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
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B.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职业教育以帅徒传承为主流D.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2.《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B.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D.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3.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


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这种观点
A.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D.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4.军阀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
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

”这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影响在扩大B.国民大革命迅速兴起
C.辛亥单命的余波来平D.—二九运动波及全国
5.1945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毕徳金中校等的谈话中,代表中共
中央指出:“我们近百万军队,合作抗日,可以缩短战争,减少你们美国人命牺牲。

没有外围帮助,我们一千年也
打下去,也要打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一定打下去。

”这段话可以表明
A.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B.美国无意继续援助中国的抗战
C.中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D.十四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6.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
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B.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C.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D.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维护贵族特权B.主张重罪轻罚
C.强调道德教化D.彰显理性精神
8.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毎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
《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9.基于以下《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数据,下列关于战后美国经济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逐步丧失经济优势地位
B. 整体仍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
C. 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D. 克林顿执政时期摆脱了滞胀
10.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养老,即由家庭承担赡养老人的功能。

在东方国家,老人与他们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包括老人与孩子,都用各种方式尽其义务。

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一些罪行不太严重的犯人。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摘编自梁盼《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养老保险是从德国开始的。

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第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其对象仅仅是生活因难的伤残老工人,缴费与給付水平极低。

二战后,随着《贝弗里奇计划》的实施以及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以公共年金计划为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和完善。

有些国家将养老全扩展到全体公民,同其是否就业及工资收入无关。

罗斯福实施“新政”,颁布《社会保障法案》是其重要措施之一。

美国“新政”所建立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在待遇标准上实行累退式的与工资收入相关联的制度,以照顾低工资劳动者。

此后,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工业化国家普遍覆盖全体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
——摘编自《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国家近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并比较其与中国古代在养老方式上的异同。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GOOGLE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

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

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
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
请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

3.【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金瓶的颁授——达赖、班禅的转世,例由吹忠(护法巫师)作法,指示转世活佛呼毕勒罕所在之地。

其间不免产生弊端,前辈达赖、班禅家族有如世袭。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清王朝对廊尔喀的战争,战争暴露出西藏
地方制度的许多弱点,乾隆帝认为,廊尔喀之战,即由班禅家族兄弟之争所招致,是“族属传袭之流弊”。

1792年,清王朝对西藏的各项制度,作了一系列的改订。

乾隆帝制作金瓶,领发給西藏。

此后达赖、班禅转世时,命四吹忠将所指灵童的姓名及生年月日,各以藏,满、汉文写在签牌上,置于瓶内。

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当众抽签决定。

乾隆帝确定此项制度,在保存西藏宗教传统的形式下,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时的监督和任授的权力。

—摘编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影响。

4.【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79年12月27日,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

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
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

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

1988年,苏联决定将军队从这场代价高昂、不受欢迎而
且是无法获胜的战争撤出,1989年,联合国制定的协议导致了苏军最终从阿富汗全部撤出。

——摘编自《苏军入侵阿富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介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5.【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1888-1985),被益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

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

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
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

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

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就
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
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

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

1945
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其后任国民党政
府驻联合国代表。

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

退休
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徉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
不能任其破碎的。

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
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百度人物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

(2)结合史实,评述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
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B.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职业教育以帅徒传承为主流D.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答案】C
【解析】从“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
手艺”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手工工艺都是以师徒形式进行传承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忽视了中国
小农经济家庭手工业的部分;B选项错误,从“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水平最高;D选项曲解了材料中“每年十月”的含义。

2.《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B.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D.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可以看出宋代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讲述财权的归属问题;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D选项错误,宋代分权过于严重,
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

如本题涉及的是专制主义问题,所以可以排除D选项的干扰。

3.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


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这种观点
A.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D.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答案】A
【解析】从“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

”可以
看出郑祖彝反对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说明他认识到了中体西用的弊端,本题选择A选项。

B
选项错误,曲解了材料的含义;C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含义不相符;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李鸿章的态度。

4.军阀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
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

”这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影响在扩大B.国民大革命迅速兴起
C.辛亥单命的余波来平D.—二九运动波及全国
【答案】A
【解析】从“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
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

”可以看出这场运动发生的地点是
北京和上海,参与的人是工人和学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D选
项时间过晚;C选项时间过早。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材料的关键词,本题材料的关键词是“北京学生”和“沪商全体罢市”,这两部分内容基本
就可以确定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

