业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从国企改革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影响来看,居民受到的影响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有的国有企业由于连续多年处于严重亏损、停产及破产未变现的状态,其职工已形成事实上的隐性失业。
有部分职工已经先期通过多种就业渠道形成了先就业。
而那些市场意识较差、身体素质差、缺少专业技能、年龄结构偏大及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业机制的弱势失业群体,国企改革对其就业的影响则相对较大,承受能力也明显较弱。
目前,限于国家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国家采取的一些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措施,如兼并、破产、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债转股等,真正落实到具体实施改革的国有企业还有待时日。
三、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深化国企改革是振兴我国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
随着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并轨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将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
因此,为确保国企并轨改革及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社会的稳定,未来,国企改革应从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居民就业、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对国企改革工作的监察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和共振。
(一)适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国企现存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不科学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管理机构上层次过多、分工过细、职能交叉,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费用,也难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相适应。
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员这三支队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应当统筹兼顾,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培养选拔、均衡配置,才能发挥出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应坚持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机制转换与制度创新相统一,配套实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压缩管理层次,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建立起“扁平式”的管理体制。
二是通过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政策的灵活运用和细致实施,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运作效率,在突出主业的同时又便于对辅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拓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渠道。
三是面向市场招聘人才和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相结合,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继续实行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力争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劳动力引进、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特殊人才聘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快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与市价位的接轨进程,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