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花草间的绿色疗愈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16期现代园艺
当前社会生活及工作的快节奏让人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压抑和亚健康状态成为城市居民的普遍困扰,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急需要重视的课题。
为了缓解压力,人们大都会选择走入大自然的环境中,去亲近自然、与自然互动,放飞心情。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感受到绿色植物与自然环境带来的身心体验,这对人的身心健康的潜在作用和功效是其它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园艺疗法与一般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与传统的医学诊疗方法相比,摆脱了固定的治疗方式,不再仅仅是治疗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而是在情绪舒缓的状态下,在绿色生态环境中,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改善的一种有效疗法[1]。
园艺疗法除了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与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如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等等特定人群,利用植物栽培和园艺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外,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通过与自然界植物的接触,缓解外界或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和亚健康状态,逐步改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康复的效果。
1园艺疗法的意义
千百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
我国中医药的名著《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类的生存、疾病和健康都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并开始利用中草药来医治人们的疾病。
1699年,英国人李那托·麦加在《英国庭院》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有了记载: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院中或松松土,或静坐一会,又或是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2]。
让情绪波动的人在花园里散步具有稳定情绪、镇静烦躁、促进康复的效果。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有这样体会:每当人们生活在花草丛中时,身心就会感到非常的轻松;一阵鲜花的芳香飘来,感受到来自植物沁人心扉的兴奋和愉悦;居室里放上几盆花卉,或在庭院种植一些花草、盆景,可以丰富和美化家庭的环境,增添生活情趣,消除各种消极情绪。
可见,一种关注健康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园艺疗法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有诸多影响。
根据人群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园林设计,在合适的场所营造和谐健康的植物观赏环境,以此对人们进行身心辅助治疗[3]。
园艺疗法是一种园艺操作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实战技术,又是一种园艺鉴赏与精神心理相结合的文化[4],它的内涵和功能都极具独特性。
人们通过与大自然里有生命成长的植物接触,直接地欣赏它的自然美态,由静至动的缓慢过程中,体验到植物生命的旺盛力量,从而引起个体内心的平静和生长的快乐,舒缓外界或家庭带来的心理困扰。
在患者的就医体验方面,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人士来说,首先不必担忧外界旁人目光,使其不敢到医院就诊,会更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师的诊疗,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而使疗程变长、疗效也欠佳。
通过园艺疗法的方式,在与绿色植物的互动过程中,患者能在轻松状态下,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园艺活动过程,也不必忌讳向亲朋好友表示参加园艺活动成果,避免了传统医疗模式容易产生的精神紧张和尴尬气氛。
同时,园艺疗法作为心理辅导工具之一,能够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亲身体验花草栽种的美好,有益于个体心理健康和美化环境,也是个体主动参与社会性活动的表现。
2花草植物等园艺活动疗效的有效性
2.1园艺活动会让身体得到锻炼
园艺是一种需要四肢和身体机能的协调工作,如:栽培、浇水、施肥、锄草、松土、修剪、换盆等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在“绿色”中的运动能疏解压力,改善心血管循环状况,提高肌体免疫力,给心理、生理和精神带来诸多益处。
所以,当人们享受园艺的乐趣时,会下意识地活动关节,也加强了身体有效运动[5]。
园艺疗法对既需要体育锻炼又无法承受过多锻炼强度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特别有效。
此外,适当进行园艺活动也能促进睡眠、改善食欲,运动可以提升骨密度,且园艺活动经常
园艺疗法——
—花草间的绿色疗愈探讨
王金顺
(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活体植物的某些特点,如花草的颜色、芳香的气味、可爱美丽的形态,以及园艺活动来调节人体健康或治疗某些疾病的保健和休闲形式,是让人们在培养花草的过程中,唤起对生活的热爱或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产生舒畅、愉悦和安心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对精神疾病和亚健康等健康问题的康复治疗目的。
