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观察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观察比较目的:通过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
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插管及拔管的风险。
方法: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30例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 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
结果: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
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健忘镇痛;慢诱导;心血管疾病;麻醉
全麻诱导是实施麻醉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到麻醉诱导平顺,保证手术安全,一直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
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诱导,如何有效控制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平稳,十分关键。
近年来我科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以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5~87岁,体重48~82 k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高血压患者均经术前抗高血压治疗用药,术前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或临界高值。
1.2 麻醉方法
术前药长托宁0.5 mg,术前30 min肌注。
入手术室后连接GE监护仪持续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
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
A 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施行1%丁卡因口腔、舌根、咽喉表面麻醉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4 mg/kg、芬太尼1~2 μg/kg和氟哌利多2.5 mg诱导,用量以保持患者浅睡、唤之能清醒合作为宜,保留患者自主呼吸。
2 min后经环甲膜穿刺气管注入2%丁卡因2.5 ml,再根据患者意识状态酌情给予咪达唑仑1~2 mg静脉注射,3min后施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前端涂抹利多卡因凝胶。
B组采用快诱导插管,用咪达唑仑0.05~0.15 mg/kg、芬太尼2~4 μg/kg、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静脉注射,待肌松完全后施行气管内插管。
所有患者插管均30 s内一次完成,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3 min的MAP、HR变化,并于术毕拔管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耐受气管导管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MAP与HR的变化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两组诱导前MAP 及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于诱导后MAP及HR呈轻度下降,插管即刻轻度上升,插管后3 min维持于轻度下降较平稳的水平;B组于注药后MAP 及HR较明显下降(P<0.05),插管后开始上升且持续到插管后3 min,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显示,B组于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的MAP及HR均高于A组的同期水平(P<0.05)(表1)。
A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时诉不能回忆插管时的情景。
表1 两组患者MAP与HR的变化(x±s)
与诱导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2.2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的影响
A组患者于术毕拔管前均能较好耐受气管导管,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可以延长气管表麻作用时间;B组有9例不能耐受气管导管。
术后次日随访两组患者均表示不能回忆插管及术中情况;A组患者对环甲膜穿刺均无回忆。
3 讨论
心血管患者由于心功能降低,耐受麻醉和手术应激的潜能亦较差,全麻诱导插管所引起的BP升高,HR增快,心肌耗氧增大,左心负荷加重,对于此类患者更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左心衰竭及脑出血等[1]。
因此,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防止诱导气管插管期的血压、心率过度增高,避免心肌耗氧增加[2]。
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施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其效果仍不理想。
异丙酚对循环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肌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压力感受器受抑,低血压反应较易发生[3],而HR反而下降,显然将减弱高血压患者自身调节循环功能的代偿能力。
芬太尼具有减弱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应,且可减少异丙酚用量,但不能有效缓解插管刺激所诱发的中枢皮层活性增高[3]。
因此,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循环系统的较大幅度波动仍可发生。
本实验选用镇痛镇静作用较强的芬太尼、具有强神经安定作用的氟哌利多以及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的咪达唑仑诱导,既能抑制窥视插管反应,又能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和咽喉反射,而且对循环抑制小,保留了自主呼吸,再配合完善的表面麻醉,均能顺利地插入气管导管,观察组插管后BP和HR与诱导前比较仅有轻度下降,有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维持冠脉的氧供需平衡,对心脏起积极的保护作用。
总之,健忘镇痛诱导插管具有安全性高、插管不良反应少的优点[4],适
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麻诱导,具有用药剂量少、遗忘作用强、心血管扰乱小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可被有效控制,且在术毕后又能很好地耐受气管导管,无疑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椿祜,赵维珊,黄怡真.小剂量芬太尼安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血流动力学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3,9(3):153-154.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70-871.
[3]谢荣.麻醉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76-78.
[4]李学,杨雪藩.清醒健忘式诱导气管插管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3,9(2):77-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