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一)
【摘要】介绍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认为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要始终顾及脾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脾胃理论儿科疾病中医药疗法李立新
李立新教授是吉林省著名儿科专家,他在继承王烈等多位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系列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案,其灵活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就是其一。
吾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老师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小儿为纯阳之体,心肝有余,而脾肾常不足,因此小儿疾病常常伤及脾胃。
特别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多是独生子女,多加溺爱,饮食失调,常常损及脾胃,更易损伤脾胃。
脾胃一伤则水谷生化乏源,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则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染病,而疾病的治疗更是动辄使用抗生素,恶性循环使疾病缠绵难愈,这些均造成了患儿的脾胃功能严重伤害。
因此从脾胃论治儿科疾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万全云:“调理之法,不专在医。
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也。
”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就诊量的一半以上,是严重伤害小儿健康的主要原因。
常见病有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对于一般的发热性感冒,老师强调不能单纯以寒治热,因为苦寒清热的药物往往对脾胃有一定的损伤,而常见的西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类对消化系统也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所以常常在用辛凉解表药的同时,使用一些升发胃气的药物(藿香、薄荷等),或配以调护脾胃的药物(佛手、苏叶等),脾胃之气生发,才能使正气有能力抗邪外出,并可固表,使邪不易再次犯内。
对于以咳嗽为主症的肺部疾患,老师使用的中药不仅要着力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更要在治法上突出脾胃的重要性。
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同时,如果单纯地化痰止咳,而不调整脾胃运化功能,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咳嗽的症状,更不能避免今后咳喘的发生,因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儿科还有一类咳嗽为食咳,病因与饮食过多伤及脾胃有关。
中药在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健脾除湿、益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痰生成的问题,也解决生化之源的问题。
老师治疗咳喘有一基础方:紫苏子、地龙、前胡、白前、半夏、瓜蒌、紫菀、款冬花、白屈菜、佛手、陈皮、杏仁、茯苓。
该方在止咳化痰的基础上,不忘调整脾胃,临床疗效确切。
案例1孙某,女,7岁,咳嗽反复发作4年,加重10d就诊。
素有食积。
症见:咳嗽,痰质稀,咳时胸痛,不发热。
病后食欲不减,大便2d未行,小便清,曾用泻肺汤、二陈汤、麻杏石甘汤等加减治疗,咳嗽反复。
查体:神乏,面色苍白,唇干红,心音钝,肺可闻及少许中水泡音,舌质淡,苔白厚,脉沉数。
辨为食积咳嗽,治以健脾消积泻肺为主,佐以化瘀、理气、祛痰。
拟方:紫苏子10g、地龙8g、前胡10g、白前10g、半夏10g、瓜蒌15g、白屈菜10g、佛手15g、冬瓜子10g、杏仁3g、莱菔子10g,桃仁3g。
用药4d不咳,8d咳嗽未见反复。
继以健脾扶正之剂,佐以消积化痰,服药半月而愈。
按:该患儿咳嗽反复发作4年,证属食积脾虚,仅清肺化痰不能尽愈,故给予止咳化痰同时,配合健脾消积,标本兼治,消除宿根而愈。
方中白屈菜具有止咳、平喘、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咳喘具有很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