从园艺活动角度,利用花草植物的力量,探寻园艺疗法的美妙效应。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园艺疗法;植物的力量;绿色疗愈
134
--
2020年第16期现代园艺
在阳光下进行,阳光中紫外线可以激活维生素D的活性,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对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功效显著。
2.2园艺活动可使人心理和精神受益
园艺是一项与艺术密切相关的活动,它能唤起大脑皮层兴奋,专注于创作过程,对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降压等生理功效和治疗作用。
盆景、花卉自不必说,即使是种菜,大多数人也会要求排列横平竖直,看得整齐舒服。
如果园艺里有花果收获、艺术插花、盆景制作、花草种植等,都能悉心修饰并做得漂亮,让植物表现出其独特自然美的作品,这会让人陶醉其中而忘记烦恼,在精神上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享受的同时,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轻松起来,舒心、放松、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园艺活动从植物选择、种植、期待到收获就是一个用心设计与精心实施的过程,能带来精神上的滋养和安慰,也能让人付出更多的责任心和专注力。
2.3园艺活动能使人真正地亲近自然
在绿色环境中进行园艺活动能让人更多地接近自然、感触绿色植物,唤醒肌体感官和平复心境,在从肌体的感知到内心的感受过程中,使人体多方面受益。
园艺疗法是参与度较高的主动式活动疗法,人与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是单纯地每天重复浇水和施肥,而需要多方面地悉心照料植物。
植物是有灵性的,也需要人们与之交流和对话,患者在观察植物的天然造型、欣赏它所带来的自然美景、固定时段给予植物恰当的关注和灌溉,保证浇水量的充足,也要顾及天气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水量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患者良好的责任心、思考辨识能力和意志执行力。
主动与植物接触,植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都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嗅觉;食用植物能刺激人的味觉;抚摸植物的花、茎和叶等结构,无论粗糙还是光滑,都能改善人的触觉,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植物的信息流,并刺激大脑产生内分泌指挥免疫系统工作而促进康复[6]。
园艺活动可使人更多地接触绿色植物,在绿色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新鲜氧气和负氧离子;亲手抚摸植物的各部分,并悉心照料,关注它的改变;细心嗅出植物所散发的天然气味,其芳香让人倍感放松,舒缓内心的压力;对植物做出适当的修剪,使它能够健康成长;品尝亲手栽种植物的成果,感受绿色的治愈力量[7]。
园艺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充满各种复杂的步骤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想利用园艺活动达到康复的目的,必须事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劳动强度,还要明确园艺活动的形式,了解哪些植物品种对其健康有更好的调节作用等等。
先以闲坐聊天、动手浇花草、拔杂草、挖坑等活动重新获得与社会正常交流的能力;再以植物为观察对象,与植物间建立起情感交流的纽带,用心与之对话,用情与之交流,从而获得一种快慰感受;再与其它患者共同分享栽种经验和愉悦心情,继而与园艺治疗师之间达成相互尊重和彼此信任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去治疗心理疾病,将园艺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与人交流能减低压抑紧张感,社交能力强的人治愈率和生存率都比较高[8]。
2.4园艺疗法打造心理绿洲
当科技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慢慢偷走了许多人与大自然亲密的时光,“时间都到哪里去了”的感叹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有的人甚至因长久忙碌而遗忘了鲜花的味道,也有的已很久没赤脚与湿润土地接触,感受大地的温暖。
在现代大量碎片化的资讯洪流中,人们似乎只记得钢骨森林里每间购物中心名称,却不知道面积渐缩的自然雨林中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无数宝藏。
近年来兴起了居家园艺,打造居住的绿意空间,也算是生活中的小幸福。
在闲暇之时,偶尔轻轻触碰粗粗的薄荷叶面,闻一闻清新芬芳的香味,烦躁的心情会随风而去。
当人们长期置身户外,很快就能使头脑清醒和恢复元气,倦怠感和困顿感就会消失,压力和抑郁也会随之大减。
由于绿地渐渐减少,加上工作生活环境不允许,没有太多机会感受植物的魅力,身心灵累积不少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宣泄,促使人陷入郁闷或化成愤怒暴躁。
台湾园艺治疗师蔡佑庭就借助植物力量,透过园艺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改善身心灵状态,让植物“照顾”他们,让绿色滋润心田[9]。
一个人用心照顾植物时,会关心是否有足够的光线和水分让植物健康生长,学会放慢脚步,让心灵也能获得沉淀,进而学会懂得欣赏植物,形成一套自己的植物鉴赏美学。
真正的治疗师是植物,园艺心理治疗师其实只是扮演人与植物的桥梁,让大家对植物感兴趣,愿意把它带回家或出现在生活空间里。
艾草、薄荷以及植物的果实等可食用植物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也是园艺治疗中最常用的植物,特别是用来治病或制成药膳等都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总之,借由亲近植物改善生活行为,能让身心健康得到疗愈效果。
