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如何编写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举步维艰。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积极探索高效率课堂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提升”、“当堂检测”。
高效课堂的主旨和精髓在于体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于是,“导学案”教学应运而生。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一种学生自学的方案,也是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案。
它将知识学习问题化,学习能力过程化,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设计,把学习重心提前,先学后教,并加强课前、课中和课间三阶段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教与学最佳结合。
优秀的导学案有四个特点:①探索问题是导学案的关键;②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③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④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二、有关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我们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五点导学案编写原则:
1.课时原则。
由于教材内容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课时来编写导学案,使得每个课时内的内容重点突出,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例如英语教学中的reading部分,通常需要两节课时,第一节课需要处理阅读的问题,第二节课时需要处理语言点的问题。
这样就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现高效课堂。
2.参与原则参与是指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激励学生的参与,使其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教师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够更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问题原则。
①设置启发性问题;②避免太多、太碎的问题;③问题要能够指引学生阅读和思考;④提问的形式不要采用逐一填空的方式,以免学生照搬课本,丧失积极思考的能力;⑤问题的叙述语言具有一定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what’s your opinion?why do you think so?等等。
4.方法原则。
在导学案中,教师的指导和要求非常重要。
其中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
比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应明确指定学习的教材内容,学习的时间,学习达到的要求,以及自学完成后的考察方式。
5.层次原则。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活动中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导学案学习内容的层次性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同时也关注到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优生长足发展,大多数大步前进,小部分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落伍,从而使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中均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欲望,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三、导学案编写流程
在我们的导学案的编写的实践操作中我们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各位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教材,发掘教材。
要对教材的每一单元十分熟悉,知晓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及语法等。
这些都是教师在写导学案前应该掌握的方面。
其次,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
集体研讨匆容置疑是对课程目标,实施策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内容及评价办法的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与研讨,在这种状况下通过集体研讨而设计的导学案无疑是高质量的,是符合学生需求的。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改变偏重个体备课,忽视集体研讨的现象。
第三、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明确。
经过集体讨论之后,导学案编写的具体编写必须具体到人,责任明确。
这样不仅工作任务得到落实,而且各位老师可以倾注充沛的精力编写精品的导学案。
第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导学案。
实践检验真理。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本节课导学案的运用情况,再对导学案加以修订完善。
在编写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还要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语言上要言简意赅,同时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如学习时间分配、难点的点拨、知识的归纳,方法的总结等。
编写导学案时,必须认真把握好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譬如抽象的,逻辑性极强的语言,转变为学生通俗的,易懂的语言。
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2.导学案内容不易太多。
学生预习时间不够,甚至将预习带到上课进行,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讲求效率,而我们每一节课时间都很紧张,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改带来的快乐,问题主要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缺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想让知识和高考接轨,问题设置太难,或者总想进行知识拓宽,致使学生预习不完。
3.题型设置要合理,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目标。
不要过多的强求知识的涵盖面。
例如,将问题设置成填空题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查课本对号入座,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导学案是以学生学习为服务目标的,在设计创造时,一切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始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在导学案中增添一些额外的小栏目,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如何编写导学案
韩娜
(陕西省杨陵示范区杨陵高级中学,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高效课堂的主旨和精髓在于“体现指导作用,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于是,“导学案”教学应运而生,导学案如何编写才能提上议程。
本文主要从我校高效课堂下编写英语导学案的实践为理论基础,探讨编写“导学案”的原则和流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导学案;高效课堂一;导学案编写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70-02
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设计教案,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形成和谐的气氛,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起到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标。
.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温馨提示、学习加油站、难点救援站等。
5.不同的课型,应该编写不同的导学案,如专题学案、新课预习学案、复习检测学案等。
6.语言上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激励,如:你不错!你很棒!勇敢的来尝试吧!
7.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课后收集学生对每一单元的导学案的“课后反思”,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导学案编写设计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导学案设计中借鉴及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完美地把教材内容渗透到导学案当中去;细致深入地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时时刻刻去总结导学案的优缺点,以便下次能够改正,切实地去提高自己编写导学案的水平,最终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高效课堂。
“教师是促进者”这一思想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他在论证师生关系时,认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品质,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祖国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则在教师。
教师肩负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使命。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人们接受知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样化,这就动摇了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地位。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启发指导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并能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求知的过程也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的过程。
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难题,教师若能给他们以指导,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形成。
那么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呢?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就要根据新课程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一、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个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天所面临的是活生生的、充满朝气的人,这就要求“全体教师都要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同时,由于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可创造性,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只有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才能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例如,在班级讨论中,即使是那些害羞的学生,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害羞学生对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期望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概念。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将害羞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完全主宰整个小组的情况,同时能够确保这些学生共同学习时舒适感的存在;预先告知害羞学生在接下来的班级讨论中,教师期望他们做些什么,在预先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害羞的学生常常会更有安全感;并且,当这些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时,对他们及时的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同伴的认同,这种鼓励就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正如一位教师说的那样“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多理解学生,经常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了解学生的所需,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学校中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斯宾塞就曾经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笛卡儿回答了这个疑问,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作为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义的启发、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意义、思想情感产生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同内容领域知识的价值,并使每个学生相信,只要投入了适宜的精力,他们就能获得成功”。
学校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在解决某道难题遇到困难时,教师总是觉得快速地将所剩下的步骤都告诉学生比较好,然而结果经常是以教师重新教给学生全部内容而结束。
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丧失了学生独立地解决所剩问题的机会。
教师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去比较、分析、讨论、判断;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应作为一个提示者,对学生给予清晰而简练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仅仅是指导者,而是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张静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广泛推行,对实施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而且强调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实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
其中,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
教师角色中最明显和最具时代性的特征。
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一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
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学生;促进者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71-0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