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两会”专题
时政热点连接
一、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次会议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今后和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前进。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200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期间,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将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
热点与考点结合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职权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立法权:修改、制定法律(宪法)和废除法律(农业税的废除)
最高任免权:任免国家领导人及其工作人员
最高决定权: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
决议
最高监督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2、人大代表行使职权:
(1)开会前:经常深入选民,倾听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2)开会时:代表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积极发言,献计献策;
(3)开会后:自觉宣传和贯彻大会的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监督国家机关工作,做好联系群众与政策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3、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我国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儿歌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构。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
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措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
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
1、人民政协的性质及职能
(1)性质:既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管理机关,而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协商机关;
(2)基本职能:政治协商:各界委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策性问题开展协商讨
论;
民主监督:对“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参政仪政: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在协商会议的异同
(1)相同: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2)不同点:全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政协既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管理机关,而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协商机关。
三:百姓难事(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今年“两会”关注最大热点话题之一)
1、原因:
(1)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2)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2、表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特点: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措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4、解决百姓难事包含道理
(1)中国共产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1)关系: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结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所以,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四、教育问题(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两会”关注话题之二)
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列举我国古代重视教育的有关史实
(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
(2)汉朝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3)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2、实行“两3一补”政策依据了哪些法律?落实这项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哪项权利?(1)法律:《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
(2)权利:受教育权
3、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1)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3)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4、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体现饿党和国家的什么战略?对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1)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
(2)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5、国家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国家: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
者和合格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个人: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能使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丰富和晚上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6、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珍惜机会和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要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五、反腐败问题(“两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三)
1、列举我国古代加强监察百官的有关史实
(1)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2、为什么要惩治腐败?
(1)只有惩治腐败,才能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只有惩治腐败,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根本上保护人民利益,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3)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要求。
3、怎样防治腐败现象?
(1)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
(3)从民主监督的角度: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4)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抗腐拒变的自觉性。
4、公民可以向哪些机关提出控告,举报腐败现象?
(1)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
(2)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
(3)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5、我国公民同腐败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积极揭发检举违法犯罪行为
6、有权对腐败分子提起公诉和审判的分别是什么国家机关?
(1)公诉:人民检察院
(2)审判:人民法院
7、反腐败斗争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2)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加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