3应用园艺活动进行园艺疗法的综合功效对于园艺疗法的成效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与身体肌能锻炼的活动。
透过人与植物的互动过程,训练及修复受伤的身心,它不是一项静态的工作,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照顾者会一直感觉到植物的
135
--
2020年第16期现代园艺
发芽、长叶、花开、花落、结果等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是需要被关注、被关爱的。
当感觉到有生命需要自己来照顾时,能够使照顾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加对自我的肯定,从而增强了自己康健的毅力,幸福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中风患者初时手脚运动受到限制,当他们愿意走入花园参与园艺活动后,无意中也在为他们的肌体进行复健,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之余,植物对中风者情绪也提供了正向回馈,减少忧郁和焦虑,舒缓和降低负面指数。
研究发现:园艺疗法能够减缓心跳速度,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循环,改善压抑和紧张的情绪,减轻疼痛,对病人康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0]。
透过植物栽植的方式,锻炼出个体强大的责任感,务必要患者学会打理自己所培养的植物,避免因个人疏忽照料导致植物的枯萎,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增添专注能力。
由于修剪植物的过程中,并不是胡乱地随便剪除,而是要长期细心观察植物的本体位置,把不必要的分枝恰当地除去,保留主干部分,就像梳洗打扮一样,让植物变得更美,从而构建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植物所挥发的植物精气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具有极好的作用。
花草的天然芳香具有杀菌和医疗作用,也能使人忘却痛苦的回忆和烦扰,减轻内心的冲突与矛盾,重新整理健康的心理状况;专注于观赏植物的姿态和色彩时,让内心得到放松;通过园艺活动,亲自体会到从小小的种子开始,逐渐发芽、成果的过程,从中得到他人的赞美,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抑制原始的负面欲望和冲动。
园艺活动还具有如下功效:(1)培养持久力和责任感:由于栽种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由数天完成,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一定的成长发育规律,短则数个多月,长则十来年,因此,需要患者自行做出详细的计划方案,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心态,摒弃短期完成的错误观念。
(2)重塑个体的社交欲望:当患者完成栽种任务后,便要与亲朋好友分享种植的心得与历程,或者与陌生人交流种植经验,提高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
(3)维持个体基本的劳动:由于种植的过程,需要一定程度的运动量,如播种、浇水、施肥、搬动等,时刻都运用上手指、眼睛、足等全身性运动,对于预防衰老与肌肉退化有良好成效。
(4)增强个体的道德观念和亲善力:植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力,当人们亲手把植物栽植
后,像培养新生命一样去关注它、保护它成长时,植物也会以默默的慈悲,对人的心灵进行疗愈与抚慰,随着植物枝芽的茂密,人们也似乎看到了“幸福感知树”[9]。
植物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人与植物之间心灵的对话和一次次生命的动感与真诚的交流,从而,让人们学会以“慈悲、关爱、善念”与自然和社会建立友善的关系,这种积极的绿色疗愈也促进了人们身心灵的健康,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结论
健康自古以来就不仅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更是人们所期待的一种身体状态。
用植物来改变生活,让园艺疗法理念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积极参与园艺操作这种绿色的轻盈的生活过程中,去感知园艺的美妙和园艺疗法的功效。
全社会都要关注园艺疗法这种安全、生态、有效的医疗方式,并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使用合适植物景观设计,在合适的地点构建和谐健康的适宜园艺疗法的场所和绿色疗愈花园,以植物的力量唤醒肌体的积极能量,放慢生活节奏,去关注或发现绿色植物带给生活的情趣和美妙细节,对人们进行身心辅助治疗,减轻各种烦恼、不良情绪和内心压力,使身心健康得到重新构建,并逐步改善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湘涛,周建华.园艺疗法在康复疗养空间中的应用.南方农业,2010,4(4):50-53.
[2]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03),17-19.
[3]李树华,修美龄.国际流行的园艺疗法[J].园林,2004(10):30-32.
[4]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中国园林,2000(04),32-34.
[5]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04):31-36.
[6]刘博新,李树华.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园林,2012,28(11):47-51.
[7]章俊华,刘玮.园艺疗法[J].中国园林,2009(07):19-23.
[8]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8.
[9]沈瑞林.绿色疗愈力[M].台北市,城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麦浩斯出版,2019.8.
[10](美)克莱尔·库珀·马科斯.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09(07):1-6.
(责任编辑禾初)
136 --。