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高中地理 第一章 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本章整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2010·江西上高二中高二月考)读下面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回答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2.四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A.a界线B.b界线
C.c界线D.d界线
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A.牧区、农耕区
B.干旱区、半干旱区
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
D.发达区、欠发达区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7题。
4.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B.秋季
C.春季D.夏季
5.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6.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7.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 D.d
在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升空,共同被列为“三大航天工程”,据此回答8~9题。
8.在沙漠中搜寻救助迷路的人,应用的救援系统最好是()
A.数字地球系统B.遥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9.通过手持信号系统,救援队可以不断地得知遇险人员的位置,并很快到达遇险人员所在地,这主要是利用了GPS技术的哪一特征()
A.全天候B.连续性
C.全能性D.全球性
(2012深圳高二质检)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回答10~11题。
10.一月份,雨水补给较多的河段是()
A.a河段B.b河段
C.c河段D.a与c河段
11.图中b河段沿岸集中分布的经济作物及其优势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油菜—水源B.小麦—土壤
C.棉花—光照D.甘蔗—热量
2010年9月,海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为准确了解灾害,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据此完成12~15题。
12.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水水位宜采用()
A.人工拍摄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D.多媒体技术
13.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
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
14.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15.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D.全球性、连续性
16.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
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②“夏岗”—洪水
③“冬阳”—低温④“秋平”—大风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二、综合题(共18分)
17.王旭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图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原卫星影像图上,王旭同学区分河流与道路使用的直接解译标志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直接解译标志判断B处为________(道路、河流)。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那么城市为________状,道路、河流为________状。
(3)A处为道路,C处为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__。
(4)在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的卫星影像图上,D处的色调是否一致?原因可能是什么?18.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________。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 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详解答案
【答案】 1.B 2.B 3.A
【解析】本组题以我国不同地理要素分界线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
4【答案】 D
【解析】从图例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湖泊的水量最大的时候应该是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气温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
5【答案】 C
【解析】水体污染对绿洲退化的影响很小。
6【答案】 A
【解析】与华北平原相比,该地区的天气晴朗,大气洁净,太阳辐射强,对绿洲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7【答案】 B
【解析】a、b、c、d四个聚落中,b位于绿洲地区,并且位于河流和铁路的交汇处,最容易形成聚落。
8【答案】 D
【解析】GPS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全能性等优点,可用于汽车定位导航、遥控信息传输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GPS的特点及应用。
在沙漠中搜寻迷路人,首先要对目标进行三维定位。
9【答案】 B
【解析】不断地获取遇险人员的三维坐标,来确定搜救路线和方向,这体现了全球定位系统具有连续性。
10【答案】 C
【解析】根据气候类型界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a河段所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 河段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c河段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b河段所在地区终年高温少雨;一月份,由于
气压带、风带南移,a河段所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高温少雨,而c河流所在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综上可知,一月份,雨水补给较多的河段是c河段,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b河段沿岸虽然灌溉便利,但由于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短缺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热带沙漠气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小。
b河段沿岸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光热条件优越,适宜棉花的生长;甘蔗的需水量较大,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故选C。
12【答案】 B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水情水位变化的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13【答案】 C
【解析】遥感按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飞机遥感)。
因飞机飞行高度远比卫星高度低,探测范围小,使得飞行遥感图像比卫星遥感图像比例大,图像清晰度高。
【解析】通过遥感获得地面灾害的各种信息作为信息源,经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得到近地面各地灾害的信息材料。
14【答案】 B
15【答案】 D
【解析】遥感技术借助于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使其具有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小,速度快、周期短的优点。
16【答案】 A
【解析】蒙古包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上,是我国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春季多大风,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干旱少雨,不可能发生洪水,蒙古包“夏岗”的原因应是为了解决夏季高温问题。
秋季我国北方受高气压控制,秋高气爽,气流下沉,大风天气出现的次数少,因此,蒙古包可以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
春季多大风,蒙古包选择在洼地,则易避风。
冬季气温低,蒙古包选择在向阳的地方则有利于冬季取暖。
17【答案】(1)色调道路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河流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比较顺直,河流弯曲多变河流
(2)面线(3)A与城市相连
(4)不一致。
D处为河流,季节不同时水深不同,含沙量不同,表现在卫星影像图上的色调就不一样。
18【答案】(1)西南风A A地位于冷锋锋前(2)D坡陡;水充足。
(3)A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遥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涉及考点如地形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系统判读,城市等级发展条件、区域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控及3S技术的应用等。
第(1)题,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风向为西南风。
同理,D附近为西北风。
D与C之间可认为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则A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
第
(2)题,等高线反映该区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图例反映该区域一些坡地种植了农作物,有毁林开荒的现象。
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流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处恰好如前面所述。
第(3)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密切相关。
A城镇所在地,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其规模扩大。
第(4)题,山地地区从地形条件及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需要来看,适宜发展林业,该区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可建议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处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E附近出现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
应借助遥感,远距离观察监控,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