再根据吴佩孚这一人物,可以确定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但又早于一二九运动,进而再次确定答案。

5.1945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毕徳金中校等的谈话中,代表中共
中央指出:“我们近百万军队,合作抗日,可以缩短战争,减少你们美国人命牺牲。

没有外围帮助,我们一千年也
打下去,也要打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一定打下去。

”这段话可以表明
A.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B.美国无意继续援助中国的抗战
C.中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D.十四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答案】C
【解析】从“没有外围帮助,我们一千年也打下去,也要打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一定打下去。

”可以看出中
共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描述的事件不对,材料涉及的是抗日战争,不是解放
战争;B选项曲解了材料的含义;D选项时间不满足。

6.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
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B.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C.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D.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从“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砸“三铁”的风潮反映出的是
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时间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1世纪初;C选项错误,这个
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D选项错误,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

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维护贵族特权B.主张重罪轻罚
C.强调道德教化D.彰显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从“……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可以看出罗马法
讲求的是证据,不能根据自身的判断进行惩罚,所以体现出理性的精神,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出此观点;C选项错误,与材料的观点相违背。

8.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毎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
《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答案】D
【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谷物法》是国家对经济的一种干预,从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
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可以体现出自由贸易的发展,结合时间来判断,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由主义;B选项与材料内容相反;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点有二:一是时间,材料中给出了1813年、1815年、1846年。

这三个时间段英国工业革命
逐步开展并最终完成,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其二是《谷物法》代表的含义,它代表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明确这点可以很容易的解答。

9.基于以下《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数据,下列关于战后美国经济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逐步丧失经济优势地位
B. 整体仍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
C. 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D. 克林顿执政时期摆脱了滞胀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美国在二战之后一直都是经济大国,从来没有丧失经济优势地位;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材
料所表现出的情况;C选项错误,忽略了在1975年到1982年的经济负增长;D选项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是1992-1996年,而美国摆脱滞胀是在1983-1985年。

10.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C
【解析】A选项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是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与爱因斯坦无关,故排除;B选项大大
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是量子力学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是相对论的影响,符合题意;D选项与相对论的内容相悖,故排除。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养老,即由家庭承担赡养老人的功能。

在东方国家,老人与他们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家庭中
的所有成员,包括老人与孩子,都用各种方式尽其义务。

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
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
赦免一些罪行不太严重的犯人。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摘编自梁盼《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养老保险是从德国开始的。

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第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其对
象仅仅是生活因难的伤残老工人,缴费与給付水平极低。

二战后,随着《贝弗里奇计划》的实施以及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以公共年金计划为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和完善。

有些国家将养老全扩展到全体
公民,同其是否就业及工资收入无关。

罗斯福实施“新政”,颁布《社会保障法案》是其重要措施之一。

美国“新政”所建立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在待遇标准上实行累退式的与工资收入相关联的制度,以照顾
低工资劳动者。

此后,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工业化国家普遍覆盖全体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
——摘编自《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国家近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并比较其与中国古代在养老
方式上的异同。

【答案】(1)特点:强调子女对长辈的孝道,以家庭养老为主;政府通过立法加以保证。

成因: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倡导;政府的专制。

(2)特点:建立保险金制度;养老成为“福利国家”的一部分;通过《社会保障法案》等。

影响: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社会干预;保证了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

同:政府出面干预;通过法规保障养老。

异:中国古代主要靠家庭养老,政府保证;世界近现代养老保险以国家为主,采取社会保险、国家立法等多种方式扩大覆盖面。

【解析】(1)特点: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注重子女对长辈的孝道。

从“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可以看出通过立法加以保证。

成因:从“在东方国家,老
人与他们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包括老人与孩子,都用各种方式尽其义务。

”可以看出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此外,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政府的努力都是其成因。

(2)特点:从“以公共年金计划为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和完善。

有些国家将养老全扩展到全体公民,同其是否就业及工资收入无关。

”可以看出建立保险金制度;养老成为“福利国家”的一部分。

从“颁布《社
会保障法案》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看出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影响:结合材料来看,养老制度适应了工业化
的需要,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社会干预;保证了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

异同:可以从两者的形式上进行说明,尤其是对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努力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